是由于蜂蜜含水量过高,从而使蜂蜜中的酵母菌生长繁殖,引起蜂蜜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使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解,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而乙醇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酸,从而使蜂蜜变稀、变酸,体积膨胀。
扩展资料:
不宜人群
1、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肉毒乳杆菌的污染。婴儿由于抵抗力弱,食入肉毒乳杆菌后,则会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易引起肉毒乳杆菌性食物中毒。
食用蜂蜜中毒的婴儿会出现迟缓性瘫痪,哭声微弱,吸奶无力,呼吸困难。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
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另外,父母在购买蜂蜜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不要自行去蜂场购蜜,因为有时蜜蜂采集了有毒植物的花粉,所酿之蜜就含有毒素,人吃了是会中毒的。
2、不适宜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蜂蜜怎么还会有保质期?
通俗点讲:就是蜂蜜的纯度低,水分多,酵母菌繁殖迅速,所以会变酸。如果蜂蜜浓度太低,水份含量太高,导致发酵,就会变成酒,浓度再低就会变成醋蜂蜜发酵是常见的蜂蜜质量问题这一。由于蜂蜜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而浓度逐渐变稀;而未成熟的蜂蜜,含水量也比较高。通常蜜中含水量在21%以上,即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若蜜中含水量超过33%,酵母菌的活动则更频繁。如果酵母菌在蜜中大量繁殖,就会将蜜中糖分分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就是蜂蜜的发酵。研究表明,蜂蜜发酵与水分含量有直接关系。据对319个蜂蜜样品试验,结果为蜂蜜水分超过20%时容易发酵。当水分含量为19.1%—20%,酵母菌含量<1/克;水分含量18.1—19%,酵母菌<10/克;水分含量17.1%—18%,酵母菌<1000/克,不容易发酵。当水分含量低于17.1%时,不会发酵。此外,蜂蜜含水分过多,糖的浓度及其它抑菌成分浓度降低,抑菌能力随之降低,在适宜的温度下,蜂蜜里的酵母菌便会大量繁殖,加快蜂蜜的发酵变质。蜂蜜发酵后,表面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泡沫,并溢出容器,严重时有胀裂蜜桶的危险。发酵后的蜂蜜,酸度增加,品质变劣,营养成分和风味受到破坏,发酵越严重,破坏程度也越大。对轻度发酵蜂蜜,应隔水加热到62℃左右,保持半小时,即可杀死酵母菌,除掉上面的泡沫,然后再装桶密封保存。蜂蜜经过加热,其色、香、味及酶值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品质下降。故必须事先采取措施,尽可能收成熟蜜,并在保存中加强管理,避免与潮湿空气接触,以防发酵。浓缩蜜虽然纯度高,但是如果没有把酵母菌完全杀死的话,仍然会有发酵的可能。完全杀死酵母菌的方法很简单,77度以上温度,持续5分钟即可。但是营养会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