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二/52)
A.甲以杀人故意用铁棒将刘某打昏后,以为刘某已死亡,为隐藏尸体将刘某埋入雪沟,致其被冻死。甲的前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随后驶过的多辆汽车碾轧,但不能查明是哪辆车造成李某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丙将海洛因送给13周岁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过量身亡。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D.丁以杀害故意开车撞向周某,周某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不幸溺亡。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
1.【考点】因果关系的判断
【答案】ABCD。解析:甲的行为属于“事前的故意”。甲以杀人的故意用铁棒打击刘某,该行为本身就具有致使刘某死亡的高度危险,在误以为刘某死亡后,甲埋尸灭迹,这一介入因素并不异常,因为行为人犯罪后通常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掩饰自己的犯罪行为。故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应认定甲的杀人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A项正确,当选。
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如果李某死于乙的汽车碾轧,肯定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即便李某不是死于乙的汽车碾轧,而是死于随后的某辆汽车碾轧,也能肯定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乙在撞到李某后,基于先前行为负有救助李某的义务,乙能够履行救助的义务但并未下车救助李某,而已经倒地的李某也没有自救的能力,在路上车辆较多时,乙的不作为就具有致使李某死亡的高度危险,作为介入因素,李某被其他车辆碾轧,这不异常。故即便李某是被随后的车辆轧死的,根据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也能肯定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B项正确,当选。
丙将海洛因送给13周岁的王某吸食,由于王某是未成年人,既不能完全了解吸食毒品的意义与后果,也不能合理控制吸食毒品的数量,故对死亡结果不能要求王某自我答责。将毒品送给未成年人吸食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可能致其死亡的危险,在明显不存在其他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应肯定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C项正确,当选。
丁以杀人故意开车撞向周某,该行为本身就具有致人死亡的高度危险,周某为避免被撞选择跳入河中,此系为躲避丁的不法侵害(严重侵犯生命法益)而采取的合理规避措施,周某跳河作为介入因素并不异常,根据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应肯定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