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 外国人获奖有哪些

2024-12-18 23:38: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国博士潘威廉:不辞长作厦门人
  提名理由:在厦门当地,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潘”,他不仅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他还是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对于潘威廉来说,帮助中国城市在世界上取得大奖,是他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方式之一。
  老外有话说:“以前在中国好像你有钱几乎做什么生意都行。因此各种污染的行业都来了。可笑的是,中国的污染情况备受西方的批评,但却是很多西方的工厂使中国受到污染的。”
  2、澳大利亚专家琼斯:与中国草地发展结缘
  提名理由:澳大利亚专家兰德尔·琼斯利用自己擅长的计算机模型方法为中国西部的草地生态系统做全面的“体检”,帮助中国西北地区研究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老外有话说:“中国需要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保证草地上自然资源的长期存在。这不但能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而且也能使他们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亲友团支持:“琼斯教授每次来都能够深入到农村,到农民家里去,一点一滴地去跟他们交谈,获得真实的一些数据。”——中方同行吴建平

  3、蒙古女商人德多利:给中国政府官员上书
  提名理由:蒙古女商人德多利在努力推动中蒙两国经贸往来的同时,还主动给当地政府官员写建议书,为发展二连浩特市的边贸市场献计献策。
  老外有话说:“我写完建议书以后,二连浩特市政府当时就拿到市政府的常委会去讨论,也给我回了一封电子邮件。我好高兴,我没有白提。”
  亲友团支持:“长大以后,我们也会在事业上多多帮助妈妈。”——德多利的女儿

回答2: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涂光晋这样评价她:
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王振耀: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曾经在2009年频频出现在媒体,因其发明西藏盲文系统,在西藏建立第一所盲人学校感动了十亿中国人的萨布瑞亚·田贝肯第一本作品《人生不需要走直线》简体中文版正式出版。
萨布瑞亚·田贝肯作为一名出行并不便利的盲人,一位拥有美好前途的年轻大学生,在亲人和朋友的种种反对声中,独身从德国走到西藏,走过西藏的很多地方,将一些愿意改变自己境遇的盲童带到拉萨,将他们集中在其建立的西藏第一所盲童学校,亲自教授盲文。
因为坚持,萨布瑞亚获得了各国政府和组织的表彰。2000年,萨布瑞亚获得国际女性俱乐部所颁发“诺格奖章”。同年,她获得德国政府颁发的金鹿奖,这一奖项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有所作为者,代表德国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2006年,她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友谊奖”。2009年,她获得“让中国更美丽”的称号,2009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萨布瑞亚在《人生不需要走直线》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她从德国出发到达西藏,并且建立西藏盲童学校各种故事,从她自己探讨盲人如何依靠盲杖脚下生风地应对各种路况,到她在西藏“看到”的种种风景,从她最初不愿意为安稳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西藏梦想,到她在西藏建立学校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满足,从西藏当地的风土人情到西藏盲童所处的种种处境,从最初的不被亲人和男友理解,到父母主动参与到学校事务和在西藏遇到了支持她的男友。
萨布瑞亚通过《人生不需要走直线》一书,将自己与西藏盲童们的经历与信念分享给诸位读者,为读者提供一种对自己的信仰,给读者提供一种想做就做的勇气,相信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一段时间不用想六十年后自己的养老基金。
萨布瑞亚在付出这种生活方式中,不止为西藏盲童提供了一个希望,也收获了自己” 的满足感。

回答3:

  只有一位,日本律师尾山宏,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
  尾山宏是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从1963年起他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他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东京出庭。尾山宏的举动触怒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多次受到恐吓,但他的举动受到了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尊重。

回答4:

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