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吕剧的读后感 800~1000字左右 大家帮帮忙,八月二十六号之前务必给我答案,谢谢!

2024-12-19 14:21: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吕剧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自本世纪初开始登台亮相,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鼎盛。不仅山东省有吕剧团三十八个,与山东毗邻的江苏省部分地区也有吕剧团,另外,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凡是有山东人的地方,都有吕剧的旋律在飞扬。五十年代是吕剧的辉煌时期,名角荟萃,新戏迭出,与安徽的黄梅戏同台进京演出。随着新《婚姻法》的宣传,吕剧《李二嫂改嫁》唱红大江南北。好戏造就名角,名角为剧种争辉,《天仙配》唱火了严凤英,《李二嫂改嫁》唱红了郎咸芬。一时间,李二嫂成了多少青年人心中的偶像。那时的山东,几乎县县有专业的吕剧团,村村有业余吕剧团,每到地净场光的农闲时节,就是吕剧戏迷们大过戏瘾的好时光。县里的专业剧团下乡演出,一个场地不演上个十天半月,休想撤台走人,周围十里八村,全村男女老少,开演前人已坐满,散戏后久久不肯离去,不管是大雪飘飘还是寒风刺骨,都阻挡不住人们看戏的热情。吕剧的旋律随着雪花飞扬,融落在人心里,尤其是《王汉喜借年》中那让人耳熟能详的优美唱段:“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引起多少人的情感共鸣。就连借着灯光忙针线的村妇口中,也常会吟出那:“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做一双,新鞋儿,好给他穿……”那个时代的山东人,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吕剧唱段,那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不只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东人对吕剧情有独钟,就连伟人对吕剧也是偏爱有加。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抓整顿,“四人帮”横加干扰,他们让邓小平观看他们摄制的反复辟电影———《欢腾的小凉河》,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不看《欢腾的小凉河》,点名要看吕剧《姊妹易嫁》。此事后来成为“四人帮”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举出的一个“罪证”,今天则成为吕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吕剧的题材多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加之唱腔多以下行腔为主,委婉缠绵,长于抒情,特别擅长表现女性的内心世界,所以无论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组,无论传统剧目还是现代题材,女性永远是吕剧的忠实观众。因此,在山东农村,吕剧又有一个不雅的绰号:“拴老婆的橛子”。随着剧情的发展,那熟悉的剧中人物,那亲切的山东方言,那或如泣如诉,或欢快流畅的唱腔,无不令观众时而拍巴掌,时而抹眼泪,真正是如痴如醉。逢年过节,在山东农村,如果要来个吕剧团,顿时,山村就欢腾起来了。你看,邻里之间奔走相告传喜讯,呼儿唤女占座位,那红火热闹的场面令人至今难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听见坠琴(吕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响,饼子烀到门框上。”说的就是那些痴迷吕剧的妇女们为看吕剧而忙中出错的故事。   像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吕剧的对白也很有意思,它是以济南方言为主,尾音多是平声和去声。“文革”期间,曾有人提议将样板戏移植为吕剧,结果移得不伦不类。如样板戏《海港》中,装卸队长面对黄浦江有两句道白:“黄浦江啊黄浦江!”京腔京韵,慷慨激昂,而移植为吕剧,用济南方言一说,尾音成了去声调,引得全场哄堂大笑。真好!

回答2:

吕剧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自本世纪初开始登台亮相,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鼎盛。不仅山东省有吕剧团三十八个,与山东毗邻的江苏省部分地区也有吕剧团,另外,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凡是有山东人的地方,都有吕剧的旋律在飞扬。五十年代是吕剧的辉煌时期,名角荟萃,新戏迭出,与安徽的黄梅戏同台进京演出。随着新《婚姻法》的宣传,吕剧《李二嫂改嫁》唱红大江南北。好戏造就名角,名角为剧种争辉,《天仙配》唱火了严凤英,《李二嫂改嫁》唱红了郎咸芬。一时间,李二嫂成了多少青年人心中的偶像。那时的山东,几乎县县有专业的吕剧团,村村有业余吕剧团,每到地净场光的农闲时节,就是吕剧戏迷们大过戏瘾的好时光。县里的专业剧团下乡演出,一个场地不演上个十天半月,休想撤台走人,周围十里八村,全村男女老少,开演前人已坐满,散戏后久久不肯离去,不管是大雪飘飘还是寒风刺骨,都阻挡不住人们看戏的热情。吕剧的旋律随着雪花飞扬,融落在人心里,尤其是《王汉喜借年》中那让人耳熟能详的优美唱段:“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引起多少人的情感共鸣。就连借着灯光忙针线的村妇口中,也常会吟出那:“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做一双,新鞋儿,好给他穿……”那个时代的山东人,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吕剧唱段,那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不只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东人对吕剧情有独钟,就连伟人对吕剧也是偏爱有加。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抓整顿,“四人帮”横加干扰,他们让邓小平观看他们摄制的反复辟电影———《欢腾的小凉河》,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不看《欢腾的小凉河》,点名要看吕剧《姊妹易嫁》。此事后来成为“四人帮”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举出的一个“罪证”,今天则成为吕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回答3:

时殿元首创化装扬琴获得成功后,其他琴书艺人纷纷效仿,化装扬琴在山东各地广泛传播。特别是进入城市之后,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欣赏要求,并与其它剧种相抗衡,化装扬琴在角色、唱腔、服装、道具、舞美等方面更加戏剧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剧种。吕剧名称由来说法有三,一是:当地群众根据《王小赶脚》采用驴形道具, 给化装扬琴起名为"驴戏" ;二是:根据坠琴演奏时手指上下不断"捋"的特点,称为"捋戏";三是:由于所演剧目中多有爱情故事,所以人们称之为"侣戏"。1952年,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王统照提议:根据"驴"、"捋"、"侣"之谐音,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阴律"六吕"的"吕"字,正式定名为"吕戏"。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吕剧"在境内广为流传,每逢年节、庆典,演唱"吕剧"成为习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1979年,广饶县吕剧团、垦利县吕剧团开始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广饶县吕剧团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新剧《合家欢》,在县内外巡回演出。1987年,利津县京剧团更名为利津县吕剧团。1984年,市文化局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专门开展吕剧研究,深入农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开"吕剧史料座谈会",邀请20多名吕剧老艺人参加。1986年春,又邀请14名老艺人进行仿演录像。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编纂完成《东营市吕剧音乐集成》书稿,于1988年底编纂完成《吕剧起源与发展东营市史料汇编》。这两部书稿是吕剧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山东省文化厅有关领导、 山东省吕剧界许多专家和名演员 (如李渔、郎咸芬) 的热情指导与帮助。1991年3月5~8日,举办"东营市首届吕剧汇演",全市有8个代表队、240人参加,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进行汇演,演出新创剧目12个。1994年,以广饶县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东营市吕剧团"。至1995年底,全市先后有15名吕剧演员获省优秀演员称号。
时殿元先生可是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我很佩服!

回答4:

戏曲读后感网上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