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己,现在有很多的工具,比如,禅卡塔罗,自我觉察工具,等等,了解自己的性格真的是人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人生课题。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
首先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其二、给自己一个空间和时间,对自己的言行、思想、学习状况进行自我反思,
其三,不过分压制自己
第四,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旁观者清”,通过他人的态度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
真正了解自己是需要借肋外界之力(比如我都是使用禅卡塔罗),在每一个阶段的碎片裂变中自我释放,自我觉悟的一个完整过程……
讲个小寓言:
一瓶好酒为了炫耀自己不一般,请主人把酒瓶的瓶盖打开,这样人们远远的就能闻到酒香。酒瓶打开后,果然酒香四溢,人们很远闻到酒香后都跑来称赞这酒的香味……
过了不久,酒香慢慢由浓变淡,由淡变得无味,人们赞美的声音也由多到少,由少到无……酒便问酒瓶,为何人们不再赞美了?酒瓶回答:“因为你已经变成了一瓶无味的淡水”……
酒在想,我了解自己,了解这个必经的过程和结果,只要心中光明磊落,越是在看不到的地方,越显得明亮,剔透……
世界上,用自己的胃口(覌点)想象别人,但了解自己吗?比如酒瓶自己本身……
爱尔兰诗人戏剧家王尔德说:当人以自己的身份说话时,便越不是他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告诉你事实。这一说法,颇有悖论哲学的意味。若进一步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我觉得,首先应确定一个前提,就是人的处境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或社会身份的情况下,他才必然不能脱身社会外衣。
其次,人的社会性注定你有多层外衣即面具。这些面具中,大多是保护自己的脆弱、恐惧,也有是遮羞自己自卑的身份,或用于应对外界要求的防御方式。
再其次,这观点概要说明:人是复杂的物种,因此为在复杂中求简单快活,人便有“认识自己和自我追寻”的需要。这也是我们(读书小组)为什么要读哲学书,读弗洛姆的《自我的追寻》的初衷。
我们可把王尔德说的“自己的身份”视为人的真我,“面具”视为假我,来理解自己——作为主体的你,是真我多,还是假我多,还是?
人具有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但根本上,人是社会性的,否则就应该称动物而非人。人是被社会文化造就而成的。
因此说,人认识自己,主要是认识自己的社会身份,或人格结构。从人格结构角度讲,人具有的两重性是:主体性和客体性。主体性,指的是人的创造性、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性和掌控感,其内在的真我丰足;客体性,是指人的依赖性、服从性、对归属感的需求,其内在的假我(也叫他我)丰足。
人格水平成熟的个体,其主体性和客体性是相对平衡,或主体性偏多。若个体的主体性过高,会显得自大自负,若客体性超高,会显得依附性过强、匮乏自我。
一个人自出生后,就陆续被赋予(或被教育)他的性身份和社会身份。即便出生身为女性,但若被赋予为男性养,她今后的自我将可能认定自己就是男的。
所以,个体终究发展成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0-12岁所经验的是什么。如果他的过去被当作主体对待:尊重、满足和培育了好奇心、创造性、自尊心等,那么他将会是一个自信自足的人,如果他的过去被当作客体对待:(1)像个漂亮的宠物,被捧着被管着被带着,(2)像个工具、机器、出气筒,被使用被控制被虐待,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没有自己,或没有自我的他者。
很多人并不明白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正是因为他的成长经验从未感知什么属于自己,只感觉自己是属于他者,如父母,老公,事业,国家等;要么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是自己的。但这是一种对他者需求无条件的全盘内化的结果,当成人之后面临社会竞争性关系,需要自己做种种判断与选择时,便会突生茫然、无助,会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甚至自己不存在似的,连活着也没啥意思。
有个23岁的小伙子,家境富裕,学业有成,但从大学开始就深切体验着内心冲突,既觉得自己什么都有,又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他从没因富有而欣喜,也没有因学业好而骄傲。他总是说,世界之大,但我不知自己是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这样他感受着多个自我的混乱,孤独地承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在,他已开始省思、想要去尝试,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他,虽然没即刻找到,但这份想要...的欲望,使他开始有了活力的感觉。
追寻自我的东西(也叫自我实现),是很有意思有意义的生活。想要结束一直以来为满足他人需求的忙碌,则需知,你内心真实的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属于自己的目标,或生活方式是什么?
找寻属于自己的你,应该是有精神追求的人,所共有的必修课。
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你是自信,还是自卑;你是快乐,还是忧愁,这都由你自己决定。别人可以影响你,甚至改变你的观念和想法,但最终决定权与行动权却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才是自己的真正上帝。
那你认识自己吗?了解自己吗?
有人可能会立即口若悬河地描述自己;也有人会马上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然后沉默不语;还有人会一片茫然: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
你属于哪一种人呢?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不要忧虑,从你决定改变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实施改变自己的计划。给自己一周的时间,冷静地认识自己。
准备几张纸和一支笔,给自己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一颗宁静的心。先写下你的个性特点,当然包括优点和缺点,最好有几个例子。这是完全真实的分析,不带一丝一毫的欺骗,如果心有偏颇,欺骗的只是你自己。
然后写下你的特长和办事能力,最好注明究竟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比如说,你说自己口才好,是专指那种与人闲聊的口才,还是指可以在大场合发表演讲,或是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交锋。如果你认为自己具有什么能力,也一定要具体,越细化越好。有经验为证,也写下两个,详细地记下你的决定与完成过程更好,最好不要遗漏了你当时的心理感受。
另外用一张纸,写下你想要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现在正在做的是什么。在现在的工作中,你是否开心;你有没有感觉到你在进步;你能不能学到你想学的东西;你能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正在做的工作与你想要做的事情之间有没有差距。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观察你自己,让记录更加充实和完整,同时记下你的生活习惯、爱好、日常活动、对时间的支配等等。将你发现的自己都真实地记录下来。
整理并阅读你的记录,会有一个新人慢慢向你走来,越来越清晰。优点和优势会非常明显,同时,弱点和弱势也会历历在目。乐观的人可能会更关注自己好的方面,因而更加充满信心与奋斗的勇气;悲观的人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不足的一面,从而认为自己实在一无是处,越来越自卑,这种自卑自贱的心理一旦带入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你日益滑入自卑的深渊,难以自拔。所以,认识了自己之后,就要想方设法发扬优点、克服弱点。
每个人,不管他的成就多么辉煌,名望多么高,在他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点。当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时,躺在床上默想自己比不上别人,或为自己没有办某些事的能力而忧虑,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浪费。你需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把精力花在改进自己的弱点上,而不是对着自己的弱点哀叹、悲伤。
有一位女性被自己的弱点所困扰,难以自救。她嫁给了一个雄心勃勃、积极进取、独裁果断的成功律师。他们夫妻交往的都是他的朋友、与他相类似的人,以及那些通过社会名望和成就来衡量的社会名流。这位太太文静、谦虚、柔弱,在这样的社交环境中,她感到受压抑、被轻视。她看不到自己的优良品质,丝毫也感受不到自己的长处,她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沮丧,也就越来越被轻视。
这位女士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在于如何看清自己的优点,展现独特的个人魅力。后来,当她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这么多的优点。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越来越自信,逐步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和悲观。她融入到了曾让她失落悲伤的社交环境中,浑身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成为了一位大受欢迎的女士。
虽然有些弱点可以改进,但每个人身上的缺点是不能完全改掉或消灭的。我们的目标是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上,发展自己最好的特性,把缺点抛之脑后。一味地追求完美,想要弥补所有的缺点是不可能的,有时难免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位女士,她是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自己工作上的任何差错和失误。一个简单的报告,她要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反复检查、验证才能提交;举行宴会时,她连最小的细节都事先安排好了;发表演讲时,她总是要把题目讲得面面俱到,每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阐述得淋漓尽致,结果台下的听众听得索然无味,而且疲惫不堪。这样的完美其实是一种负累,经常会遭受到失败。
凯丝·达莉是一位电车车长的女儿,她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位歌唱家,可是,她长得一点儿也不好看,嘴很大,特别是还长了龅牙。后来,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唱歌,每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她总想把上嘴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结果,这并没有让她变美,反而让她大出洋相。
在那家夜总会里,有一个听她唱歌的人,认为她很有天分。于是,他很直率地对凯丝·达莉说:“我跟你说,我一直在看你演唱,我知道你想要掩藏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长得很难看。”凯丝感到有点无地自容,可那个人继续说:“难道长了龅牙就罪不可赦吗?不要想去掩饰,大胆张开你的嘴,观众看到你不在乎的话,他们也会不在乎的。而且,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能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接受他的忠告,不再注意自己的牙齿,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从那时开始,她只想到观众与音乐,她张大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结果,她成为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星。
西塞罗说:“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不仅能消除人类的骄傲,而且能使我们了解自己的价值。”
你既然已经真实地认识了你自己,你就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就能宽容自己改进不了的弱点,避免人为地让其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重新认识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自己有什么难以解释的吗。
电影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就如黑客帝国里描述的那样,我创建了整个称为母体的空间,这个空间拥有两层,可以称为内层空间和外层空间,内层空间里的人类活在虚拟的电子大脑里,外层空间里的人类活在比较真实的模拟世界里。模拟游戏如今已经工作了两万多年了,一万多年前内层空间的人类被病毒感染,直到游戏周期结束了,人类始终没有根除自我病毒的腐蚀。病毒潜藏在潜意识里,所以潜意识自我俗称小我中毒后你的人格自我就表现为浮躁欲望贪婪恐惧悲愤绝望……,东方世界里内外层空间其实就是人间与天界空间。所以神佛是母体配置的一部分,看清了你才能突破自我解除病毒的限制,因为你创建了整个母体,入侵后的世界变成了病毒的世界,相互残杀式的。你的人格自我作为你的化身必须站起来,作为世界的主人你是时候拿回自己的权利拯救自己了,因为你的母体奄奄一息了。看看当下的你,看看你创建的那个世界,再看看你的未来……。苏醒吧你是伟大的造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