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雷达功率、体积、安装高度不一样,功率不同发现目标的范围和精度不同。
雷达需要大量的电能,排水量不同的舰艇发动机功率不一样,差生的电量也不一样。理论上战列舰发现目标的距离最远,而且战列舰有飞机进行指引射击。
平台不一样,雷达的安装高度就不同。战列舰的建筑高,雷达安装高度相对高。
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就装备了雷达
游戏中比较扯淡,为了平衡性硬是把战列舰的视野弄小了。
还是很有区别的,基本上就是,越大的舰船,装备的雷达侦测距离越远,精度越高。
举例美国海军
CXAM雷达,只装备于战列舰,探测距离对海25000码,对空50海里,误差距离200码,角度3度。
SC雷达置在驱逐舰及以上舰型,可发现30英里外10000英尺高度飞行的中型轰炸机。SC-1/2/3的最大作用范围为75英里。精度方面,SC的距离精度为正负200码,后续型号为正负100码,角度精度SC和SC-1为正负5度,2和3的精度为正负3度。
SF雷达安装于护航驱逐舰或者类似的更小型作战舰艇上,
最远可发现15英里外大型水面舰艇。距离精度正负100码+1%距离,角度精度正负2度。
SO雷达装备于鱼雷艇及小型巡逻舰艇,
天线于15英尺高度?可侦测8英里范围大型水面舰艇。距离误差500码,角度误差4度。
那个ID牙买加的已经说了一些了,基本上正确。不过有一点他没说明白,还有一点说错了。
首先那个时候的雷达体积巨大、效率很低,需要大功率的电源。而只有战列舰和一些后期的重巡才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所以只有大型舰艇才可以装备雷达。不过也和本国的技术条件以及需求有关,那个时候美、日、英等国都在战列舰等大型舰艇上安装了雷达。
而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由于输出功率的问题,是无法配备雷达的。
下面那人说的驱逐舰是消耗品这一点并不正确。首先这种脆皮小船根本无法在海战当中给大型舰艇当肉盾(虽然这也是它们的任务之一)。它们护卫大型舰艇的方式并非冲上去挡炮,而是利用自身的速射炮、深水炸弹等摧毁靠近的小编队飞机或者小型舰艇(包括潜艇),在战斗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驱逐舰还担任着使用鱼雷攻击敌舰的角色
哈哈,我的导师和我专门研究过二战军舰与海战。遇到我,算你幸运
二战时期,除航母以外,战列舰是主力作战舰艇。战列舰使用雷达作战最经典的战役,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在一系列的铁底湾轮战中。第64特混舰队创造了一次使用雷达作战的经典战役。在另一艘战列舰“南达科他”号被日军重创、四艘驱逐舰被击沉或者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仅存的旗舰“华盛顿”号凭借着性能优异的雷达,华盛顿号准确测定了日舰的位置,随即在雷达指引下实施了精确射击,日军雾岛号战列舰在短短七分钟里就被击中九发406毫米炮弹和四十发127毫米炮弹,船舱多处起火,舵机失灵,很快丧失了战斗力,最后自沉。华盛顿号在以全部406毫米主炮和部分127毫米副炮轰击雾岛号的同时,还以部分127毫米副炮轰击其他日舰,日军重巡洋舰爱宕号和高雄号都被击伤。
巡洋舰的战斗力与雷达反射能力都要逊于战列舰。
而驱逐舰,不过是护卫战列舰、驱逐舰的消耗品、是用来挡枪子的,没什么战斗力
二战时驱逐舰、巡洋舰和战列舰装备的雷达主要有警戒、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以美海军为例,1940年开始装备舰用搜索雷达CXAM,用于战列舰和航母;之后陆续开发出SC/SG/SK系列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则有MK-4/MK-7/MK-12等型号,广泛用于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和航母。
-
舰用雷达设备本身并无多大区别,唯各型雷达有重量、功率和探测距离这类技术指标的差别。使用上的区别是根据舰艇大小和任务需要而使用雷达数量的多寡:一般的驱逐舰、巡洋舰会安装搜索雷达、火控雷达两至三部(弗莱彻级诺曼·斯科特号三部雷达、约克级埃克塞特号两部雷达);而战列舰则可多达八部雷达(英王乔治五世级安森号)。
-
二战时期能自主研发并在舰艇上大规模安装、使用雷达的主要是美、英、徳这三国,苏联则是购买英国雷达,日本更青睐传统的人力光学观瞄系统加舰载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