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问题,德川家康会面后对丰臣秀赖评价如何

2025-04-16 02:18: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秀赖,由于他从小受的是公家教育,目前流传的笔迹有相当高的评价。他的外貌,据说因他曾得过天花,痊愈以后脸上留有痘疤。传说德川家康在二条城与秀赖相会后,慑于他的气势,认为秀赖是个有威仪的人,因此加深了家康要灭丰臣家的决心。1611年3月,德川家康要求丰臣秀赖到京都二条城觐见,如果秀赖拒绝这次会见,家康可以借机诬陷丰臣家谋反而一举将丰臣家摧毁,因此在家康心中其实非常希望大阪方违抗自己的命令。虽然淀夫人极力反对,但十九岁的秀赖仍然来到二条城会见家康。对面的家康不得不这样评价眼前的少年“虽然听说秀赖愚钝,但实际上却是个贤明的人物。”已是老年的家康看到年少而体格强健的秀赖,开始焦急起来,他要留给子孙太平天下,绝不像秀吉一样给子孙流不稳定因数,并暗下决心要在自己死前彻底将丰臣家收服。原效忠丰臣家的加藤清正、浅野幸长、池田辉政等丰臣家的武将派大名相继去世减去了家康的不少担心,家康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家康一直在等待着灭亡丰臣家的机会,在面会秀赖后不久,家康终于等到了动手的机会。广寺大佛重建在此时完工,家康借口大钟上的铭文“国家安康”和“君臣丰乐”是故意将家康两字分离,诅咒家康身首异处,丰臣家君臣同乐简单说就是施行“文字狱”,责难丰臣秀赖并强迫秀赖从秀赖移居江户、淀夫人到江户担当人质、秀赖转封搬出大阪这三个丰臣无法接受理由。当然丰臣秀赖不能同意,至此双方积极备战,1614年爆发了大阪冬之战。此时大阪方的有力武将有大野治长、木村重成、真田幸村、明石全登、后藤右兵卫、长宗我部盛亲等人。真田幸村等武将的奋战使德川大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家康回想起当年秀吉对大阪城的评价。于是一面炮轰大阪城,一面不断派人讲和。战事不利于丰臣,淀夫人和不少家臣心存侥幸所以同意谈和并签定了填平外壕和二之丸的壕沟的协议,但实际上内壕也被德川家康派人填平,大阪城成为了一座裸城。这也符合双方的缓兵之计,但是事态的发展绝对不利于丰臣家,因为丰臣没有外援。四个月后,家康再次向大阪城发动攻击。1615年5月,德川军进入大阪城四处放火,秀吉修筑的大阪城一片火海。大阪方的大野治长保护着家康的孙女千姬出城,恳求家康不要杀害秀赖和淀夫人,但家康始终没有答应。秀赖在仓库中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三岁的生命,淀夫人和其他丰臣家成员也同时自杀或者被杀,丰臣一门从此灭亡。丰臣秀吉也意识到秀赖年少而且根本没有战功,自己接班人的问题严重,所以他多次叫下面的重臣“五大老”、“五奉行””向他口头、笔头发誓,甚至叫德川家康等人写过两次血书:不生贰心,好好辅佐丰臣秀赖坐江山。德川家康,原地位在“五大老”之首,极受丰臣秀吉器重。故而开头他还是很顾及丰臣秀吉留下的孤儿寡母的面子。但是丰臣家实力因为北政所代表的武将集团和淀夫人代表的文臣集团开始分化,主要原因是秀吉为了控制家臣故意分化家臣团,当然秀吉是可以得心应手的驾驭但是秀吉死后成了丰臣势力分化的重要契机,而且侵略朝鲜战争消耗了丰臣家的实力而且战争期间更是加深了文武两派的矛盾。(关原之战中的西军的崩溃也是北政所的养子小早川秀秋反水是重要原因。即使丰臣家灭亡后北政所幕府的庇护下,静静的渡过馀生)丰臣因内部矛盾而分化,给了德川家康一个大忙,家康暗中使手段加深两个集团矛盾,表面上极力调和两个集团充当联系人角色提高自己的威望。随着德川家康实力的强大,为了问鼎天下的政治野心,他对丰臣秀吉遗孀、遗孤的态度也开始逐渐变化。即使是秀吉也让家康三分,孤儿寡母那是德川家康的政治对手,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的态度是逐步升级的就是温水煮青蛙,首先是打击后是怀柔、继而是加压和孤立,步步为营,减少丰臣家的影响力和实力。最终在大阪夏之阵当中一举消灭了丰臣家及对德川家康统治构成威胁的武士集团,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基础,也向其他大名表示如果谁不服从德川幕府,丰臣家就是其下场,就是秀吉小田原征伐的翻版。 大阪夏之阵之后日本反德川势力几乎一扫而空,德川家康也可以安度晚年或者说死也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