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不要太多哦……
1、秦始皇的父亲子楚继位前拜嫡年长三岁的华阳正宫为母,登基后立华阳嫡生母、夏阳生母二位太后!2、西汉汉哀帝登基后,尊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祖母傅氏为太帝太后,并追尊生父定陶共王为“恭皇”。
3、宋后废帝刘昱尊嫡母王氏为皇太后,尊生母陈氏为皇太妃;
4、北魏孝明帝元诩尊嫡母高氏为皇太后,而尊奉生母胡氏为皇太妃(高太后驾崩后,胡太妃方得晋位为皇太后);
5、北宋哲宗即位后,尊嫡母向氏为皇太后,尊生母朱氏为皇太妃。
6、文宗时,唐宫廷共有三位“太后”:太皇太后郭氏、王皇太后和萧皇太后。太皇太后郭氏乃宪宗妃、穆宗朝皇太后,此时居住在兴庆宫;王皇太后被称“宝历太后”,居义安殿,后来“以宫为称”,改为“义安太后”;萧皇太后则居大内。三位女性尊长号曰“三宫太后”。
7、五代后唐庄宗在位时,奉嫡母为皇太妃,却又将生母尊奉为了皇太后。被世人唾骂为本末倒置。
8、英宗、代宗两兄弟共同之嫡母、英宗朝皇太后孙氏与代宗本生母吴氏,代宗便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生母吴氏代宗为皇太后。吴太后没有“上圣”之号,从此开创了两宫太后格局,也是清朝两宫太后制度的雏形。只是后来代宗被从瓦剌放回复辟的兄长幽禁,吴太后的尊号也被废除,以妃礼入葬。
9、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尊嫡母钱氏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为皇太后。
10、明世宗朱厚熜的伯父孝宗父母是中国著名的一夫一妻兼独生子女家庭楷模,以致武宗朱厚照突然暴毙时后继无人,只能由身为堂弟的藩王朱厚熄过继承袭大统。在登基时,小皇帝继续尊奉伯母张氏为皇太后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生母蒋氏尊为皇太后。由于一开始明朝大臣们都不同意世宗尊奉本生父母,而主张以明孝宗为“皇考”,也就是说世宗属于过继给了其三伯父孝宗为幼子,而17岁的嘉靖皇帝根本不买帐,抛出一个雷人方案:“1.我本来在封地当蕃王蛮好,你们这些大臣请我来的,大不了我再回去当王爷好了。2.江山本来就是我老朱家的,我要怎么加封是我的家事,关你们屁事的言论。3、江山我要的、就是不给你张氏做儿子,所以我父母的名份我也要!”,之后闹出了轰轰烈烈的、名为“大礼议”的名号之争,最后其世宗的生母蒋氏、父亲兴献王一个加封太后并入住紫禁城、一个重新以皇帝规格下葬胜利收场。
11、明神宗为明穆宗贵妃李氏所生。他登基后,嫡母庶母皆健在。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庶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从此两宫太后并存、同等待遇正式形成一直到清朝结束,皇帝的嫡、母生母碑文上都是皇后,分葬于先帝左右两侧。
12、顺治朝的两博尔济吉特氏皇太后并尊,东宫博尔济吉特氏为顺治嫡母,也是西宫太后的姑妈,封孝端太后,也称母后皇太后;西宫博尔济吉特氏则是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称圣母皇太后。.
13、康熙朝的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顺治第二任皇后,为孝庄的侄孙女,(第一任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的亲侄女,孝庄的侄孙女、孝端的侄曾孙女);圣母皇太后则是康熙生母佟佳氏。
14、清穆宗同治皇帝即位后,以嫡母钮祜禄氏徽号为“慈安皇太后&孝贞皇后”,庶生母叶赫那拉氏徽号为“慈禧皇太后&孝钦皇后”。钮祜禄氏称“母后皇太后”,而叶赫那拉氏称“圣母皇太后”。
15、清德宗光绪即堂兄大位本来是不合清朝法律的,清朝明文规定“大位传子侄、 不传兄弟”。身为光绪载恬姨妈兼四伯母的慈禧为了大权只能硬着头皮向大臣许愿:“幼帝日后所立的皇储归大行皇帝同治名下”。也就是说,光绪生的儿子如果按照秘密立储的法定,是要过继给自己的堂伯父同治皇帝的,而亲生父子只能算叔侄。这么一来,大臣才全部闭嘴。若干年后,光绪也无子嗣,只能从其亲兄弟醇亲王这里过继了长子溥仪作为以同治为主兼祧光绪为次的子嗣继承大统。
别的朝代也有两位皇太后的事情,明朝宪宗时期,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太后,神宗时期嫡母陈皇后(应该说是继任嫡母,因为神宗父亲的嫡妻没当皇后就死了,陈皇后虽然在穆宗继位后就是皇后,但不能说是嫡妻)和生母李太后,其他朝代当然也有
皇帝的母亲在丈夫没死的时候,不一定是皇后,新帝登基后,理应拜母亲为皇太后,但是老皇后毕竟曾是一国国母,地位特殊,所以也尊为太后,因此出现两位皇太后的局面
东太后徽号慈安(孝贞显皇后)
姓氏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尊为皇母皇太后。
西太后徽号慈禧(孝钦显皇后)
姓氏叶赫那拉氏,镶黄旗,叶赫部,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同治帝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
一位是圣母皇太后,一位是母后皇太后
一位是皇帝的亲娘,一位是先皇在世时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