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就是采用前一种做法,自己训练了一强大的骑兵,与游牧民族展开大战,并战而胜之.虽说游牧民族都是精良的骑兵,但他们人数不多,能集中三五万人就很不容易了,要想集中十万人以上的骑兵,那真是难上加难.汉族呢?虽说马匹较少,能训练出的骑兵也少,但只有一百个人中出一个骑兵,汉人也能训练出五六十万.所以你看,汉武帝那会动不动就派出数十万铁骑,有时还一人两马,就是凭借以多打少,以骑兵对骑兵,才打败了匈奴.唐朝情况也差不多,也是派出骑兵偷袭对方,才打败了突厥.
宋明就不同了.宋朝缺少马匹,明朝缺乏斗志,想要主动出击基本上是不可能.那么一来,当游牧民族的骑兵打来时,汉族该怎么对付呢?最好的办法是坚壁清野,打粮食运走,把房屋烧了,把水井填了,把能毁坏的都毁坏了,让游牧民族无所掠夺,得不到补给.这种办法虽说自身损失大,但对付游牧民族,实在是一种好方法,因为游牧民族的骑兵本来就是以掠夺为补充,你把他的补充断了,他还怎么打仗.当年契丹人打进中原灭亡后晋,可不到一年就退了回去,为什么?就因为各地实行坚壁清野,契丹骑兵无法"打草谷",所以不得不退.可是宋明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其实宋明也是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的,只是因为有具体情况,统治者不肯采用。试想坚壁清野需要做些什么?自己毁坏自己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是普通百姓的那也算了,你不肯烧屋,官府替你烧,你不肯把粮食运走,官府抢去当军粮,你百姓不肯进城,官府直接杀了你.所以,如果是对付小老百姓,官府是绝对会坚壁清野的.可是,宋明两代的大地主的势力远大于其他朝代.宋朝不抑兼并,明朝则遍地皇庄,如果要坚壁清野,让官府烧了毁了这些大地主大贵族的财产,他们肯吗?官府又敢吗?于是没办法,不但不能烧不能毁,还得分散兵力去保护这些人的财产,结果是财产没保护住,兵力也损失了.于是,宋明对游牧民族越打越弱,终至亡国.
这个原因很多。
宋朝开始的阶段,就很不好,主要的产马地都在外族的控制中,没有战马,是北宋军事失败的重要原因。
明朝在开始阶段,对北元等游牧势力,武力还是很强的。到了末年,内部农民军反抗,牵涉了太大的力量。明朝是亡在了内部的农民军手中。清朝意外入关,有很多侥幸的因素。
另外,汉 族的民 族 性,其实在唐、宋之前有很大区别:唐朝之前近乎古,有一种尚武的风气,唐朝的文官和武官可以相互转换,即所谓的出将入相,出去是大将军,回来是宰相。
但宋朝之后,近乎现在的风气,推崇文学。在宋代后,人们眼中的好男人,不是杀敌报国,而是状元郎了。小说中,也都是书生考中了状元,等等。
宋朝因为唐朝末年的武人乱整,对武人的压制太厉害了,整个风气转变了。
在古代,抛开意外因素,农业民族战胜不了游牧民族!这是世界范围内成立的规律!!!
农业民族对草原不感兴趣,而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财富却非常感兴趣。动武对农业民族是劳民伤财,对游牧民族是充实自己。步兵对骑兵只能是击溃战,骑兵对步兵却可以是歼灭战。农业民族越打越穷,游牧民族越打越富。
汉唐在气候上是暖期,农耕线北移,对游牧民族不利,这点非常关键!草场马场资源充足,农业民族能建立强大的骑兵,这是战胜游牧民族的根本,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游牧化。
南宋和明朝处在冰河期,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对游牧民族处于战略劣势,这太悲摧。
主观方面:
汉唐处在封建制上升时期,君主不是太变态,社会尚武,有活力。
宋明吸取汉唐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的教训,抑武崇文,军人形象和地位奇差,好男不当兵!好处是宋明没有军阀干政,坏处是对外战绩乏善可陈。
即使汉唐在占天时的情况下,对游牧民族的胜利也是暂时的,成本高昂的,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只有人类发展到热兵器时代,游牧民族肆虐的时代才彻底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