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5-04-16 03:17: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句诗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文学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回答2:

表明了范仲淹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见解、高尚情操。

这句话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句,这句话教育后人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就不能动摇内心的信念。

出处: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学赏析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回答3:

1、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为国家和民族分担忧愁,表达了范仲淹(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旷世救过的胸怀

2、也可以引申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表达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情感。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回答4:

大公无私,舍己为家的奉献精神.在天下人忧郁之前先忧郁,在天下人都得到幸福快乐之后自己才快乐.

回答5:

就是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