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股东权益)-(税后利息/净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净负债)/股东权益)-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税后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税后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资产类会计科目
1、货币资金
新准则中“现金”科目变更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不变,核算内容与原制度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余额可以直接结转。
2、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
3、应收补贴款
4、存货
5、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商誉除外)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直接结转即可;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科目贷方。
6、递延税款
7、其他资产类科目,如“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和“预付账款”科目。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其中: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净负债=净经营资产-股东权益
(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
税后经营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