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发明者

如题目所说,知道的告诉一下,谢谢了
2024-11-28 23:34:1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们在迎接诸如“世博会”、“奥运会”等时,往往采用倒计时的方式告诉人们距会期还有多长时间,人们只要看到倒计时的数字,心里就非常明确。那么,“倒计时”是怎样来的呢?原来,“倒计时”来源于火箭倒数发射程序。
  1926年3月16日,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发射成功,由此激起人们对航天技术的研究兴趣。第二年,航天科技爱好者们相约到德国聚会,成立了“太空航行协会”,并出版了《宇宙飞船》杂志,其创刊号上,画有一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船,题名“一小时半绕地球一周”。34年后,当时的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不久,航天技术研究也引起了电影界的兴趣,德国的乌发电影公司拍摄了描写太空旅行的科技幻想片——《月球少女》。该片导演弗里兹·朗格在火箭发射的镜头中设计了“……3、2、1、发射!”的倒数发射程序。该科幻片放映后,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更加激起人们对航天技术的兴趣。而导演弗里兹·朗格设计的倒数发射程序,更引起了火箭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专家们认为,该程序设计十分科学,它简单明了,清楚准确,突出地表现了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逐渐减少,使人们思想集中,产生准备时间即将完毕、发射就要开始的紧迫感。
  从此,倒数计时发射程序就在火箭发射中被普遍采用了,并广泛引用到其他领域的计数和计时中去。

回答2:

倒计时概念的发明人是谁?是火箭升空倒计时的科学家吗?不是!

是姜子牙!姜太公!

话说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总有几个少年,无赖混混,小癞痢,小泼皮天天来骚扰。要么扔几个石头,要么骂几句:“老不死的老东西,直钩子能钓到鱼吗?”……

欺负老人,算什么本事?!

可是,姜子牙却从不还口,从不生气。总是笑呵呵地对他们点点头,意思是:“哦!你们几位又来了!”瞧姜子牙这个乐呵呵的样子,不但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反而好像他们是将军百官朝拜宰相,每天必来报到,请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一天,又一个少年来了…….“你都老爷爷了,等着吧!钓鱼还能钓多久?还能等多久?”姜子牙一看,该少年一脸晦气,晦色难挡……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姜子牙不能多说,他只说了一句:“您老人家慢走,小心!走好!”,“疯疯颠颠的老头子,叫我老人家……”少年毫不在意,走了……

姜子牙回家,刚到村口,就听见人们在兮兮嘈嘈地谈论什么。原来,就是那个少年在渭河边走着,一不小心崴了足,掉进渭河,淹死了……

姜子牙没吭声,只是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嗨……”

那少年当日即死,姜子牙还有几十年寿命,在他眼里,那少年才是老得快死的老人!而他自己,还年轻呢!

这就是倒计时概念在四千年前运用的典故……

回答3:

“10、9、8、7、6、5、4、3、2、1、发射!”现在发射火箭,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这种倒计时的程序。有趣的是,这种方式并不是科学家们首创的,而是跟电影导演学来的。

  1926年3月26日,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在美国的麻省发射成功,激起人们对航天技术的兴趣。30多年后,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1号”,更鼓舞了人们对航天的幻想和热情。有关航天的科学幻想小说和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电影纷纷受到人们的青睐。当年,德国的乌发电影公司拍摄了科幻版《月球少女》。该片的导演弗里兹·朗格创造性地在火箭发射的镜头中设计了“……6、5、4、3、2、1、发射!”的倒计时程序。这一创造引起了火箭专家们的兴趣,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十分科学。它简单明了,突出地表示了火箭的准备发射时间逐渐减少,营造出发射就要开始的紧迫感。

  从那以后,倒数计时的方法逐渐被人们采用了。这也算是艺术家对科学领域的一点贡献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4:

“倒计时”来源于1927年德国的科幻电影《月球少女》,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弗里兹为了增加艺术效果,扣人心弦,在火箭发射的镜头里设计了“9、8、7、……3、2、1”点火的发射程序。这个程序得到火箭专家们的一致赞许,认为它十分准确清楚科学地突出火箭发射的时间越来越少,使人们产生火箭发射前的紧迫感。此后“倒计时”被普遍采用,而且超越了使用范围,成为一个适用性极强,适用范围极广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