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开展英语语法教学

2024-12-29 23:53: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讲解语法知识开展语法教学,使枯燥乏味的语法变得易懂有趣是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形象、趣味、分层、灵活四个角度对语法教学进行阐述。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解释语法现象,如何讲解语法知识,如何开展语法教学,使枯燥乏味的语法变得易懂,有趣?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形象学语法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但是学生难以掌握,尤其在交际的时候容易出错。如果仅用孤立的句子去理解和说明这一语法现象,或者让学生去死记,他们会感到学习语法很枯燥,太抽象。我们可运用多媒体,通过场景的快速切换,有效地调动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先帮助他们形成直观的表象,再设计一些有一定信息沟的会话练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时。

1、铺垫。媒体出示一卧室,内有一张床和一张课桌,床上有两件毛衣,床下有一双鞋,桌上有一只手机和一些鲜花,墙上挂着一只风筝。

T:Where’s the mobile
phone?

S1:It’s on the
desk.

T:Where’re the
shoes?

S2:They’re under the
bed.

媒体出示下列句型:

It is on the
desk.

They are under the
bed.

2、导入。隐藏上图中的手机和鞋,媒体出现两幅图,让学生进行对照。

T:Where’s the mobile
phone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No.

T: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T:Where are the shoes
now? Are they under the bed?

Ss:No.

T:But 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

媒体出示下列句型:

It was there just
now.

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

由学生已知的一般现在时作铺垫,引出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两种时态对比使用,教师作适当解释。

3、操练。隐藏毛衣和风筝,两图对照,让学生分小组模仿操练。

4、总结。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时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其谓语动词要用动词的过去式。在汉语中不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中英文的区别之一。还要向学生讲清is, are的过去式分别是 was和 were。

5、运用。分组自由创设情景,活用以上所学知识,用英语进行交流。

这样,借助媒体,通过对话感知,模仿训练,归纳语法现象,活用知识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be动词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二、归纳总结,提高效率,趣味学语法

词法是指词形的变化规则及用法。小学阶段讲到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数词﹑冠词和连词等的用法。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序数词的构成与基数词有一定的关系,但构成方法又不尽相同,如果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么多的序数词,学生会感到厌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使这一语法项目简单化,我为学生总结了这样一则顺口溜:“一,二,三特殊记,四以上加th, 八减t, 九去e, f来把ve替,ty须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改变个位就可以。” 本来很难掌握的内容,通过这么一则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学生很快便学会了1—100序数词的构成,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又如在教“是”动词am,is,are在人称代词中的用法时,也可以这样总结:“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这样处理简单易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平时学习能力较差,不肯开口说英语的同学,也都说得津津有味,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重要的语法项目。再如
“物主代词”。学生容易混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不懂分辨。我教学生这样记:“名词性物主代词比别人多点东西,所以单词比较长,派头比较大,不允许‘东西’跟着它。”又如:在一般现在时结构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但很多学生不易记住,我们可以教学生这样记:“第三人称单数,势单力薄,需要一个帮手,你就在动词上给它加上丝丝(s或es)力吧!”现在进行时中动词的正确运用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学生用了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会缺少be动词;或有了be动词,动词只用原形,少了ing。我们可帮学生这样形象记忆:“主人正要干大事,要找比比(be动词)当保镖,保镖出门不简单,后面带着英英(ing)跟屁虫”。用这种趣味的学习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学生还学会了自己编顺口溜,归纳总结语言规律。

三、设置梯度,正确引导,分层学语法

语法教学要注意梯度,正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开谜团。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得到答案。我们要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对话、交流、讨论来达成理解,形成共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我们经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设置梯度:

1、教师举例,师生一起完成例句。

2、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分析,比较例句,初步归纳出语法规则,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对学生归纳的语法规则给予客观的评价和补充。

4、学生进行操练,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题型,如选择;填空;笔译和文章理解等,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系统归纳,适当集中,灵活学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