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的实质是经济利益不同的各对抗阶级或对抗势力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1、阶级的产生
(1)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
(2)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3)阶级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道路产生的呢?奴隶主阶级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第一条道路是氏族分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第二条道路是氏族公社内部出现富裕家庭。
作为奴隶主剥削的对象——奴隶,也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奴隶开始是由战争中的俘虏来充当的。
本氏族、本部落里的破产的穷苦人也逐渐沦为奴隶。
2、阶级的实质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剩余劳动,使被剥削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甚至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同时剥削阶级为了维持他们的经济地位,也必然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压迫。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被剥削阶级只有进行斗争,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求得自身的解放。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而阶级之间进行阶级斗争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之中,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从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推进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出于它的本性,总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无偿地占有他们的剩余劳动,有时甚至侵吞他们的必要劳动,使劳动群众无法生活下去,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被剥削阶级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迫使剥削阶级节制一下它的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在国家消亡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是借口国家消亡,否认无产阶级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
二是借口国家消亡,否认建立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阶级对立的实质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国家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就是同时存在的这些矛盾的派系斗争,任何国家都存在阶级。
生产资料谁占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