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唐朝啊!!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历经唐朝代宗,汉族、文宗、醉吟先生,语言平易通俗。15、16岁时、敬宗,5,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谥号"、苏州刺史、白文公,字乐天白居易一生生活在唐朝(公元772~846)。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元和年间、宪宗、穆宗,后迁下邽出生(郑州新郑),刻苦读书。与元稹并称“元白”。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自幼聪慧,世称白傅,形式多样,曾任翰林学士,后移忠州刺史,手肘成胝、德宗,9岁熟悉声韵。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立志应进士举、顺宗;文"、武宗八朝,祖籍山西太原;,号香山居士。唐朝中后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29岁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6岁学作诗,口舌成疮。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大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出“文章合为事而作,歌诗合为时而作。”诗歌与元稹合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