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2个
第一次婚姻与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于德国柏林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
1988年张幼仪去世。
第二次婚姻与陆小曼
陆小曼1903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1920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病逝.
张幼仪1915年嫁给徐志摩,1922年两人离婚,婚姻生活7年;林徽音与徐志摩有缘无分,林徽音后来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陆小曼1926年10月3日与徐志摩结婚,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身亡,婚姻生活5年。
从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命运看传统婚姻的重要性。
在徐志摩35年的生命中,曾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除陆小曼外,还有一位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另一位是以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音。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当时医学不发达,堕胎意味着生命风险,但是为了追求林徽音,徐志摩强迫张幼仪堕胎。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张幼仪与儿子一起在美国幸福生活,活了八十八岁,一九八八年在纽约去世。徐志摩的冷血寡恩,不尽人道、夫道、父道,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徐志摩抛弃张幼仪的事迹却成了徐志摩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标榜!说这是徐志摩反抗“四千年史髅不绝”的“忠孝节义”!
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并与之结成忘年之交。1921年春,林长民赴英游学,同时送爱女到英国读书。徐志摩对正值芳年的林徽音一见钟情,林徽音则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但徐张于1922年3月协议离婚后,林徽音不知何故却悄然随父回国去了,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林徽音不久便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秉承梁启超之意,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梁启超知道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音,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同时也怕梁林订婚给弟子以重击,因此他要儿子和林徽音双双赴美读书,学成之后再结婚。梁老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晓,为了追求林徽音,他从英国回到国内,但愿望还是落空了。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至于林徽音为何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后为何又频频书信往返?林徽音至死仍三缄其口,这便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林徽音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中国的建筑学以及保护北京城的古建筑(城墙等)做出了很大贡献。林徽音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的是陆小曼。小曼聪慧活泼,通外语,会唱歌。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20年小曼父母选中英俊的王赓将军为婿。王赓曾留学于美国西点军校,和艾森豪威尔(后成为美国总统)是同窗之友,就职于北平警察局,后任哈尔滨警察总长。王赓办事认真负责。陆小曼生性风流,三天两头到外头游乐。于是王赓认为陆小曼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守住妇道人家的本份;陆小曼则认为王赓不够体贴,喝过洋墨水的的人还如此古板。这时王赓留学美国时的好友,北京大学的同事徐志摩悄悄地介入进来。陆小曼确实有一些文化素养和灵性,但谈不上造诣,比起同时的女才子差得甚远。成为王将军夫人后,聪明漂亮加显赫的身世,才成为北京上层社会交际花,也由此认识了徐志摩、刘海粟等社会名流,拜师学画等。
从传统道德讲,徐志摩追求陆小曼,算是对结发妻子不忠,对朋友王赓不义。然而徐志摩向来是随兴而为、不拘绳墨,一旦“邂逅赏心,相倾怀抱”,就顾不了身外之事了。陆家和徐家都认为他们是不孝子女,是丑闻,极力阻止。徐志摩、陆小曼认为:“真爱不是罪恶,在必需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徐志摩则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两人在风气初开的潮流中,受到青年男女的怂恿、喝采,豪气干云地踏上“不思旧姻求新婚”的道路。像郁达夫云:“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那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于是,一九二六年农历七月七日,徐志摩,陆小曼两人在梁启超的证婚下举办了婚礼。有意思的是他俩执意请梁任公证婚,任公说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志摩应允。大庭广众之下梁任公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新婚后,两人曾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但他们的合欢未能长久。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应老友胡适之邀,徐志摩兼教于北大,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飞来飞去。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死前给志摩沉重一击的是,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晚清名臣翁同和的孙子。翁瑞午是典型的上海小开,家里有钱,自己有闲,会玩、会吃、懂得哄女人。两个人如胶似漆,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烟。被上海小报匿名讽刺,让徐志摩大光其火。徐志摩多次规劝,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
徐志摩死时,是36岁。那一年,陆小曼29岁,与翁瑞午自然同居在一起了,但两人不正式结婚。翁陆两人晚年分裂。翁另有新欢。1960年,陆小曼在上海街头遇到老友、郁达夫的遗孀王映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出著名婚恋事件的女主角),不禁哭诉道,说自己孤身一人,无儿无女,翁瑞午也跑了,“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啊。” 陆小曼是1965年4月3日孤身一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的,终年63岁。陆小曼的灵堂上只有一副友人的挽联。她死前惟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某处,直至1988年,由其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堂侄出资,才在苏州入土为安。
张幼仪
1900年生于中国江苏。
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
1918年生下长子、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隔年(1919)徐则转往英国伦敦。
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音(林徽因)坠入情网,并于
1921年要求与幼仪离婚。
1922年张幼仪于柏林产下次子,并与徐志摩正式离婚。
1926年返回中国,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
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医师结婚。
1974年苏医师去世,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
1988年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遂归国,1926年开展她上海的事业,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经营云裳服装公司。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残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音,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终于从小脚的阴影里走出,成为一个“穿西服”的,令人瞩目的新女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这些,在张幼仪女士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于一九九六年九月在美国出版的英文著作《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里,都有详细的记述。
然而,应该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这种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旧礼教塑成的。诗人有着他在人性上的缺点,但对张幼仪的残酷“无情”也并非是绝对的。这是一首徐志摩送给张幼仪女士的诗(作于1922年3月徐和张在德国柏林离婚之后,与《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同时发表在1922年11月8日的《新浙江-新朋友》),相信看了之后网友们也会同我一样对诗人的“无情”有另一个层面的了解。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门望族之女,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但受西方教育和现代思潮影响的徐志摩对于象张幼仪这样的一个传统女性却很难认同,自她嫁入徐家,从没有正眼看过她。
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林徽音(1904—1955)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20世纪杰出的建筑学家、文学家,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她与梁思成先生在1946年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徽音,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籍福建闽候.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堂叔林觉民。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24年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1925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陆小曼是个才女。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20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病逝。
陆小曼年谱
◇1903年(1岁)
◇农历九月十九生于上海南市孔家弄,籍贯常州。父亲陆定,母亲吴曼华。
◇1908年(6岁)
◇在上海上幼稚园。
◇1909年(7岁)
◇随母亲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8岁)
◇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912年(10岁)
◇就读于北京女中。
◇1918年(16岁)
◇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
◇1920年(18岁)
◇精通英文和法文,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
◇1921年(19岁)
◇开始名闻北京社交界。
◇1922年(20岁)
◇离开圣心学堂,与王赓结婚。
◇1924年(22岁)
◇出演《春香闹学》,结识徐志摩,并与之恋爱。
◇年底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
◇1925年(23岁)
◇年初与徐志摩进入热恋。
◇8月拜刘海粟为师学画。
◇年底与王赓离婚。
◇1926年(24岁)
◇8月14日与徐志摩订婚。
◇10月3日与徐志摩结婚。
◇10月与徐志摩南下上海。
◇11月与徐志摩在硖石小住。
◇1927年(25岁)
◇1月因江浙战争起,与徐志摩转上海定居,并与翁瑞午相识。
◇3月与徐志摩回硖石扫墓,并与徐志摩、翁瑞午游西湖。
◇12月6日出演《玉堂春——三堂会审》,任苏三一角。同时受《福尔摩斯小报》污蔑困扰。
◇1928年(26岁)
◇7月与徐志摩合著的〈卞昆冈〉发行。
◇夏与徐志摩、叶恭绰共游西湖。
◇1929年(27岁)
◇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筹备工作。
◇5月接待泰戈尔。
◇6月与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览会”。
◇1931年(29岁)
◇从贺天健和陈半丁学画,从汪星伯学诗。
◇1933年(31岁)
◇整理徐志摩的《眉轩琐语》,在《时代画报》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
◇清明独自一人到硖石给徐志摩扫墓。
◇1936年(34岁)
◇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
◇1938年(36岁)
◇开始与翁瑞午同居。
◇1941年(39岁)
◇在上海大新公司开个人画展。
◇1956年(54岁)
◇4月受到陈毅市长的关怀,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入农工民主党,担任上海徐汇区支部委员。
◇1958年(56岁)
◇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并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
◇1959年(57岁)
◇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1965年(63岁)
◇4月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20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16岁的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
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就能抓
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
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
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再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
怀有身孕的张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求生的勇气,但她最后终于坚
强起来,答应徐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一生却没
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
替徐志摩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回国追随林徽音,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
他恩师的儿子梁思成。这对徐志摩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进退两难的局面
与夹缠不清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
密。林徽音无法淡忘这段感情,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愁绪满怀。
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中,渴望爱
情,因而快速呼应了诗人的热情。徐志摩想把她从封建婚姻中解救出来,开创出
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奋力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
他们相爱,可是多数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与
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而疲于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给了徐志摩一
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她一个生命的问号。
不稳定的感情生活,使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乃至为
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来去匆匆的人生———为了赶赴
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
的徐志摩,在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形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上了句点,同
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情感,也因此成为后世不解的悬谜。
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
却依然什么话都没说出。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费了几年力气帮他收集并出版了
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匿在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