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列宁晚年的主要思想

论述列宁在苏联新经济政策中的主要思想
2024-12-26 02:00:4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总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同志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后的调整,是列宁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俄国自身国情做出的一系列经济决策,使俄国走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极大巩固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位,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使得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以好转,是列宁同志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俄国内战(1918至1920)时期,列宁为最大限度的保障苏俄政权得到物资供应,同时也尝试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于是在1918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通过了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该政策主要包括:余粮收集制,国有化所有大中企业,国家垄断所有外贸活动,禁止商品交易并实行计划配给制。虽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红军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后期自然灾害的爆发,以及农民和工人对该政策的不满,很快便引发了经济崩溃(经济危机),由此也导致国内叛乱(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国内叛乱使列宁承认:“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于是自1921年3月始,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实施实物税;停止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放松外贸管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允许一定程度的私企经济等。实质就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逐渐走向恢复,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也便很快化解了。
三,列宁主义思想体系在新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强调一事物的发展进程,在客观物质世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最终结果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是马克思在世时的伟大论断之一。 当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便依据此理论进行了十月革命的实践,并很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观臆断的想向高级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但后期所爆发的问题,反映出这种主观臆断思想的错误。列宁同志在所著《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创造性阐明辩证唯物主义并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一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并且在发展中总与其他客观物质事物相平衡。列宁同志将其理论与实际想总结,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必然的,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就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则会出现重大弊端,本质就是忽略客观物质社会的普遍规律,使社会主义的高级生产方式不能与初级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自然就会表现为经济危机,从而引发政治危机。列宁同志在重新分析俄国国情及当时国际形势后,认为俄国的资本主义极其落后,在这样的国家直接实行共产主义,是违背马克思基本原理的主观主义思想,现阶段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再一步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种思想是极其正确的,是列宁同志结合俄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应用,是全世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探索。然而新经济政策却也被苏共左派视为是对资本主义的妥协及对社会主义的背叛,该政策于1928年被斯大林废除。

回答2:

列宁始终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俄共领导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的斗争策略。他
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在1922年的讲话中,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一个遥远将来”。
斯大林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见另文),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便认为“停止退却”、开始“进攻”的时机到了。他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