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2024-12-17 11:45: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尊重孩子,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优点比较,与孩子接触时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不要总是反对孩子想做的事情,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松的空间。
避免打骂的误区,孩子不听话,做错一些事情就对孩子又打又骂的,以暴力制止,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有阴影,总会怕做错事情,然而不敢去做,生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回答2:

谁的青春不迷惘?每一代人都会经历青春期。然而,早已过了青春期的父母们,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儿女,却仍会为其成长变化而不知所措,并常常抱怨他们“不听话”。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

试着与孩子交朋友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顽劣叛逆,家长们常常怀念他们幼年时听话、乖巧的模样。随着心理的成熟和发展,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将人际关系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同辈群体中。为了显示自己的成人感,他们往往会疏远父母。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往往一时难以接受孩子因为成长而对自己不再那么依赖。与此同时,思维方式的差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缺乏互相的理解和认同,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自尊、自立意识明显增强,父母要想与其进行良性沟通,必须将其作为成年人加以对待,并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运用共情的能力,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平等交流。 

关键词1: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它具有双向性。父母要想获得孩子的信任,最有效的方式是放低姿态,坦诚自我。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往往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权威形象出现。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大多数的父母自我壁垒性强,不愿意向孩子敞开自己,习惯用“你不能做”、“你应该做”的句式教育孩子,这种强硬的命令式口吻,往往会带给孩子一种被打击、被轻视的不平等感。

要想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抱有一种与孩子平等做朋友的意愿,以开放、民主、自由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时遇到的困惑、做过的傻事、遭遇的压力,甚至心仪的异性,展现一个真实的、不完美、可亲近的家长形象。 

关键词2:尊重 

信任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但是作为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希望保留自己的空间。 

青春期的孩子都愿意将自己想象为成人,父母要理解这种心理,并像对待成年人一样给予其充分的尊重,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成年人,为人处世的稚嫩与不足必然存在。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适当观察,从侧面感受孩子的情感、行为,再给出自己的建议。任何强行干预、直接侵入的行为,比如翻动日记、偷看手机等,都会让孩子觉得被轻视、被侵犯,从而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做到客观评价孩子行为的对错,不能简单地将错误都归咎于孩子,类似“都是你的错!”、“我觉得你不行!”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极度反感。 

关键词3:共情 

“共情”是指一种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在青春期教育中,父母也要做到共情,即理解孩子当时当下的情绪。 两种立场和态度完全不同的回答,孩子由此得到的心理感受自然也会不同。显而易见,充满同理心的回答,容易打破与孩子的隔阂,有利于双方进行深度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易怒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在家庭无法得到理解和认同,那么他们会渐渐向父母关闭心门,转而选择向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网络等倾吐自己的痛苦,由此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与青春期敏感孩子沟通要注意什么

1、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2、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3、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4、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5、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回答3:

一是家长需提前做好孩子“叛逆期”的准备。叛逆期一般在11-16岁,家长需在10-11岁左右开始就做好心理准备。

二是需要家庭全员配合。只有家庭全员参与积极配合,才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三是家长与学校,主要是班主任时常保持联系。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了解,所以需要与学校老师时常保持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遇到不好的情况可以能及时得到处理。

四是尊重孩子。中国的传统式教育会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强烈感受到被束缚的感觉,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私密的空间。

五是试着与孩子作朋友。尊重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孩子当做同龄人,当做朋友,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听他的意见,使他感受到平等。

六是关注孩子的社交情况。预防孩子进入不好的社交圈,从而影响他的认知,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偏激。

七是多和孩子交流。交流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好办式,也是拉近关系,放下戒备的最好方式。

八是在不违法、违规的基础上,尽量支持孩子的新奇想法,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否定。

九是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切记要保持冷静,妥善处理。在了解来龙去脉之后,制定稳妥的解决方法,以免事情变得更糟糕。

十是家长需保持对孩子“永不放弃”的心态。要相信不管孩子变成什么样,只要家长不放弃,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需要,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孩子就会一步步走上正轨。如果表现出失望等情绪,并被孩子发现,那么孩子内心也会自我放弃,自暴自弃,后果不堪设想。

回答4:

  • 沟通方法:

       1.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孩子慢慢的长大,会有自己的主见,会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这时候就是孩子的逆反期;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由探索,这是从源头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

       2.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3.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批评孩子就事论事,不算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是无益的。

     4.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间的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要喜怒无常。如果父母自身在情绪处理上有问题,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情绪问题。

  • 关于逆反期: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的时期心理学上又称青春期,年龄范围大约11、12岁~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经历过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

       

回答5:

你好! 给你看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帮助。

专家支招:孩子青春期变得叛逆 家长该如何应对

不少家长感觉到,自打孩子上初中后就不一样了:开始爱顶嘴,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其实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这时,有些家长感觉对孩子的教育颇为棘手:打骂不行,放任不得,孩子又听不进说教。那么,如何面对和教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在本报第18期家长学堂上,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徐学俊就此问题,对洪山区卓刀泉中学300余名初一、初二学生的家长进行了现场点津。

现代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来

“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是诸多家长对孩子叛逆的共鸣,却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徐教授介绍,我国把11-12岁定为青春期早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难管,所以国外也将其称为“狂躁期”、“困难期”等。

据称,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叛逆”。

据调查显示,由于现今孩子所处环境较其父母所处环境复杂得多,所以他们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所以当孩子有些“叛逆”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调整教育方法。

“叛逆”孩子为何难教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为什么难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长还需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学堂上,徐教授引用了一系列实例。

案例一:孩子甲反映父亲的教育有问题,他说希望父亲不要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自己。案例二:孩子乙告诉妈妈:“不要以为大人的话都是对的,我的话有时也是对的。”案例三:孩子丙的心声,希望爸爸妈妈不要老夸奖别人的孩子,也不要老是说自己的孩子有多笨。案例四:孩子丁对爸爸说:“看到你那泄气的眼光,我越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徐教授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他们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而父母在权威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降低身价、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对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让家长觉得难以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