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 霓裳羽衣曲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是唐代宫廷著名的舞蹈,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作舞表演。原舞已失传,现在的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和诗歌描写意想再创作的。音乐采用古老的《长安鼓乐》作素材,舞蹈吸收了陕西和敦煌壁画的某些舞姿造型,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
编辑本段
历史记载
李隆基是唐朝中叶的一个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后期李隆基为奸相杨国忠巧言蒙蔽,不理国事,但他对音乐艺术还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隆基酷爱音乐,在古代君王中。李隆基对音乐的研究应该是最深入最精通的,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
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让歌女们舞蹈。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录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 霓裳羽衣曲玉笛上的孔笛,寻找曲调,他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还谱不全这首曲子。十分苦恼。
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他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他把在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的宫中大曲。
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
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 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但杨玉环的舞裙被梅妃踩到,使整只舞功亏一篑。
轻盈的旋转像雪花飘舞,矫健的前行像受惊的游龙。 垂下的双手像柳丝那样娇美无力,舞裙斜着飘起时仿佛白云升起。 美眉流盼说不尽娇美之态,舞袖迎风飘飞带着万种风情。 是上元夫人(道教中的女神)招来了仙女萼绿华,是西王母扬袖送别仙女许飞琼。 快节奏的第十二遍舞曲繁富华丽,就像跳动珍珠撞击玉片一样亮丽清脆。 舞罢时像飞翔的鸾凤收起翅膀,舞曲终了余音不绝于耳,就像长长的鹤鸣一般。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篇《霓裳羽衣舞歌》中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绘: 轻盈的旋转像雪花飘舞,矫健的前行像受惊的游龙。 垂下的双手像柳丝那样娇美无力,舞裙斜着飘起时仿佛白云升起。 美眉流盼说不尽娇美之态,舞袖迎风飘飞带着万种风情。 是上元夫人(道教中的女神)招来了仙女萼绿华,是西王母扬袖送别仙女许飞琼。 快节奏的第十二遍舞曲繁富华丽,就像跳动珍珠撞击玉片一样亮丽清脆。 舞罢时像飞翔的鸾凤收起翅膀,舞曲终了余音不绝于耳,就像长长的鹤鸣一般。 通过这些传神的描绘,我们不难想象《霓裳羽衣》高雅脱俗的风姿神韵,以及舞伎们美妙高超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