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发展)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科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后被阿兹特克人采用为他们的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中国人早800余年,比欧洲人早10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并且在节日时通常有活人供奉。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於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著,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食、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玛雅人认为52年则为一个周期
中美洲的马雅神秘文明,迄今仍未有定论,它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消逝的,从来就没有令人满意的研究报告。面对马雅文明,地球人到如今仍只有仰天思索的份!
从 瓜 地 马 拉 开 始
古马雅文明遍及中美洲犹卡坦半岛,包含墨西哥、贝里斯、瓜地马拉、宏都拉斯四国。根据一些百科全书的说明,将马雅文化分成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时期是公元前 2000 年之前的古印地安时期,只有渔猎没有重要艺术发展;第二时期是公元前 2000 年到公元后 200 年的农牧时期,已开始有泥塑和巨石雕刻;第三时期是公元 200 年到公元 900 年的古典时期,城市兴起,大建筑大量产生,已使用复杂历法;第四时期公元 900 年至 1520 年,已有商人阶级、官僚组织,城墙堡垒同时兴建,也会用金属,但整个文明一下子就消失了。
马雅文明被公认是中美洲古典时期最令人印象深刻、最著名的文化,它的核心是在瓜地马拉的提卡尔,也是马雅文明最壮观的展示所,其两座相向的大金字塔型神殿建筑,被美国时代生活丛书形容为「像是丛林里的史前摩天大楼」。
於是我们来到瓜地马拉,从瓜市搭飞机朝东北飞,一个小时多一点来到了瓜国北部北坦省省会弗罗列斯,转乘丛林旅店的巴士再朝北行去,直奔提卡尔,探访马雅文明中最完整、最精美、最伟大的遗迹群。一个小时车程很快过去了,愈接近提卡尔,内心愈兴奋。巴士终於进入提卡尔国家公园内,停在丛林旅店小办公楼之前,我们两人办妥食宿手续,提著行李拿著钥匙,看好地图上我们居住小屋的位置,开始在陌生的丛林中找寻这几天落脚的居处。
周遭的世界仿佛一下寂静起来,四眼望去没有他人,心里感到紧张,尽快找到了我们落脚的小屋。一看到以茅草为顶的小屋,心情豁然开朗,里面是现代化设备,但外观和丛林景观融合,这才是真正的设计。放下行李,拿出摄影器材和地图,我们立即投入提卡尔的新鲜空气和翠绿风景之中。
马雅太有名了,瓜地马拉政府便将整片丛林规划为国家公园,没想到走没多久就遇到穿野战服的四位士兵,心中一紧,小心走著,但我们走近却不见他们盘问,还笑著向我们点头,於是我们也赶忙点头回礼,并「嗨」一声。在购票处问管理员,才知道边界有反政府的游击队,有时会滋事,所以派有驻军守护,保护旅客安全。既来之则安之,我和潘两人笑说,万一遇到游击队也认了,说不定还可以做个现场采访,帮他们做个报导,话虽这麼说,心里还是祈祷众神,让我们不要有此种遭遇。
提 卡 尔 遗 迹
提卡尔面积极广,还延伸到墨西哥境内。密林丛丛,羊肠小径密布,却又盖满落叶,没有依照固定参观路线是会迷失在丛林中的。所以瓜国政府对提卡尔的维护相当重视,沿路都可以看到管理员及扫落叶工人,重要路段都很平整,只要拿著地图就可以自助考察了。
顺著小径,慢慢地走著,满眼尽是丛林,左顾右盼,没有其他旅者,陪伴我们的只是和煦阳光与清新空气,以及不曾断歇的鸟叫声。
到了分叉路必有指标。很快地我们就来到考古学家编号为F群的遗迹,那是高耸的集会所,呈现在眼前的只是清除上半部的遗迹,有三个入口,下半部仍旧覆满土石,长满杂草,保留原状。我们爬了上去,看看入口内是什麼,结果什麼也没有,只是空空的石壁房间,查看手中资料小册,才知那是马雅人的办公空间,不是居住处。
顺著小径再往内走,一路上看不到其他建筑,尽是丛林。我们的目标是著名的大广场。脚踩著稀瑟的落叶,心却想著马雅人为什麼要在这个海拔六十五公尺高的密林台地居住?这儿远离海岸,全是丛林,高温潮湿,交通不便,应该不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却发展出古代高超文明,而更令考古学家不解的,这样的马雅人在文明顶盛之时发展出建筑、天文、数学,却没有发明轮子之类的运输工具,他们是如何建立这些默默存在的遗迹?
而且,马雅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失踪,除了现存遗迹外,什麼都没留下来,他们到那里去了?为什麼走的如此匆促?到底发生什麼事情?到如今,马雅文明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谜!
走著走著,终於在树间看到了建筑,我不禁低呼终於到了,脚步不禁加快,迫不及待奔向曾经是马雅人祭祀和重要集会的地方。
大 广 场 四 周
一步入大广场,我就被周围巨大建筑群所震慑,停下脚步以虔诚之心凝望著。数千年前,马雅人在这里筑出他们的文明,却不曾留下只字片语,只让这些孤寂的巨石神殿默默地回忆著往日的兴盛。
站在广场中央,平坦的草地没有一片落叶,公园管理员兢兢业业的维护著,深怕稍有怠忽,有损这个伟大殿堂的英名。
我环顾四周,在东边的是一号神殿,高达 50 公尺,除顶部平台屋舍外,其他部分分成九大级的金字塔型建筑,每一大级又分为九级,从底部爬上去一共81级,每一级都有 40 到 50 公分高,几乎是我们楼梯的一倍,根本不是普通地球人所方便爬的。
由於年久失修,曾发生旅客摔下事件,便在石阶中央垂挂有小指头粗的铁鍊,供旅客攀爬之用。我来到已熟悉又陌生十多年的马雅遗迹,不爬上去是对不起自己的,也无法领会马雅文明的伟大。於是,迈著大步,手脚并用,爬爬停停,好不容易来到上部平台,喘了口气,便被周围的壮观景像吸引住。在伸向地平线的密林中,数座神殿顶部破林而出,迎著天上的白云,彷佛在述说马雅文明的伟大,也彷佛在傲视今日来看他们的现代人。
面对一号神殿的是二号神殿,造型不同,分三大级,中央是 50 级石阶,总高 40 公尺。在一号神殿南方是五号神殿,形状极像天文台的圆顶,高达63公尺,资料上也说这是马雅祭师占天象之用。
在一二号神殿中央北方是北卫城,复杂的石阶和石屋显示出当时建筑技术的高超,不亚於今日的防卫工事。中卫城的面积最广,介於一二号神殿的南方,城墙厚度有50公分,全是巨石块叠成,并用类似水泥的黏土固定接缝。我们在中卫城内爬上爬下,仔细穿越一间又一间的石屋,更加佩服马雅人的文明,也使我更加疑惑,他们为了什麼要突然离开如此大的城市?不是迁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全体消失?为什麼?
疑 惑 的 地 方
再循著小径往内走,就看到躲在丛林中的三号神殿,只露出清理过的顶部,其他全埋在草土之中,虽然无法知晓其真实形状,却也领会到一个被埋没的文明的凄凉晚景,我不禁缅怀的多看它一眼。
四号神殿在更远处,由於已是夕阳时分,丛林中的黑夜来临的很快,只好顺著原路赶回投宿小屋。第二天一早便直奔四号神殿,首先遇到两个竖立的大石碑,其上刻有马雅人的记事,匆匆留影,又往前行,看到一座复合形金字塔,关照一下便来到四号神殿。四号神殿高70余公尺,体积有19万立方公尺,是所有马雅建筑中最大高的。我手脚并用,费尽力气往上爬,实在是太陡峭了,中途曾想放弃,都因朝圣之心在鞭策,只有咬紧牙根往上爬,终於登上塔顶,从这里环顾四周,立即感受到神秘气氛,久久难息。
光是一二号神殿四周,极目所至的密密丛林中就有大大小小 350 座寺庙和宫殿,有些神殿原先被认为是公元八百年完成的,但是考古学家发现其基础结构还可以再推向 1000 年以前,也就是说这些神殿是在数百年内被逐层加高的。
马雅神殿的基座往往面宽超过 50 公尺,高度也在 40 公尺以上,在数千年前,马雅人在没有轮子的运输工具下,是如何在浓密丛林里搬运石块,堆砌成塔的?以现代建筑科技来做,也是不可能的。难道一些考古学家胡诌一通的说明,我们就能相信吗?
马雅人的额头较向后倾,不同於美洲的印地安红人。马雅人有自己的神祗,和印地安人的神祗也不同,和美洲其他神祗也毫无关系。古老的美洲其他种族的神祗都有嗜血和好战的性格,但是考古学家却没有发现马雅人的任何遗迹中有战争场面。在所有马雅古城或村落遗迹中,考古学家也几乎没有发现有类似武器的东西,这是地球上所有古老民族不可能存在的现象,在现代也是不可能的。
更神奇的是这些大型神殿遗迹,所用的石块都重达10吨以上,但是,有一点相当重要,也是研究马雅文明不能不知道的,那就是:马雅文明遍布的热带丛林的当地,并没有盛产此种石材,这些建筑石材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考古学家也弄不清是从哪里来的。
到现在为止,马雅人从何而来?为何在 4000 年前突然出现在中美洲?一直都是考古学上的谜。而考古学家都承认马雅文明在 16 世纪时被突然遗弃,但是整个文明涵盖区到现在并没有找到战争的兵器和尸骨,也没有发现大型传染病在此发生的痕迹,这个文明的中断也一直是考古学上不解之谜。
我在神殿顶部,望著四周的遗迹,想著这个丰盛文明的消失,不禁为之流下同情之泪。
其 它 谜 点 的 探 讨
学者们对於马雅文字的研究和解读,大约前后花了五百年的时间,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成功的只有数字、日、月、年的名称而已。
40 年前,美俄两国曾对马雅文明付出不平凡的努力,研究了廿五年,为的就是解读马雅文字。马雅文字是由上往下书写的,古苏美文字和中文也是这种写法,这三者之间有没有关联呢?是否在文字发展初期就是把马雅书法当做范本来参考的?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最令考古学家不解的是马雅人住在丛林中,却未发展出运输工具,也没有道路,这是任何文明发展过程中不该有的现象,但,马雅人的确如此。这个充满神秘的民族到底如何往来的?他们如何通过数公里没有人迹的丛林,运送重达十吨以上的巨石块?他们遍布中美洲的各城市之间并没有道路,如何维系庞大的国度?如何传递讯息?
考古学家挖掘出带有轮子的玩具,证明马雅人知道「轮子」这东西,但并没有运用到生活上,为什麼?是不是他们认为轮子太幼稚了?因为他们有更好的运输工具!
当我们用地球传统的观念来思考的话,一定得不到答案。我们应该打破思考框框,往来各地除了在道路上用「走」的以外,还可以用「飞」的,不是吗?
因此只有将马雅人「认真」的当做是外星人的后裔,才能得到清晰的答案,那就是:远古时代来到地球的外太空马雅人当然已发展出小型飞行器,於是车辆和道路都不需要了,只要在每个城市建有大型广场可供降落就行了。
他们能轻易飞越绵延苍郁的丛林,往来位於中美洲的犹卡坦半岛各处,所以,马雅人的城市间没有道路,只有很多大广场,不就解答了为何各地都有大广场、没有道路、没有车辆等三个谜题了吗!
也 许 他 们 已 忘 了 地 球
1987 年我坐在犹卡坦半岛马雅一号神殿顶部的台阶上,远望四周极目丛林中突出的各个神殿,油然生起许多复杂情绪,在缅怀伟大的马雅文明之时,想到当今地球文明的落后,更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今地球人的自大与无知。
不少地球人,都习惯以自己脑子里装的丁点破碎常识及所学狭隘知识来做为判断一切事务的标准,对於自己不暸解的事情,不是无心研究探讨,就是一概视为怪力乱神而否认。
地球人说自己是万物之灵,但从宇宙的尺度来看,其实和蝼蚁一样,并不高等,实在悲哀。亲临马雅文明圣地,让我在浩瀚的宇宙神秘研究道路上增添了一项记录,丛林中的神殿使我感到自己十分缈小,使我更体会绝对不可自大,真正的谦虚才是伟大的。
数千年过去了,马雅文明之谜仍旧未得到解答,学者们仍在孜孜研究,试图为地球人找出马雅的真相,然而……也许此刻马雅人在他们自己的星球上传述著祖先在遥远的过去曾在地球上待过的远古史迹;也许他们到过太多个星球,地球上的这一段经验只不过是一大本宇宙史中的一小段而已;也许他们不断开拓宇宙星球,早就忘了曾到过地球。
不管如何,对我而言,马雅文明仍具吸引力的,九年前在神殿广场中,我默默的想著:「我还要再来,下次我来,会待上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