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1高一历史地理会考的试卷和答案(就今天考的-6-17)

浙江省的 谢谢啦
2024-12-14 12:34:2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条款中属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允许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C、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D、允许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2、1860年,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俄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开辟内河航运 D、增开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4、《辛丑条约》签字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指: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据此回答5—7题。

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武宣称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6、下列关于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太平军进军南京途中曾出兵干涉 B、一度伪装“中立”

C、清政府“借师助剿”后开始进攻太平军

D、充当镇压太平军的主力

7、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A、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先后兴起并发展。据此回答8—11题。

8、洋务运动的各项活动中,最能体现其初衷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员 B、创办民用工业

C、建立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

9、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

C、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和压制 D、未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

10、下列各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正确的表述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先出现于沿海地区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处于对立状态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受到外商企业刺激的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1、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封建帝制被推翻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据此回答12—13题。

12、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要的不同是:

A、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 B、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

C、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

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教育制度 C、军事技术 D、政治制度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据此回答14—16题:

14、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15、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天下岂有与暴民敌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必须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C、革命只会导致社会动乱 D、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16、之所以说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主要因为:

A、通过选举而组成了政府 B、革命派占多数并颁布了反封建法令措施

C、明确提出了反帝措施 D、立宪派、旧官僚也参与了政权

鸦片战争后,随着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思想不断解放。据此回答17—20题。

1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双方论战的焦点是:

A、是否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C、是否推翻中国的封建君主政体 D、是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18、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D、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19、近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进行文化革命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打破封建束缚,实现民主政治

D、启发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20、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C、要不要变封建土地制度 D、中国如何发展资本主义

国共合作、共同推动是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关键。据此回答21—23题。

2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建立

22、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北伐期间,先后成为全国革命中心的是:

A、上海、南京 B、广州、武汉 C、汉口、九江 D、武昌、上海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据此回答24—25题。

24、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武装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治

25、中共成立之初,结合中国国情探索的是:

A、确定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B、确定以暴力手段实现奋斗目标

C、确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 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富源一中2006—2007年上学期期末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8分,第28题21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英国(秦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所储存的数贵,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的还要多。”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报道中又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摘自《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 侨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1894年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能够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不能够了。我说:你们有士兵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老百姓。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伦论中日战争请

回答:

(1)结合材料和科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4分)

(2)李鸿章认为中国海军同日本相比“稍形见绌”的原因何在?是否正确?为什

么?(4分)

(3)材料三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问题?(3分)

27、观察下列图片:

根据上面两图,说明我国当时政治

状况和阶级力量有何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两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这两次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1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需烧烛红妆明。”……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上海档案》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口岸阅报风气逐渐形成。……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莱,乘洋桥,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道》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早期上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上海阅报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近代思潮兴起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国时期在上海涌现出的几股进步思潮。(4分)

(3)民主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对中国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大事是什么?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发生在上海的主要条件。(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重大革命事。(3分)

富源一中2006—2007年上学期期末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BDC 6—10 CCADB 11—15 CCDBC

16—20 BBDCA 21—25 CDBBC

二、非选择题

26、(1)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封建残余势力浓厚,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主的“大陆政策”;(2分)列强的默许或纵容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2分)

(2)中国财力有限。不正确。因为中国投入了大量军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来。(4分)

(3)中国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工具。(3分)

27、 (1)变化:①辛亥革命前,中国处于清政府统治之下,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要求推翻清政府,实现民主共和。②北伐战争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国共合作结成革命统一战线。(4分)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分)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从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4分)

(3)不同之处:①领导者不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领导下进行的。②指导思想不同:辛亥革命是旧三民主义;国民革命运动是新三民主义。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运动中,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并参加革命。④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打倒了北洋军阀政权。(8分)

28、 (1)变化:政治上,是最早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地区之一;经济上,近代企业相继设立,技术先进,工业基础好;思想上,报刊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传播了先进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社会生活上,生活方式和习俗日益西化。(8分)

(2)思潮: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4分)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上海的建立,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共在上海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报刊发行和阅报风气的形成,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在上海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6分)

(4)1925年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失败,第三次取得胜利。(3分)

回答2:

1A 2D 3B 4D 5B 6D 7D 8A 9D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