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的桩孔都有水?各孔的水位是否基本一致等等。根据你所介绍的情况,我感觉可能不是岩溶承压水,而是基岩裂隙水,因为岩溶承压水不可能在旱季一点水都没有,对“勘察期间为旱季,勘探深度内(15米左右)未遇地下水。”我也有怀疑。提出几点处理建议供你参考。
1、如能获知地下水的来源方向,在其上游打一排堵水帷幕孔,如果不知道水源方向,那就围绕施工场地打一圈堵水帷幕孔,采用高压灌浆,封堵地下水。在我们这里有的工程就是这样处理的,不过成本高。
2、根据地下水来源和水量,打一个或几个降水孔,降水孔直径、孔数、位置、分布等等也要根据地下水来源和水量确定,而且降水孔的深度一定要大于基桩最大埋深。
3、采用机械钻孔桩,其中冲击钻孔桩比较便宜。但要确保桩端下没有溶洞,如果不能排除隐伏溶洞的存在,最好在桩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再在孔底打施工勘察钻孔,深度5-7米即可。如果场地隐伏溶洞较发育,每个桩孔的施工勘察钻孔最好不要少于两个。不过我要提醒你,冲击钻孔桩的施工质量不太好控制,特别是孔径和垂直度,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4、桩基施工改在旱季进行。当然这是笨办法,但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造价。不过首先要确定在旱季确实没有或很少有地下水。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解决,我都建议你首先请高手弄清地下水性质、来源、水量等有关情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用最少的投资去有效的解决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