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马哲唯物辩证法分析题

2025-01-04 15:34: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们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这是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对当今中国社会形势的一个言简意赅的判断。

这个判断简洁、实在,明快,很是实事求是,没有一点虚的,既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好形势的成绩,又指出了现实社会问题之存在,其中不乏执政者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应该说,这个判断是很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情势的。

“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对社会的功能是不同的。“黄金发展期”意味着社会的“盛世”,对社会起着巩固、加强和发展作用;而“矛盾凸显期”意味着社会问题的叠加,对社会起着削弱、腐蚀甚至“颠覆”的作用。

如果一个社会只重视“黄金发展期”而不认真研究“矛盾凸显期”,社会就不会和谐发展。中国历史上“贞观之冶”和“康乾盛世”后的国体衰败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能很好解决“盛世社会”中的“矛盾凸显”。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沿着“黄金发展期”的“单轨迹”发展,由于人们不可能预知社会发展的一切规律,由于执政者的执政能力总会有这样的或那样的局限,所以在社会剧烈变化的转型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同时并存”,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关键是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认识、态度和处置方式上,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之高低、水平往往就反映在其中。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比较偏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的“黄金发展”,忽视了“矛盾凸显期”的“矛盾凸显”,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矛盾凸显期”中的“矛盾”就更为“凸显”。

所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社会将努力改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一手硬”和“一手软”的现象。目的呢?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更科学、更协调地发展。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权力者都能接受这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这一“同时并存”之说法?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自觉地去改变过去这个问题上的“一手硬”和“一手软”的倾向呢?若是这样认为,就太过于乐观了。毕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对权力者的意义是不同的。

以“黄金发展期”来说,各级权力者都会说,而且都会抢着说,谁都心里明白,“黄金发展期”与权力者的政绩有关,与权力者的升迁有关,对“黄金发展期”的“黄金发展”说得越多,政绩就越显著,自己的升迁自然就越快。所以,经常不是政绩的亦说成是政绩。譬如,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10月29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统计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透露出这样一个问题:“从《统计法》198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统计上仍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现象。据统计,2001年—2003年,全国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5.92万余件。从近年来全国查处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来看,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约占60%介绍的。” 这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的实质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想将不是政绩的说成是政绩,就是想把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上都说成是“遍地黄金”!

而对这个“矛盾凸显期”呢?恐怕是没有一个地方领导愿意抢着说的,因为这个“矛盾凸显期”是与“社会问题”连在一起的,还经常是与“领导者的管理不善”密切相关的,而且一旦与“责任”挂上了钩,就很不好办了。所以,在不少地方政府的总结报告中,“矛盾凸显期”往往是一笔带过的,甚至还能看到这样一种“坏事变好事”的文过饰非的总结方法:看起来像是在谈“矛盾凸显期”的“矛盾凸显”,然而仔细一琢磨,还是在谈“矛盾凸显期”的“黄金发展”。所以,现实社会经常有这样一种不正常现象,平时给大家的感觉是形势一派大好,到处是莺歌燕舞的景象,然而没有多久,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个接着一个,针对某个社会问题的“专项整治”一个接着一个,将治理某个社会问题作为“中心工作”的“红头文件”一个接着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一些权力者不愿意将“矛盾凸显期”的“矛盾”公开地“凸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过去的权力者是煞费了苦心的:一是不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有时即使发生重大事故,亦一味瞒报,掩盖真相;二是用自己的权力封杀一切将“矛盾”“凸显”出来的可能性;三是不愿学者讨论产生“矛盾凸显”的真正原因;四是用“内部纪律”来统一口径;五是只让符合自己口味的人拥有“社会话语权”;六是即便说到“矛盾”亦是避重就轻;七是用“黄金发展期”的“黄金发展”来掩盖“矛盾凸显期”的“矛盾凸显”……想一想,这样一来能处理得好“矛盾”吗?“矛盾”只能越来越多,只能越来越叠加,“矛盾凸显期”与“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并存”亦在情理之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曾庆红同志提出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呢?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用一种“执政危机意识”来认识这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同时并存”现象,克服过去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一手硬”和“一手软”的倾向;二是各级执政者至少要化一半的时间去解决“矛盾凸显期”中的“矛盾凸显”问题,“旧账”不清理,“新账”无法建立得起来;三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凸显期”中的“矛盾凸显”问题;四是“为民原则”是解决“矛盾凸显期”中的“矛盾凸显”最重要原则,“矛盾凸显期”中的“矛盾”之所以那么“凸显”,就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侵占。

回答2:

1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量变促成质变,我国经济的不断积累促成社会发展的改变
3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之间存在矛盾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我们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看问题,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我们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的否定关系与创新【这个和材料关系不明显 可以不分析材料】

回答3:

哲学辨析题回答格式是: 哲学原理+材料

1、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重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积累,量变促成质变,以此推动发展。(楼上的同学,实践和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论不属于辩证法,呵呵)
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统筹起来考虑,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用部分的发展推动全局的发展。
3、(重头戏矛盾分析法)人均GDP进入一定时期既能促进发展,又可能阻碍发展,体现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回答4:

矛盾是人造成的,解决问题要解决人的问题。通俗讲当钱多的远远超过生存需求以后,人该为什么奋斗、为什么工作、该怎样生活的问题。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统一的。从这个高度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人生观的问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我个人认为,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这个问题缺乏高度。如果你感兴趣请搜索《共产党员高尚修养具有大众实践性》

回答5:

矛盾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