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商业银行出售证券,对货币供应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24-11-24 03:00: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向商业银行出售证券,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

  当中央银行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时,市场上货币供给量会增加,从而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投资规模扩大和居民消费增加,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

  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和国债行市的波动,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

  公开市场业务包括债券正回购和逆回购。

  正回购是指央行在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再买回上述债券的业务,其实质是央行用债券做抵押借入资金,目的是为了回笼货币;

  逆回购则与正回购相反,目的是为了投放货币。由于正回购和逆回购的操作会影响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往往对股市会产生一定影响。

  如 2002年的6.24井喷行情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立刻由投放资金的逆回购转成回笼资金的正回购,长达半年,总计回笼资金2430亿元,其间行情一路下挫。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回答2:

向商业银行出售证券,相当于你从商业银行取出应得的钱,这时候货币的供应自然增加,也就是流动性变大。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商行的贴现率会比较低,这样人们会纷纷出售手头的证券,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钱。此时再贴现率也会比较低,商行又会把手头的证券卖给央行,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钱。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低,都是为了回笼证券,放出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刺激消费,从而摆脱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