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71143.html?si=1
文章是生活的升化,不能通过传记、散文、诗词来看古代白话,具体想了解这个方面,可看看:明清小说里面的对白,进来拍的《三国演义》很有借鉴意义,还有就是《红楼梦》《水浒》也可以。
就当今社会而言,人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说话水准也不一样,古代亦然,毕竟书籍多为文人所写,与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个人认为古代的俗语应该介于古代文言与现代白话之间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最便于百姓交流罢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31149.html
清朝。现在的所谓“普通话” 其实与古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它实际是汉语与满语的混合物。在清朝之前中国从来没有过这种语言。清军占领北京之后,满族和汉族的交流日益增多。这种话逐渐在北京流传开了。
古代的通用语言就是“官话”。
不同时期的官话也有区别。
例如,唐朝时期的官话类似现在的广东话;明朝时期的官话类似现在的四川话。甚至民国建立的时候费了好长时间决定,到底是继续使用明朝官话还是用北京方言。最后通过投票决定,北京方言比明朝官话多了一票,因此后来北京方言大行于世。明朝官话仅存在于各种戏曲和四川湖南等地。
屈原的《楚辞》以后,一般都是以楚音为准绳的。
以前只有官话,没有象今天的普通话这么普及,只有做官的和经常出门的人才会,
据考证:汉代官话为潮州话
唐代官话为粤语
宋代官话为四川话
明代官话为山东话
清代官话为北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