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的历史复习资料

是资料不是题,好的话+高分最好详细一点,不要随便给个网
2024-12-15 15:19: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
一、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1、元谋人:(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至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3)主要生活情况: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二、了解半坡、河姆渡聚落的情况
1、半坡人:(1)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黄河流域的代表。(3)主要生活情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住半地穴房屋;使用陶器(称为彩陶)。
2、河姆渡人 :(1)时间 :距今约七千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长江流域的代表。(3)主要生活情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之一);住干栏式房屋。
三、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号称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禹:治水有功,是治水英雄。
四、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五、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六、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4、作用: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5、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七、知道甲骨文、金文、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2、金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金文。
3、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代表作还有四羊方尊。
八、知道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1)创办私学。(2)主张“有教无类”。(3)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4)提出对待学习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九、知道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1、秦灭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意义: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陈胜、吴广起义:(1)地点:大泽乡(安徽)(2)政权:张楚政权。(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十一、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政治措施: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自称“始皇帝”独揽大权;B、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影响: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②经济上文化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推广了隶书。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③思想上: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④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目的;防匈奴。
2、评价: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过 :(1)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2)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十二、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①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②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③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④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评价: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十三、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张骞出使西域:(1)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2)经过: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3)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路线: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十四、了解造纸术的发明、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1、造纸术: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誉为“神医”。
3、张仲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著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十五、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记住《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1、佛教传入的史实: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2、道教:东汉后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3、《史记》:司马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六、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20年
曹丕 定都洛阳

221年 222年
刘备 定都成都 孙权 定都建业
十七、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原因: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
十八、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2、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