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含心理健康)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报考人员适应中小学教学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及能力要求
(一)各部分内容比例
《思想品德》约占40%;《思想政治》约占30%;《心理健康教育》约占30%(其中,初中部分占20%,高中部分占10%)。总体试卷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正确理解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
3.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文法通畅、观点正确地予以表述。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
2.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100分),题型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水平。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和价值取向。
六、考核内容目标
【思想品德】
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师生的感情。
4.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5.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7.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8.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了的巨大变化。
11.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思想政治】
1.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常用的信用工具的用途;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几种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的含义及基本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几种主要投资行为的异同;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征,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发展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世贸组织的原则;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树立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的正确态度;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和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主权国家的权利;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是普通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否定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人生的真正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2.使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4.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6.在了解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7.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8.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历史(含新疆地方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历史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
2.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100分),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占65%(含约10%的新疆地方史),世界历史约占35%。其中,初中、高中知识所占的比例为6∶4;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其中,初中知识考查难度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持平;高中知识考查难度略高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命题依据
通史部分以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新疆地方史部分以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方教材(试用)《新疆·地方历史篇》为命题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的起源
(1)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2)西周分封制;(3)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3.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2)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3)张骞通西域;(4)秦汉时期的文化。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2)江南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制度的革新;(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统治;(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5)隋唐时期的文化。
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的繁荣;(3)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清加强****统治的主要措施;(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5)明清时期的文化。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4)左宗棠收复新疆;(5)甲午中日战争;(6)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5)新文化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国民革命运动;(4)“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5)红军的长征。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的爆发;(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5)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和内战的爆发;(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2)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4)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三)中国现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3)抗美援朝;(4)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2)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三大改造;(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文化大革命”。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5.外交成就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3)新时期的外交。
6.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计划的制定;(2)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2)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上古人类文明
(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的文明;(2)雅典民主政治;(3)罗马共和国。
3.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罗马教廷的地位;(3)西欧城市的兴起;(4)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和平交往。
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2)古典文学戏剧成就;(3)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新航路的开辟;(2)文艺复兴;(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欧洲的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6)美国的建立。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三角贸易”;(2)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3.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开始;(2)瓦特改进蒸汽机;(3)火车的诞生;(4)工业革命的影响。
4.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3)巴黎公社。
5.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美国南北战争;(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3)明治维新;(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6.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7.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2)战争的经过;(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8.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2)文学艺术成就。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的胜利;(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4)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3)罗斯福新政;(4)德、日的法西斯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会议;(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2)欧洲联盟;(3)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赫鲁晓夫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2)战后非洲独立运动;(3)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4)中东战争。
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美苏冷战;(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8.科学技术和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2)文学成就;(3)艺术成就。
(七)新疆地方史
1.汉代西域
(1)西汉政府统一西域;(2)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3)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2.隋唐时期的西域
(1)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经营;(2)回纥汗国与回鹘西迁;(3)隋唐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
3.清代新疆
(1)清朝统一天山南北;(2)近代新疆各族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你去官网看看我也看过那个招生简章,有招考办的咨询电话你查下问下么。
考初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叫 民族政策常识 上面的东西。
大概就是民族团结的政策、原则、民族文字、宗教信仰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