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心跳》讲述了方言因为被怀疑是一场谋杀案的凶手而不断追寻自己过去记忆的故事。
《玩的就是心跳》穿插着文革对于当时部分年轻人的影响与迷茫。文章先是用了第一人称直白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方言追寻真相的过程,但是后半段峰回路转,把方言所丢失的记忆以第三人称倒叙着说了出来。前后还能呼应,解人疑惑。
扩展资料
《玩的就是心跳》创作背景:王朔: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
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玩的就是心跳
无法重建的解构
——解读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文/诸葛武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广州街头明媚的阳光下,几名刚从部队复员的北京年轻人又聚在了一起。他们剪着小平头,上身已换上了时髦的T恤,下面还穿着肥大的军裤。一个个无所事事且得意洋洋。在广州的日子里,有人遭遇到火热的爱情又迅速冷却,友谊也在一次次“酒后吐真言”时露出残酷的真相,最后无一例外的对“理想”和所谓“美好的情感”失去了耐心。当一切喧闹都过去后,几个满怀疲惫的人开始玩起了“杀人游戏”——杀手杀掉同伴,然后自己伪装成死者,让别人成为被怀疑的对象。
一场长达十年的“心跳”与追逐游戏就此开始。
《玩的就是心跳》是王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本人曾经交待过,这部作品和《许爷》、《动物凶猛》一起,应该成为一部“大作”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不小心给分开贱卖了。言情、侦破、调侃、意识流、时空倒错,在“冰山理论”创作原则指导下,带着鲜明的王朔风格的创作元素几乎都集中到这部作品里,因而让《玩的就是心跳》显得扑朔迷离、诡异难当。
一、情节
《玩的就是心跳》在从北京到广州的十几个场景中,跨跃上个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十年时间,前后有数十名人物出场,在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交叉追忆中展开,随着倒错的时空顺序向前发展。在容量二十余万字的一部作品中,确实显得叠床架屋让人眼花缭乱。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方言莫明其妙成了犯罪嫌疑人,然后找遍了所有能找到的人,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证明十年前失踪的“七天”里都“干了什么”,来洗清冤屈的过程。以这样一条线索来组建一本书显得过于冒险:杀了就杀了,没杀就没杀,警察都很客气,“进了局子都能说清楚”。这本身就会让人产生疑问。有人提出了“主人公失忆”一说。“失忆”是很多三流作家荒诞不经的主观想象,是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如果说人的大脑是一块硬盘的话,它总共就分了两个区,一个叫回忆,另一个叫想象。“回忆盘”想当于系统盘,没了这块盘,机器还能启动吗?尤其是杀人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失忆?
那么方言为什么费尽心机的去寻找警察口中所说的当年自己失踪的七天到底干了什么呢?小说中李江云的解释最到位:“这是一个借口,从你对这件事的关心和热衷程度看,除了要搞清这件事证明你的无辜,更多的是想对自己心中有数。你那么慌,因为你突然不了解自己了,少了一块东西,你拼不出自己的形象了。我想如果你清楚你那段时间在干什么,哪怕干的是坏事,你也不会这么慌。再也没有比对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事了,起码你可以知道自己下一步干什么怎么干,让别人决定去向是可怕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对方言这个人物最深刻最透彻的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说,后文会有更进一步的解释。
大量的充满生活活气息的对白,飞快变化繁复丰富的一幕幕场景,让小说的情节模糊迷离,让读者如坠云里雾里。那么,真正的情节是怎样的呢?如果将小说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高洋、高晋、许逊、汪若海、方言等人是幼时玩伴。后来又各自入伍。复员后,大家结识了刘炎(后来的李江云)和冯小刚。这群只知胡吹乱侃的年轻人骗冯小刚一起去广州倒卖钻石,可把钱挥霍一空后却一事无成。此后方言等人先后回京。二高、刘炎、冯小刚无处可去,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情况下,高晋主张玩个杀人游戏,杀死冯小刚然后嫁祸别人。几经周折,二高和刘炎杀死冯后将其抛尸荒野。高洋移花接木,将自己的复员证放入尸体口袋,让警方误认为死者是高洋本人,而他则以方言的名义到处故布疑阵。也就是说,在警察方面,凶手变成了死者,而凶手又自己去冒充所谓的凶手。
十年以后警方发现高洋的“尸体”,在调查的过程中,又多次发现方言“作案”的线索,因此找到方言。在方言寻找自己“不在场”证据的过程中,沉年旧事如可怕的梦魇一般渐渐还原了真实的面目。
这个故事就连这么铺陈讲述起来,也仍然有一种怎么说也说不明白的感觉。但作者显然还不满足于此,又另外又埋伏了两条暗线来对故事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进行说明和诠注。一是卓越之死,在一群吃吃喝喝的朋友中间,一个死去的伙伴总会如幽灵般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卓越到底是怎么死的不重要,这个人物的作用在于暗示所谓“友谊”的不堪一击。另一条线索是方言和凌瑜(即百珊)的爱情。方言邂逅凌瑜,两个人一见钟情,可当方言被刘炎“欺骗”了以后,对他和凌瑜之间的感情也失去了信任。可凌瑜却恰恰相反,十年里,她不明白方言为什么会忽然抛弃自己,因此一直在苦苦追寻和等待,直到最后病死。与凌瑜的爱情的破灭,是方言多年来自暴自弃游戏人生的思想根源。
二、主题
《玩的就是心跳》以爱情、友谊和理想为靶心,冷嗖嗖的射出了三支解构之箭。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来说,这三样东西无比重要和宝贵。当认识到爱情的虚无、理想会幻灭,友谊不过是“流氓假仗义”,人已经在痛苦中成长起来了。
方言、高洋、许逊、汪若海,这些王朔笔下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看上去很美》里面一起上幼儿园,《动物凶猛》里共同度过少年时代。如今他们从部队复员,又在广州相聚。虽然我力图让这篇书评仅限于《玩的就是心跳》,但仍然无法抹去这些一脉相承的作品中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复杂喧闹的社会环境,封建色彩浓郁的家庭、学校和部队,生活在“体制”下无奈的叛逆少年,孤独而脆弱的内心充满着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那些亲密无间的友爱带着强烈的“江湖”、“义气”一类的象征意义和符号性质。这种关系是经不起推敲和考验的。在酒桌上谈到卓越之死时,一句句语焉不详的酒话暗示着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曾经在朋友之间产生过多深的裂痕。
“刘炎事件”是方言思想的重要转折点。刘炎与方言曾有过一次彻夜长谈,刘炎讲述了自己悲惨的身世,这让方言非常感动,甚至陪着她流下了眼泪。可是当他发现刘炎和高晋在房中亲热的一幕以后,明白自己受到了欺骗和愚弄。他为自己的单纯和幼稚感到万分羞愧,转而迁怒于凌瑜,认为“女人都一样”。在这些章节热热闹闹的描写下,实际上掩藏着方言那颗受了伤的心。从此以后,方言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方言。他开始变得玩世不恭,再也不相信任何所谓“美好的情感”。在他的内心里,从此决心要永远清楚的认识自己,把握住自己。在这个角度上讲,方言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极度敏感和脆弱的人,代表着中特殊的社会过渡时期一代迷惘与困惑的青年群体。
什么爱情?不过是欺骗;什么友谊?也不过是流氓假仗义!那么理想呢?在《玩的就是心跳》里面,从未被正面描写过的冯小刚成了理想破灭的典型。他喜欢用宝石比喻生活和认识,让人觉得那似乎并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物体。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和刘炎四处借贷筹钱和高洋等人到南方去“淘宝”,却没有料到这根本就是一个胡侃出来没有影儿的事情。当他明白时,一切都已经晚了。那好,不就是玩吗?干脆玩个心跳的吧,还有什么比杀人游戏更令人心跳的呢?于是冯小刚选择了挺身赴死,用生命来换得让自己成为“议论的中心”。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这就是失去理想的年轻人用残酷的方式对现实和“体制”的反抗。
简单总结一下:1、《玩的就是心跳》写的是一群生长于文革与改革过渡期的年青人的故事。故事反映的是当革命教育已成玩笑,作为人最后的精神寄托爱情、友谊、理想等,也不过是一场幻梦。什么也干不成,只好“玩儿”去;到最后什么都玩光了,生命也成了玩物。
2、《玩的就是心跳》是一部充满了悲观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出色的完成了小说要成为“时代的镜子”的功能这一任务。
3、《玩的就是心跳》并没有对人生(比如爱情)完全绝望,对凌瑜(百珊)隐讳谨慎的思念与痛,在作品的某些不起眼的角落里,闪烁着最后一丝理想主义的微光。
三、写作
作者是语言天才。关于“京味”、“痞味”,二十多年来,各方面军无论是骂还是赞,这一点都是不争的事实,并给予充分肯定。自王朔以来,无数新一代写作者从中吸取营养,形成风格。但《玩的就是心跳》的写作绝不仅限于“痞子文学”的胡侃一气,小说使用的“冰山”写作和意识流手法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王朔的作品中首屈一指。
“冰山”写作理论源自于海明威。意指:一部作品应该像一座冰山,人们只能看到海面上八分之一,即冰山一角,而巨大的山体则隐藏在海面之下。《玩的就是心跳》无疑是“冰山”写作的一次完美实践。当滤过那些表面上热火朝天的调侃语言后,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海面下的山体一样宽大扎实,千姿百态。同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玩的就是心跳》更是一座精心搭建的迷宫,即使你拿到了它的工程平面图,也会发现某些区域还仍然被斑斑阴影所覆盖。也许只有理解成,作者在用自己全部的作品来建造一个巨大的迷宫,《玩的就是心跳》也只是其中的一间。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是《玩的就是心跳》的又一大特色。我们熟悉的意识流作品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以及那本被称为“奇书”的《尤利西斯》。中国作家使用意识流创作的极少,印象里只有当年红极一时的小说《人到中年》。意识流写作是写作技巧中的“高科技”武器。一旦掌握不好分寸,使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真的变成“疯人梦呓”,使用不到位则成了无病呻吟。在《玩的就是心跳》里,醉酒后的思想、残缺的回忆、杂乱的想象被作者巧妙又有节制的融会贯通,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心灵场景。成为小说的一大亮点。
除此以外,小说还有大量优秀的景物描写,也让人读起来感觉美不胜收,如醉如痴。仅以作品中一段关于天空中“云”的描写为例:
“。。。。。。湖水上空堆积着如雪如絮的漫天长云。那云犹如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揉捏塑成一尊尊一组组栩栩如生的万物形态:时而群狮抖鬃仰首,时而万马疾蹄奔踏,时而雪山壁立千仞,时而钟乳笋柱罗列如廊。当汽车越来越靠近湖泊,那云也就越来越庞大似教堂穹顶般地盖了上来,万物腾挪变幻像是造物主要在刹那间让人阅尽世间景象。雪山崩塌,石笋倾倒,虎象狮豹没入烟尘,云层翻卷喷涌堆雪凿玉,形成一颗巨大的人头,这人头相貌雄壮翻着眼白仰于空中。车随湖形绕驶,人头随车驰行环顾,忽喜忽悲忽怒忽叹,俄而正脸遥望车内,俄而侧目远眺天外,湖尽车远人头兀自恋恋不舍悬天不去。”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无数文学大师描写过变幻的云图以抒情写意。如果将这段描写与之相并列,相信会有很多人认为相比之下毫不逊色。
《玩的就是心跳》是王朔创作高峰时期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在小说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王朔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这部作品除了让我们看到作为作家的王朔非凡的写作功力与语言才华之外,结构布局,渲染气氛、描写环境、刻画心理诸方面的良苦用心,更表现了作家严肃、认真、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72167150?pn=1
《玩的就是心跳》,作者王朔。讲述了方言因为被怀疑是一场谋杀案的凶手而不断追寻自己过去记忆的故事。穿插着文革对于当时部分年轻人的影响与迷茫。文章先是用了第一人称直白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方言追寻真相的过程,但是后半段峰回路转,把方言所丢失的记忆以第三人称倒叙着说了出来。前后还能呼应,解人疑惑,的确说明作者构思能力的高超。
这里心跳指的是心跳加速,指代刺激,冒险,激情。
玩的就是心跳是指现在我们玩的东西就是可以刺激的,有冒险的或者很有激情的。就是喜欢玩这些。
还有人多人喜欢说“哥玩的就是心跳”,或者“姐玩的就是心跳”。是说自己是哥,或者姐,喜欢玩刺激、冒险、激情的东西。
推荐看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