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楼主,有修养的人表达他的愤怒,肯定是一种特别文雅的方式去表达。但是如果人真的是愤怒到了极点,一般都会表现出没有修养的。即使再有喜欢的人愤怒到了极致,那么也会表现出非常令人非常惊讶的一面。所以,如果真的是愤怒了,那么不管有没有修养,努力表达你内心的意愿就可以了。把你的愤怒用力的表现出来,这里就不要顾及什么修养不修养了。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不会愤怒的。
愤怒是一种二级感受。它往往是由悲伤,恐惧,焦虑,无力等其他一级感受所引起的。
我们对于某些事物产生的真实感受,可以称之为是一级感受;
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反映、或是感受本身而产生的感受,可以称之为是二级感受。
人们通常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自己一级感受才会产生愤怒。
比如孩子不听话,父母气的打孩子,这就是最典型的父母对自己一级感受的逃避:
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可能意味着他有一天会离开自己,这是对失去子女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要通过把你打怕让你不敢离开我,这样我就不用为你可能离开我而担心焦虑了;
认为孩子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但孩子却背叛了自己,这里面隐含着一层对自己的“怀疑”——我是不是太“无能”了,才会令他不听我的?
我把他打服了他就会什么都听我的,这样我就不会感觉到自己是无能的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愤怒产生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们没有合理的认识事实。(比如认为孩子“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
一个是人们没有接受自己的一级感受。(比如为了逃避可能失去子女的恐惧和焦虑,而借由愤怒试图去控制子女。)
如果总结成一句话来说的话,愤怒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世界没有按照我的主观设想去发展。
我之前也谈到过: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度,和他对客观现实的接纳度是成正比的。一个人越是能迅速的接受现实,他的个人偏见就会越少。
但是当然,我们的主观设想会和客观现实的发展出现偏差,这是再正常不过、且会不断发生的。
人都有对外界的美好期望,只要有期望,就总会有落空的风险。
当现实和设想不一致时,由于具体情境的不同,我们会产生沮丧、悲伤、失望、焦虑等这些情绪是不可避免的。
当我们不想体验这些情绪、不能够接受客观的现实时,我们就会试图改变“客观世界”以令其符合我们的主观设想。
其实到这一步一切还都是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尝试改变现实的努力甚至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个人连在这个步骤对努力的尝试都放弃了,那他可能就已经抑郁了。
但是当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失败、或是这种改造是不可能实现的时(如令死者复生),我们仍然不能接受现实和自身的情绪,那这个时候愤怒就会出现了。
愤怒是我们对自身的情绪和感受处理不当的结果,因此愤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害的(除非是一个长期压抑自己的人,有时候他恰恰需要通过愤怒来释放情绪以获得平衡)。
如果我们能够用合理
每个人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都会有愤怒的时候,这和每个人受到的教育程度没有关系。但是,每个人愤怒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有千差万别。
那么受过教育高等教育的人,在面对愤怒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修养,即使他们在愤怒的时候,表达的方式不会显得那么粗暴武断,毕竟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尽管愤怒,但理智还是会战胜愤怒。所以说他们的言辞,即便是很激动,措辞,即使是很严厉,但是都不可能会蛮不讲理,胡绞蛮缠。
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接受的思想不允许他们像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那样粗鲁。这就是,教育给他们带来的修养,教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有修养的人会给你用理智的分析来讲道理。
摆事实。尽管他很愤怒,但是他还想用道理来说服你。使你接受他的观点,认同他的做法。
而不是像那些没有修养的人,只是盲目的一味的耍泼斗狠,出口伤人。这也是有修养的人和没有修养的人,在愤怒的时候很大的一个表现差别。就像那些淑女和一个泼妇。有修养的人,就连吵架愤怒,都会做得很理智,不会那么冲动,让对方觉得舒服。
人不应该生气,但人更不应该没有脾气。不应该生气,是因为生气伤身,也因为愤怒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不应该没有脾气,是因为一个人如果选择一昧忍让,对方更有可能做的是得寸进尺而不是收手叫停。所以脾气是发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知道你无法忍受他的行为令其反思自己的错误,令其知道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底线,但一个有修养有境界的人,绝不该用愤怒来折磨自己。
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把愤怒表现在。表情上或者是表现在当时他一定会冷静的处理。不冲动,而且通过其他方式自己去调节愤怒的心态。要以自己愤怒的情绪,而且从不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愤怒,他会通过个别的。单独的。找一些发泄的场合来表现自己的愤怒情绪。这样就把愤怒化解在心里过去讲。冲动是魔鬼,一个有修养的人,他不绝不会。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冲动的愤怒。他绝对会有一种化解愤怒的办法。没表现出自己深沉豁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