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农民不管是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都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兴衰。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般读书人地位普遍都要比农民高,加上社会风气,尤其是科举制度完善之后,读书人的地位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但是虽然有很多读书人看不起农民,但是当然也有站在农民这边的读书人。
就比如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对农民的压榨的不满,以及对于当时农民处境的可怜与同情。更是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等千古名句在兵役和税收等多个方面提到了农民们的处境可以说是站在农民这边的文人了。
又像是唐朝诗人李绅在看到了农民辛苦工作时,一时灵感涌现,感慨万千。随即挥笔即下《悯农》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当代可以说是有很多的文人都对农民报以同情心,揭露当代社会的黑暗。毕竟谁也不是一出生就在官宦世家。并且农民也是占据了社会大多数。站在大多数人思考并且怜悯是最正常不过的。
当时当时也有很大一部分文人,官员对于农名是一个看不起的态度,从草民这个词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对于当时农名的不屑。但是毕竟任何时代所有人也都不会有下一个统一的观点,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文人怎么看待也要因人而异。不能去涵盖所有文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文人其实也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从这句诗里就能体现到他们对农民的态度。
当代可以说是有很多的文人都对农民报以同情心,揭露当代社会的黑暗。
肯定是看不起农民的呀,因为觉得读书是高人一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