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有没有印文流传下来?

2024-12-31 04:49:4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信物,相传由和氏璧所雕成(一说是蓝田玉),现存的传国玺拓片其字迹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及“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两种版本。秦汉
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非和氏璧),秦始皇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秦二世死后,秦王子婴将传世玉玺献于汉高祖刘邦,授为“汉传国玉玺”,但此时,玺上的文字却记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见《应氏汉官》、《皇甫世纪》)。王莽篡汉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皇太后大怒,掷国玺于地,摔崩一角,王莽命人以黄金镶补,尽管手艺精巧,但宝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王莽败亡后,玺落入更始帝刘玄手中,后来刘玄被赤眉军打败,玺落入刘盆子之手,后赤眉兵败,献玺于汉光武帝刘秀处。
[编辑]三国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爆发董卓讨伐战,率先攻入洛阳城的是孙坚。在《吴书》及《山阳公载记》有记载孙坚在入洛阳后,于南甄官井里找到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更私自收藏起来,后来袁术劫持孙策母亲,夺取了玉玺,及后称帝,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都,当时曹操挟汉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不过,史学家裴松之引用了《江表传》案《汉献帝起居注》、《虞喜志林》,指出当时汉室有六个玉玺,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但汉献帝由河上归还宫殿时,六个玉玺仍然在宫殿,没有外流。
另一方面,裴松之认为“汉传国玉玺”中刻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但《吴书》却写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三国志·袁术传》没有记载袁术拥有传国玉玺,所以玉玺一直都是在孙家,但到了东吴向西晋投降时,却只有献上金玺,而没有玉玺。所以裴松之不同意这说法,而陈寿、司马光亦不将此记入《三国志》及《资治通鉴》中。
但无论如何,传国玉玺最终还是在汉室手中,最后传给曹魏。
[编辑]失踪
之后玉玺经过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十国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 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于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
[编辑]再现
明末后金多尔衮出兵蒙古林丹汗部,苏泰太后持此玉玺出迎并投降,次年皇太极据此称帝,但该玉玺于乾隆时期鉴定为赝品。

回答2:

汉朝到现两千多年了,而且在一千多年的唐末传国玉玺就丢了,有盖过的印文相信都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