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判定是非。
1 最基本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法律、规章制度等有约束力条约明确规定的。任何情况下请先按照规定来做,特殊情况下面再说。道理很简单,约束力比我牛,我打不过。
2 小环境的规定,比如公司规定,家庭规定,所在社交圈的规定,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尽可能执行。这些圈子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服从能带来利益,反抗会带来损失。如果服从会涉及到自己根本利益,那么请寻求大环境的帮助或者离开这个小环境。比如,家暴侵犯生命安全,请报警或离婚;老板不为你的危险工作提供必要保护措施,请求助于劳动部门、索要赔偿并且辞职。导师对你做出不合理对待,对不起,这个我没辙。
3 强于自己但利益联系并不紧密的势力,比如校长、公司大牛、有影响力的社会人物。请充分尊重,求同存异。可以多听听他们的话,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他们的话是很有价值的。除非他们直接要求并且能够对他们的要求负责的情况,不要轻易按照他们说的照做不误。比如,主管财务的老总要工程师去财务部门帮会计算账,工程师一定要申明是老总的命令,分清责任,不胡乱背锅。
4 基本势均力敌的势力,比如亲朋好友。请充分尊重,求同存异。对他们中有学识有理智能沟通的可以探讨理论对错,对胡搅蛮缠的请微笑转身离开。
5 相对弱势的势力,比如学妹学弟、下级。请充分尊重,求同存异。对他们中有学识有理智能沟通的可以探讨理论对错,对胡搅蛮缠的请微笑转身离开。不要因为自己强势就要求他们信服自己或者做些什么。
利他即是善,利己即是恶。
辨别善恶是非,只需要看其发心是利他还是利己,即可辨别出一个大概。
所谓恶,即是损人利己。利他,利己,程度大小,可判断其善恶之大小。以此观照自己的身语意亦可。
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扬善抑恶。判断是非善恶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良知的含义是指人的本能中具有的、以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在本课中,良知就是指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所谓“是”指对的、正确的。所谓“非”是指错误的、不对的。“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所谓“善”,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满足需要是从人本身的出发的。人的需要可以分许多层次。所谓“合理地”是指满足形式的客观合理性,是就社会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一来,善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的,也不纯粹社会的,是主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所谓“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 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在每一次接触、判断、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样的选择,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确立等途径,一个人的是非善恶观就会逐渐清晰和坚定起来。 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是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