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汉字书写手抄报

2025-01-02 22:59: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说好普通话,才能和更多的中国人沟通,交更多的朋友。
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沟通的,所以才有了语言。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语言,但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普通话,其它地方的语言比如:闽南话、四川话,还有小数民族的语言等都是方言。
如果大家都只只说自己的地方言,那到了别的地方去旅游、出差,总是需要和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但是大家都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而听不懂别人的方言,那么没有了沟通就没有了友谊,我们交朋友的范围就大大限制了!
汉字是我国的文字,文字是便于沟通的一种工具。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体字,不能自己习惯写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不然别人就看不懂。而且写简体字方便记忆和书写,一看就懂,阅读书写速度也会比较快。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学会写简体字,简体字记得更牢。繁体字笔画比较多,而且很难记,又难认。假如我们学繁体字,那记一个字多辛苦啊!笔画多,又复杂,认字、写字都很麻烦。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才能更便于沟通,便于书写、阅读啊!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是基础和重要的阵地。高等学校的师生更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方面军。我们要带头在学校营造一个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首先要树立规范意识,明确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还要明确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和对我们的要求。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部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说普通话的水平分为三级,每级又分甲乙两等。其中一级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国家对"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各类从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学校,教师上课都要求说普通话,其中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还要求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并持证上岗。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则鼓励其越高越好,其中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否则不能毕业。而行政干部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要求达到相应水平,其中年轻同志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国家还要求学校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就是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集体活你好:可能的原因有:某些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影响到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缺乏可能会影响到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呼吸和吞咽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颌骨的发育.不良习惯比如咬手指咬上唇或咬下唇习惯伸舌或吐舌习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的问题.包括乳牙过早丧失乳牙迟迟不掉恒牙过早丧失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等等都会造成牙齿不齐.你可以带孩子做一下牙齿矫正.在换牙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错合这些情况包括:轻度拥挤门牙间有缝隙咬合深.看到这些情况请不必担心.随着孩子的逐渐生长这些错合会逐渐消失或缓解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矫治.一般矫正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一般儿童比成人要快一些,拔牙治疗比不拔
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

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

张思德身遭不测,消息马上传开。毛主席听了后心情非常难过。他悲痛地说,张思德为我站过岗,你们要在枣园机关里为他举行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毛泽东也参加了大会,并且亲自献上一个花圈摆在大会台子中央,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也就是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他作了一个后来在整理时命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先在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1953年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当时,警卫团政委张廷桢致悼词后,毛泽东走到台上开始演讲,全场在沉痛的气氛中鸦雀无声,聆听着他的演讲。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打着手势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还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的话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些后来人们非常熟悉而又熟记的论述传遍了家家户户,尤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句,更随着张思德事迹的传扬而遐迩闻名,并且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也成为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政治进步人们的必读文献。 回答者: 88钢琴 | 二级 | 2010-6-5 21:45
姓名: 张思德

性别: 男

生日: 1912年10月10日


忌日: 1943年02月07日

民族: 汉族

籍贯: 四川仪陇思德乡

职业: 军人

解读战士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生平

孤儿“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为浑身是胆的“小老虎”,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

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背景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张思德当过班长,又从班长当回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随即吩咐,晚上要多派些人站岗,防止尸体被狼吃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我要讲话。党的领袖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党员和战士,远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表现出革命队伍中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的故事

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他在荣誉军人学校干了3个月并得到奖励;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他超额完成了任务,却再没有回来。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了3双草鞋,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他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

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为了让毛主席能多睡一会儿,张思德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里面挂一个小铃档,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毛泽东外出开会时,张思德常在身边当警卫。毛泽东所乘坐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尘土很大,毛泽东很过意不去,让他到前面。张思德总是笑笑,依旧站在那里。张思德觉得做好毛主席的警卫工
作 张思德 (1915.4.19—1944.9.5) ,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模范。
1915 年 4 月 19 日 ( 农历三月初六 ) ,这天是谷雨节。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佃农张行品家。张家本来就生活艰难,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张思德的出生给家里带来的不是喜,而是深深的忧愁。张思德的母亲产后得病,卧床不起,没钱买药,无米下锅,没有奶水喂孩子,只好拖着重病的身子,从穷苦乡亲那里讨得一点谷米,捣碎后熬成糊糊喂养孩子。母亲望着这个出生在谷雨节,用谷米糊糊喂养的瘦弱孩子,给他取名 “ 谷娃子 ” 。
张思德生下才 7 个月,母亲就连病带累,离开了人间。临死前,她把张思德托给了他的叔叔张行忠和婶娘刘光友收养。此后,张思德一家的生活更加艰难。大哥给地主干活,累死在水田里;二哥沿街乞讨,饿死在猪市场的戏台旁;生父张行品外出谋生,流落他乡。家人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养父张行忠的日子也十分艰苦。他给地主扛活,累坏了身子,常常吐血。养母生下女儿张桂香才 4 个月,身体还很虚弱,为了活命,就把两个娃娃放在背篓里,背着他们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很小就下地干活了。娘上坡种豆,他跟在后边点种;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后边捡穗。七八岁,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可他却成了割草、挖菜的劳力。尽管养父母终日辛苦,家人仍然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1915年,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四川仪陇县六合场人, 小名“谷娃子”。他12岁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成立了革命政权。同年12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不久又加入了共青团。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张思德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烧炭要打炭窑,洞口很小,里边很大,每次要出500公斤木炭。木材在窑中要立起来码放,还要会看火候。开窑出炭是非常辛苦的,里边活像一座焚化炉。那时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起码的手套都没有。人要爬进去,将木炭一根一根地传出来,外边的接应晾上。进去一次,人就闷热得好像要脱一层皮。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儿,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面。苦战三个月,经过伐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享年29岁!
在我们的眼中,张思德同志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事迹也很平凡,但是平凡中见伟大。他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听从领导的安排,服从党的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不像我们我们现在的某些党员,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条件,讲报酬,甚至于以权谋私。 |

回答2:

你好:可能的原因有:某些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影响到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缺乏可能会影响到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呼吸和吞咽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颌骨的发育.不良习惯比如咬手指咬上唇或咬下唇习惯伸舌或吐舌习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的问题.包括乳牙过早丧失乳牙迟迟不掉恒牙过早丧失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等等都会造成牙齿不齐.你可以带孩子做一下牙齿矫正.在换牙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错合这些情况包括:轻度拥挤门牙间有缝隙咬合深.看到这些情况请不必担心.随着孩子的逐渐生长这些错合会逐渐消失或缓解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矫治.一般矫正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一般儿童比成人要快一些,拔牙治疗比不拔
一个普通有些木讷的战士

一个参加革命11年的共产党员

从征战到勤务员

从站岗到烧炭

一个有些傻的人

组成了一个传说

一种精神的代言

这种精神距离我们

非常遥远

遥远得孩子们不知道

他和张学友是否存在亲缘

遥远得某些公仆们只把他

当作一个无聊的笑谈

而人们却在把过去的故事

回忆了一遍又一遍

走得出张思德的年代

却走不出张思德的心胸

笑对一切冰雪、风霜和流言

五湖四海的记忆

只是伟人的追悼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是重于泰山”

告别了65年的距离

还有多少里程需要度量

我追溯传说 追溯当年

寻找一张张思德时尚的照片

可惜他不属于时尚

他是一个时代的风范

他让自己走的很冷很冷

他让别人生活得很暖很暖

一个寻常的事故

葬送了一个英雄

一个开始麻木的民族

忘却了闪光的纪念

张思德的故事

不知什么时候走出了课本

走出了红色的家园

只有一个孱弱的声音

和一个有些傻的行为

在把张思德呼唤

呼唤美好世界的再生

呼唤精神富裕的展现

呼唤大海平静

呼唤绿水青山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张思德的故事 浏览次数:627次悬赏分:5 | 提问时间:2010-5-31 19:24 | 提问者:zzh123zzl
最好是一些伟大的

其他回答 共6条
张思德在执行任务,洞塌方,他将战友退出去救了战友,自己却牺牲了 回答者: 461013542 | 一级 | 2010-5-31 19:35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为八路军。张思德所在部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部队中的老弱病残人员被留下来,编成一个留卫连,负责警卫关中云阳八路军留守处和残废军人医院 ( 即荣誉军人学校 ) 。当时,张思德身体患病,被编进了警卫连,任一排二班副班长。 警卫连刚成立那阵,班里好几位同志病重,卧床休息。他就端吃端喝,象亲兄弟一样侍候患病的同志。晚上站岗,他经常连站两班,让患病的同志多休息一会。他是副班长,负责班里的内务卫生,可他很少命令其他同志做这做那,而是自己动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班里的水用完了,他就去打水;地脏了,他就去扫地。他的手巧,补衣服、打草鞋都很在行,一有中就帮同志们缝缝补补,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在班务会上,大家表扬他,他说: “ 我的病轻,多干点没啥。 ” 回答者: 白玉风1989 | 四级 | 2010-5-31 20:45
救战友 尝百草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眼里淌着泪痛苦地向战友们喊着:“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在泥沼上。杜泽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急着冲他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光,杜泽洲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大家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友的精神所感动,并称赞他善于动脑筋。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千方百计送好信

1940年春天,张思德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讯班长。当时条件很差,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雨衣都没有。

一天,鸡刚叫过头遍,张思德被叫到营部。营长交给他一封信认真地说:“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你马上送到南泥湾,明天天黑之前务必带着收条回来!”张思德答道:“是!”把信揣进怀里,敬个礼,急步走出窑洞。营长追出窑洞喊:“张思德!把我的鞋换上再走!”张思德一边走一边说:“不用啦——”。

从延安北桥儿沟到南泥湾有九十多里路。张思德一路攀山、爬坡、走小道,没走多远,脚上的草鞋就磨飞了。山上满是石头、荆棘,脚趾被石头碰破,脚面也被荆棘划出几条血口子。他向周围看看,跑到一棵老桦树下,剥下几层树皮,叠在一起,又在山坡上找了一些马莲草,搓成绳子,把桦树皮串起来,绑在两只脚上。就这样,张思德穿着“桦皮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次,张思德和小侯一起去送信,走到一条小河边,雨季河水齐腰,水流湍急,找不到船,凫水又怕把信弄湿了。最后,还是张思德想出了办法。他们跑到老乡家借来两条绳子,把粗绳子的一头拴在河边一棵树上,细绳子在粗绳子上打个能滑动的结,把信件用树枝别在细绳结的下面,他让小侯先握住绳结,自己拿着两根绳的另一头游向对岸。上了岸,他把粗绳子拴在一块高耸的大石头上,拉动手中的细绳,信件滴水不沾地过了河。

总关心着周围的同志

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以后,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担水上山很吃力。他到了伙房,搬过来一个榆木疙瘩,扶老王坐下,伸手就给他脱鞋。老王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那一双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渗着血。

张思德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涂上一些猪油,又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第二天,张思德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于是,他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涂土豆糊糊,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

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大都是年青人,经常走远路外出送信,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

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大家吃得正香,他又要去打水,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他只好转身回来。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他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见实在推不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 ,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担任中央最高领导的警卫。

张思德每天都把毛泽东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常走的土路上的坑坑洼洼垫平。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张思德早早起床,悄悄地把毛主席窑洞附近的鸡鸭和牲畜赶得远远的,用小石块把在附近树上啼叫的鸟儿撵走,好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

他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上面挂一个小铃铛,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为战友献出生命

1944年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炭窑。张思德带着8个战士,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分散在3个地方挖窑。

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给另两处的几个战士送遮雨的麻袋回来继续挖窑。跟他一起干的战士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见他还要进去,劝他歇会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作一份贡献!”说着,又钻进了窑里。

雨渐渐停了下来。快到中午时分,一眼炭窑就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

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

张思德身遭不测,消息马上传开。毛主席听了后心情非常难过。他悲痛地说,张思德为我站过岗,你们要在枣园机关里为他举行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毛泽东也参加了大会,并且亲自献上一个花圈摆在大会台子中央,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也就是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他作了一个后来在整理时命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先在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1953年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当时,警卫团政委张廷桢致悼词后,毛泽东走到台上开始演讲,全场在沉痛的气氛中鸦雀无声,聆听着他的演讲。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打着手势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还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的话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些后来人们非常熟悉而又熟记的论述传遍了家家户户,尤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句,更随着张思德事迹的传扬而遐迩闻名,并且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也成为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政治进步人们的必读文献。 回答者: 88钢琴 | 二级 | 2010-6-5 21:45
姓名: 张思德

性别: 男

生日: 1912年10月10日

忌日: 1943年02月07日

民族: 汉族

籍贯: 四川仪陇思德乡

职业: 军人

解读战士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生平

孤儿“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为浑身是胆的“小老虎”,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

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背景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张思德当过班长,又从班长当回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随即吩咐,晚上要多派些人站岗,防止尸体被狼吃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我要讲话。党的领袖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党员和战士,远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表现出革命队伍中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的故事

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他在荣誉军人学校干了3个月并得到奖励;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他超额完成了任务,却再没有回来。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了3双草鞋,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他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

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为了让毛主席能多睡一会儿,张思德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里面挂一个小铃档,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毛泽东外出开会时,张思德常在身边当警卫。毛泽东所乘坐的车,在车尾有专供卫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尘土很大,毛泽东很过意不去,让他到前面。张思德总是笑笑,依旧站在那里。张思德觉得做好毛主席的警卫工
作 张思德 (1915.4.19—1944.9.5) ,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模范。
1915 年 4 月 19 日 ( 农历三月初六 ) ,这天是谷雨节。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佃农张行品家。张家本来就生活艰难,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张思德的出生给家里带来的不是喜,而是深深的忧愁。张思德的母亲产后得病,卧床不起,没钱买药,无米下锅,没有奶水喂孩子,只好拖着重病的身子,从穷苦乡亲那里讨得一点谷米,捣碎后熬成糊糊喂养孩子。母亲望着这个出生在谷雨节,用谷米糊糊喂养的瘦弱孩子,给他取名 “ 谷娃子 ” 。
张思德生下才 7 个月,母亲就连病带累,离开了人间。临死前,她把张思德托给了他的叔叔张行忠和婶娘刘光友收养。此后,张思德一家的生活更加艰难。大哥给地主干活,累死在水田里;二哥沿街乞讨,饿死在猪市场的戏台旁;生父张行品外出谋生,流落他乡。家人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养父张行忠的日子也十分艰苦。他给地主扛活,累坏了身子,常常吐血。养母生下女儿张桂香才 4 个月,身体还很虚弱,为了活命,就把两个娃娃放在背篓里,背着他们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很小就下地干活了。娘上坡种豆,他跟在后边点种;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后边捡穗。七八岁,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可他却成了割草、挖菜的劳力。尽管养父母终日辛苦,家人仍然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1915年,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四川仪陇县六合场人, 小名“谷娃子”。他12岁就给地主放牛、割草。1933年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成立了革命政权。同年12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不久又加入了共青团。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张思德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烧炭要打炭窑,洞口很小,里边很大,每次要出500公斤木炭。木材在窑中要立起来码放,还要会看火候。开窑出炭是非常辛苦的,里边活像一座焚化炉。那时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起码的手套都没有。人要爬进去,将木炭一根一根地传出来,外边的接应晾上。进去一次,人就闷热得好像要脱一层皮。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儿,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面。苦战三个月,经过伐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享年29岁!
在我们的眼中,张思德同志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事迹也很平凡,但是平凡中见伟大。他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听从领导的安排,服从党的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不像我们我们现在的某些党员,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条件,讲报酬,甚至于以权谋私。 |

回答3: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说好普通话,才能和更多的中国人沟通,交更多的朋友。
生活中,人们总是需要沟通的,所以才有了语言。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语言,但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普通话,其它地方的语言比如:闽南话、四川话,还有小数民族的语言等都是方言。
如果大家都只只说自己的地方言,那到了别的地方去旅游、出差,总是需要和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但是大家都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而听不懂别人的方言,那么没有了沟通就没有了友谊,我们交朋友的范围就大大限制了!
汉字是我国的文字,文字是便于沟通的一种工具。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体字,不能自己习惯写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不然别人就看不懂。而且写简体字方便记忆和书写,一看就懂,阅读书写速度也会比较快。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学会写简体字,简体字记得更牢。繁体字笔画比较多,而且很难记,又难认。假如我们学繁体字,那记一个字多辛苦啊!笔画多,又复杂,认字、写字都很麻烦。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才能更便于沟通,便于书写、阅读啊!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是基础和重要的阵地。高等学校的师生更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方面军。我们要带头在学校营造一个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首先要树立规范意识,明确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还要明确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和对我们的要求。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部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说普通话的水平分为三级,每级又分甲乙两等。其中一级是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是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是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国家对"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各类从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学校,教师上课都要求说普通话,其中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还要求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并持证上岗。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则鼓励其越高越好,其中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否则不能毕业。而行政干部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要求达到相应水平,其中年轻同志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国家还要求学校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就是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集体活动等正式场合说普通话,也鼓励大家在校内非正式场合说普通话。
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其他不需简化的字。推行规范汉字,使用规范汉字,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向公众的书面语表达中不写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字和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在学校,首先是教学用字要使用规范汉字,其次在公共设施用字(招牌、标志牌等)、公务用字(公文、印章等)、印刷物用字、张贴用字(通知、启事、海报、标语及其他宣传品)等一切面向公众的用字场合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也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营造文明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大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仅仅只是一个说话写字的问题,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语文素质,进而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语言文字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是我们提高自己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对我们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也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而每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则会对校园的大文化环境起到良好的聚合作用。而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更是有形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我们共同努力,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写规范字,为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各尽所能,使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学校当前大好形势下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答4:

汉字古今传承,历史悠久,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查看现有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汉字的历史不是几十年,而是几千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新时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至少在3600年前,汉字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字符号体系,汉字在早期发展中,曾出现纷繁多样的局面:一个字有若干字形,结构也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际职能。我国最早的以正字形为内容的汉字规范化运动始于西周。周宣王命太史籀作的《史籀篇》(字书),用籀文(大篆)统一了当时的字形。战国时期,汉字因地域不同也发生异形现象,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书同文”的政策,用小篆统一了天下汉字。自汉以来的《说文解字》《玉篇》等字书,也是为汉字规范而编著的。唐代有正字碑,收当时的规范字刻在石碑上。自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朝各代,都在程度不同地规范各时期的汉字。汉字的不断规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

汉字经过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的演变,记写汉语的功能在提高,汉字也逐渐由图形化、线条化走向笔画化。历史上汉字规范化运动一直在不停地进行,这既是汉字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汉字的不断要求。

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际和建设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颁布了多种法规。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就文字规范化发表文章和讲话。周恩来同志在 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周总理的上述讲话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汉字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必须搞好当前的汉字规范工作。

  汉字为什么要规范化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文字的基本功能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供全社会使用,因此必须有一个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标准。规范化正是提高文字的社会交际作用的一种积极手段。用字规范,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使信息传播不致产生人为的障碍,可以加强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生活的节奏;用字混乱,必然削弱文字的基本功能,妨碍工作及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文字规范化是实现文字交际功能的必要保证。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文字必须规范,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有了统一的标准,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才会成为人们所共同认知的信息,才能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排版印刷、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爱国,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字漫不经心,错字、别字连篇,是一种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它标志着文明程度低下、教育落后,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形象。因此,文字规范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祖国的声誉。

总之,汉字规范化既是汉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汉字的使用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提高自身的规范意识,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也就是为实现汉字的规范化而努力。

回答5:

ASZASD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