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可久远的燕国对于现在来说可以说是无迹可寻,可北京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期的五个朝代建都之地,这五朝指的是辽(公元916——1125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公元1279——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当初辽时,只把北京作为陪都,北京只不过是辽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这里建成中央都城的,不始于辽而是始于金。据《金史·海陵纪》记载说燕京就是北京在当时的名称,金建都之后改称中都。当时为公元1153年4月21日,即正式将燕京定为首都。
不过我以为,说到北京城,还是要从辽代的燕京聊起。辽人,即契丹人,契丹族是世代生活于辽河上游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国,建都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称为“皇都”。随后登基称帝(辽太祖),改国号为“辽”。
同时期的中华大地的中原上正处在“五代十国”政权纷乱的时期。公元936年,即五代时期中的后唐清泰三年,后唐的节度使石敬瑭为篡夺政权,许诺割让国土为条件,换取辽太宗(耶律阿保机次子耶律德光)发兵协助。石敬瑭篡位当上了后晋皇帝,随之割让北方国土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杨家将那里面老说)送给辽国作为回报,并尊称辽太宗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则做了现在著名的骂名千载“儿皇帝”。
当时割让给辽国的幽州城,在今天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国都“皇都”改名为“上京临潢府”,定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定辽阳(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其后于公元1006年定今内蒙古宁城为“中京大定府”,后又定云州(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以上就是我所说的辽国的“五京”,一个国都和四个陪都。幽州被升格为辽国的陪都后,改称为“南京析津府”,也称“燕京”。北京城的别称“燕京”的称号即始于此。
后在辽国统治的塞北地区,世居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公元1112年的夏天,辽国天祚帝到混同江(今日叫松花江)渔猎,按惯例女真各部落首领都要前来朝拜。在宴会上,女真族完颜部落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肯屈尊献媚,险些被处死,由此引发完颜阿骨打决意反抗辽的统治的想法。次年,完颜部落联合其他女真部落正式起兵反辽。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创建了大金国,建都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1123元金军攻陷了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1125年,金兵又俘获了辽国皇帝天祚帝,辽国正式灭亡;1126年,即靖康之耻那年(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北宋国都开封。随后金国在燕京设立了“中书枢密院”和“行尚书省”,以便就近统治新征服的北宋领土。
公元1149年,位居金国丞相的完颜亮(金太祖之孙)发动政变,杀死金熙宗。完颜亮即位后,为了巩固帝位和有效地统治中原,下诏迁都燕京。
定下迁都大计之后,完颜亮派官员梁汉臣、张浩、蔡松年等征调军队40万人、工匠民夫80万人去燕京,全力营建宫殿城池;另派画工去北宋故都开封,测量和描绘北宋的宫殿园囿,依样在燕京仿建。
公元1153年,金正式迁都燕京。完颜亮特意下诏改元,改新年号为“贞元”,升内外文武官员皆进级一等。为促使留恋故土的王公贵族们尽快搬迁,也为了防止亲族中的敌对势力盘踞故都,完颜亮又下令拆毁了会宁府的宫殿宅第以消除后患。
迁都后,完颜亮仿效辽国的“五京”制度,定燕京新都为“中都大兴府”,另外定四个陪都:今内蒙古宁城西南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开封为“南京开封府”,今辽宁省辽阳为“东京辽阳府”,今山西省大同为“西京大同府”。
辽国时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辽国“五京”之中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一个城池。中心位置在今广安门一带。现在北京仅存的辽代建筑,也是北京城里现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筑物,就是当年矗立在辽燕京城内的密檐式十三层八角砖塔,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院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
金中都城是环绕着辽燕京城扩建而成的。基本是在燕京城的基础上全城外扩三里,外城墙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宫城完全仿照北宋都城开封皇宫的样式,其部分建筑构件和大量的珍宝陈设,也是当年从开封搜掠来的原物。完颜亮还将先帝的皇陵也迁移到金中都来。后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至此金迁都宣告完成。金中都也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只可惜辉煌的金中都城在历史也只闪光了63年。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建立中都一直到1214年金宣宗迫于蒙古成吉思汗的威胁而迁都“开封府”,再至迁都的次年中都城被蒙古铁骑彻底捣毁。金中都短暂的命运就此结束,在这63年中,中都还是为北京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今天的钓鱼台、玉渊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曾经是当年金代皇家的离宫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