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朝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突然“驾崩”。
提起雍正皇帝,二百多年来常是民间传闻野史的要角,近十多年还成为电视“清宫戏”的大明星。人们对他的兴趣,多是“血滴子”暗杀、弑父杀弟“得位不正”,乃至暴卒的神秘。他定西藏、平青海之乱及“摊丁入亩”的政绩,知之者却甚少,这真是历史的不公。
■评价一个帝王,主要看的是政绩而非个人品质
在清朝十二代皇帝中,雍正蒙受骂名最多。其实,在他统治下的13年间国运还挺兴隆,远非晚清那些丧权败邦之君可比。这个“四阿哥”(皇四子)得位伊始,从别的皇子贝勒到街巷好事草民便非议纷纷,都是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来论事。
解放后,周恩来客观地评价了爱新觉罗皇族的历史作用,说我们中国的疆域主要是清朝留下来的。明朝虽是汉人当皇帝,却昏暗之极,有几代君主多年不上朝,后期统治区只有关内十八省。清朝由满族当国,按封建标准却没有昏君,几乎个个帝王都是宵旰勤政。满族入关时带来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作为“嫁妆”,接着康熙朝又平定了蒙古的噶尔丹部;雍正执政时,完善对西藏的行政管辖,设立了驻藏大臣,还平息了青海叛变;接下来的乾隆,再将汉朝便是国家西域的新疆收归版图。虽然以后在清末民国年间损失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但毕竟还是为中华民族留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疆土,就这一点而论,雍正算是功不可没。
雍正在位时,还干过几件载入史册的事,如将“摊丁入亩”制度全面实施,取消了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人口税,而只收土地税。老百姓由此减轻了负担,溺婴也大大减少,中国人口便从康熙初年的1亿激增到道光年的4亿(这是功是过后人倒有争议)。雍正还首下诏令推行官话即普通话,不过在宫中却维持本族落后习俗,听到满洲亲贵对他说汉语便发雷霆。对雍正谴责最多的是他搞特务统治,兴文字狱,禁锢社会思想。
■野史上“改诏”
一事不可信,不过看来雍正对父皇确有亏心事
过去一些野史谴责雍正,说他在康熙病重时送上“参汤”,让其父迅速归天。他又让隆科多密改康熙的遗诏,将“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上下添了两笔变成“传位于四子”,由此取代了他同母的十四弟而篡了位。不过,从清宫习惯和文体来看,改遗诏之说不太可信。
满清自顺治入关后便受博大的汉文化包围熏陶,加上刚依照蒙古文创建的满文词汇又很少,很快便普遍使用汉文。不过康熙、雍正两朝对满洲亲贵们下密诏时,为了内廷的隐秘性却多使用满文,事关“国脉所系”的传位诏更应如此。即使用汉字,按当时的文法也不会用“于”而应用“于”。
雍正谋害其父一事,至今也无证据,不过,倒有蛛丝马迹说明此人继承皇权确实可疑。清宫档案中发现他刚即位时给隆科多的一封信,肉麻地称这位“舅舅”是“朕之功臣”、“旷世罕有之臣”。康熙临终前,由隆科多率御林军守护,他对雍正何“功”之有?语中当有隐情。雍正继位后起居也有奇怪之处,其父的寝宫他绝不去住,自己的陵墓也没选择在安葬父、祖的遵化县陵园,而是另在西面的易县开辟了一处新陵园(此后清帝才在东陵、西陵交叉安葬),仿佛很害怕冥冥之中的父皇。对当时迷信鬼魂的清室来说,这些举动只能用必有亏心事来解释了。
雍正继位后很快圈禁了早有权力之争的八弟、九弟,还下令将他们改名“阿其那”、“塞思黑”(满语为猪、狗),二人不久便暴卒。据溥仪之弟溥杰说,他在宫中便发现过雍正留下的杀弟密诏。将兄弟改畜生之名的举动,本身便反映出本人的荒唐下作。稍有点独立思考的人都会问,这两个亲王若是狗是猪,作为其亲哥哥的皇帝又是什么呢?
■是被吕四娘刺杀?是中风?还是死于丹药?
雍正帝生前疑团诸多,死因也是一个谜。据官方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公历10月5日)他还在批阅奏折,当晚“不豫”即不舒服,三日后便死于圆明园,原因不详。
一些野史乃至武侠小说津津乐道的,是被刺取头一说。谈的是雍正积怨太多,下令掘挖反清人士吕留良之墓并诛杀全家后,孙女吕四娘隐名学技,后来夜闯内廷砍下皇帝首级而去,西陵中葬的只是一具无头尸。不过,从清宫戒备的情况看,一女子逾墙入圆明园取头之说,有点近乎编造的神话。研究清宫档案的一些人根据症状记载,判断雍正是突然中风而亡。另外有人分析,雍正长期迷信方士道人,甚至与之称兄道弟,在圆明园内还让他们煮炼仙丹以图长生。服这种含有毒成分的丹药,极容易暴卒。在中国一部千年封建帝王史中,包括唐太宗等“明主”在内的众多皇帝都曾干过这种荒唐事,雍正也重蹈了覆辙。
雍正一生被神秘和疑案环绕,反映出当时清室内部权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他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黄金时代——“康乾盛世”的中间,本人和周围却充满阴暗气象,这也意味着清王朝即将走向下坡路。从这点看,雍正又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悲剧性人物。
《七夕》
万里碧空净,仙桥鹊驾成。
天孙犹有约,人世那无情?
弦月穿针节,花阴滴漏声。
夜凉徒倚处,河汉正盈盈。
《寒夜有怀》
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
梦想回思忆最真,那堪梦短难常亲。
兀坐谁教梦更添,起步修廊风动帘。
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
《仲秋有怀》
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
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
惊秋剪烛吟新句,把酒论文忆旧欢。
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
西江月【乘片时之兴率成一十六首书罢不觉掷笔大笑】。
其一。
海底泥牛声寂。挂树石羊没踪。三千破衲拥晴空。却惹非人出梦耳觑铁驴拽磨。目听木马嘶风。铜蛇钻入石棱中。兔角龟毛厮共。
其二。
大道非三非一。凡夫说一说三。终朝捏怪曰参禅。:
此句何尝梦见。此句却非此句。此句不出一三。
高低普应霎时间。一月千潭遍现。
其三。_
遍界如来妙体。万象隐显其中。乾坤物我本来同。
莫作经文空诵会得千途一辙。不会六道纵横。
如如若若自从容。岂费绉毫功用。
其四。
烟水云山叠叠。浩浩万里前程。默移寸步自分明。
大千须臾坐定。从他寒来暑往。谁云地浊天清。笑看日月任西东。一曲无声三弄。
其五。
八风吹来不动。还同柳絮杨花。个中妙理实堪夸。
不是脱空说话会得途中受用。不会屋里波查。
分明直截报君家。不必别探奇法。
其六。
春夏秋冬四序。覆载高厚乾坤。就中一物太殷勤。
处处皆有渠分。视之却又不见。听之更复无音。
欲识此物名和身。塞耳合睛相认。
其七。
鼻舌身意眼耳。香味触法色声。但不对待便灵通。
翻成六般神用凡情圣见无二。佛性即是无明。
幻化空身妙体成。何止三十二应。
其八。
佛性戒珠心印。廓周沙界没垠。尘尘刹刹满圆身。
拆合不离方寸识得无形妙体。如来宝藏奇珍。
但弃生灭守常真。根尘自然脱尽。
其九。
空空空兮色色。色色色兮空空。色空通塞本来同。
隐显测其定动动动动兮定定。定动岂假施功。
荣枯得失听天公。自在弥陀净境。
其十。
雾锁长江浩瀚。云封华岳氤氲。霎时风卷雾云分。
山水依然远近浊浪搅为酥酪。大千变作黄金。
不须卜度妄劳心。云雾从他为晕。
其十一。
一二三四五六。六一二五四三。芥纳须弥自等闲。
说甚颠倒互换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
石人鼻孔垂唇边。谁道一条白练。
其十二。:
善恶种瓜种豆。收来亦属空花。何如自种野人家。
心田一粒无价此粒非空非有。大千随处生芽。
根深蒂固遍天涯。道子难描难画。
其十三。
十方世界法体。名曰如来化身。不须断妄莫求真。
即在目前切近取之转迷转远。舍之愈沈愈深。
的实妙诀在无心。历历明明普印。
其十四。
石火电光岁月。急忙下手犹迟。光阴荏苒几多时。
刹那疾如弹指心田离此即此。迷途百辙千岐。
茫茫堪笑世人痴。大似河边觅水。
其十五。
至道本离言语。风云月露成吟。信手拈出却无心。
聊寄闲情一哂多少词坛诗社。刻画争欲惊人。
平头合掌各评论。总被文魔牵引。
其十六。
西江月词数首。堪笑不谙宫商。参差韵调欠铿锵。
大似无声演唱乘兴岂知工拙。推敲不费思量。
游戏三昧偶逢场。腔板原来一样。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诗
正月
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
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波。
二月
万物将期草木溶,取来蘸取杏花中。
嫌君图卷层峦少,不会遍山灼灼红。
三月
天地多情且复苏,寻青踏马意多徐。
相逢就借东君便,一咏一怀正当涂。
四月
诗情新媚更诗余,便伞褶裙总晏如。
群卉亦知朝节气,同人缓缓过长居。
五月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新。
六月
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烟光嫩不含。
得便画?z听雨去,诗怀夜宿到吴山。
七月
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孙河鼓星。
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
八月
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
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九月
天地才生颜色老,人间诗客倍春思。
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峦竟不归。
十月
金风待振秋蝉咽,玉露樊笼都唱歇,
谁种无声菊满山,使之焕发于朝野、
十一月
寻山老道韵颇如,笔致萧严待客诂。
既在人间蛰守久,转承意兴竟全无。
十二月
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
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
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
胤禵 《七夕处暑》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