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魏延有后代吗?

2024-12-21 02:19: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三国名将魏延没有后代。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非常受到刘备的重用,在刘备攻打四川的时候,魏延因为屡立战功被提升为牙门将军,之后帮助刘备打下了汉中以后又被提拔为了镇远将军和汉中太守,成为了独当一方的大将军,并且镇守了汉中长达十年之久。

在刘备即位称帝以后,魏延先后被提升为镇北将军、凉州刺史并且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在一次北伐当中魏延想要效仿韩信亲自带兵攻打关中从而与诸葛亮会合,但是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

魏延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性格太过高傲,并且一直以来都和当时的长史杨仪和不来,在诸葛亮死后,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魏延在争斗当中失败,被马岱所杀,并且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扩展资料: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将领,在刘备奠定基业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可以说是蜀国少有的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尤其是在蜀汉后期的军事中,魏延更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未被列入五虎将之中,但是其军事能力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共同认可,当年刘备入蜀,魏延以部曲的身份投奔刘备,后来为蜀汉镇守汉中之地,保证了蜀汉的军事安全。

但诸葛亮对于魏延并不是完全信任,不信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而是因为魏延做事非常冒险,而且脾气和当年的关羽有些像,军事能力很强,但是却为人孤高自傲。

甚至还有些叛逆心理,魏延对自己过于自信,所以常有冒险之举。诸葛亮伐魏过程中魏延曾多次提议要兵出子午谷,一举拿下长安,但诸葛亮却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因为实在太过冒险。

一旦魏军在子午谷设伏,蜀军定然是尸骨无存,而魏延因为诸葛亮屡次不听自己的建议感到非常气愤,很可能在诸葛亮面前也说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话,所以诸葛亮对魏延是相当不满的。

诸葛亮死前曾经密召杨仪,费祎等人商量退兵的事情,曾经想让魏延断后,又怕魏延不听从号令,于是就让杨仪等人自行退兵,逼迫魏延断后。

但是诸葛亮忘记了让杨仪领兵实在是非常错误的选择因为杨仪和魏延本是政敌,让杨仪命令魏延退兵,魏延十有八九不会答应,再加上几次伐魏,徒劳无功,魏延自然也非常气恼。

他本想接过诸葛亮的担子,趁势追击,结果却被自己的政敌命令自己退兵,魏延的叛逆情绪又来了,为了报复杨仪,干脆引兵想攻打杨仪,夺过兵权。

但没想到杨仪回去也反咬一口,说魏延要造反,结果魏延兵败后逃亡,被杨仪抓住,并砍下了头颅好好取笑了一番,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延

回答2:

没有后代了。因为被诬谋反被夷三族了,后来蜀汉发现魏延是被诬蔑的,但是为时已晚。
魏延初随刘备作战,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奇袭长安“子午谷之策”,但未采纳。魏延为人孤高,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令,率军烧毁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定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回答3:

有后代,不过估计都死了。

按照《三国志》陈寿所述原文,是这么说魏延的下场的“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诸葛亮死了以后,,以杨仪为主帅,让魏延殿后;魏延与杨仪不合,先南归烧栈道,为杨仪所败,和儿子逃回成都路上被杨仪派马岱杀了,而且杨仪和魏延不和,肯定会斩草除根的,后来三族都被杀了。

回答4:

按照《三国志》陈寿所述原文,是这么说魏延的下场的“延(魏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也就是说,“其子数人”说明了魏延有儿子,而最后被“夷三族”说明了他的后代应该都被杀光了。

回答5:

按照《三国志》陈寿所述原文,是这么说魏延的下场的“延(魏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