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及水文
(1) 地层岩性
本场地区岩土层按成因可划分为:1、人工填筑土层(Qme);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冲积层
(Qmc);3、第四系残积层(Qel);4、白垩系(K)风化基岩4 个成因层。各岩土层分布及特
征分述如下
① 填筑土层(Qme,层号⑴):全区各钻孔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土层主要呈黄褐色,局
部深灰色由含少量碎石的粉细砂组成,局部由淤泥质土组成,土层为密实不均的经压实
土。顶部15~20cm 为石粉或碎石路基垫层及30~40cm 沥青+混凝土路面。
② 淤泥、淤泥质土层(层号⑵):厚薄变化较大,场地东南部总体较厚。土层呈深灰色,饱
和,流塑,含腐木碎屑,多夹微薄层粉砂,局部含多量粉砂,偶见小贝壳碎片。
③ 粉质粘土(局部粉土)夹层(层号⑵-1):土层呈多呈深灰色,局部灰黄、黄褐及灰白色,
饱和,可塑,局部硬塑,粘塑性较强。
④ 粉细砂层(层号⑶):土层呈深灰、暗灰色,饱和,松散,局部稍密,成分以石英为主,
上部含少量贝壳碎片,常夹(含)薄层中砂,局部含腐植质。
⑤ 淤泥、淤泥质土层(层号⑷):土层呈深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含少量腐木碎
屑,局部夹微薄层粉砂(或与粉砂呈微薄互层)。
⑥ 粉质粘土、粉土夹层(层号⑷-1):土层呈青灰色,局部间黄、褐黄色,饱和,可塑,夹
微薄层粉砂,局部与粉砂呈微薄互层。
⑦ 粉细砂层(层号⑸):上部土层多呈青灰色,局部黄、黄褐及浅紫红等色,上部大多数粒
径细小,含粉粘粒,局部夹微薄层粘土,下部砂质纯,粒径较上部粗;下部土层多呈灰
BC201B-sm 第 2 页 共 8 页
色,部分呈深灰色,成份以石英为主。
⑧ 粉土、粉质粘土夹层(层号⑸-1):土层呈青灰色,局部间黄色,湿,密实或饱和,软塑。
以粉土为主,具塑性,局部由粘土与粉砂微薄互层组成。
⑨ 淤泥质土夹层(层号⑸-2):土层呈深灰色,饱和,流塑,与粉砂呈微薄互层。
⑩ 淤泥、淤泥质土层(层号⑹):土层呈深灰色,饱和,流塑,夹0.5~1cm 厚的微薄层粉砂
(局部呈微薄互层),含腐木碎屑。
⑪ 中(粗)砾砂层(层号⑺):土层呈青灰色,局部褐黄、浅灰及灰白色等,饱和,中密,成
分以石英为主。
⑫ 粉砂(局部粉土)夹层(层号⑺):上部土层多呈灰、暗灰、浅紫红及浅青灰色等,饱和,
松散~稍密,成份以石英为主,粒径细小,含粉粘粒。
⑬ 残积土层(Qel,层号⑼):土层呈紫红、褐红色,由残积粘性土(主要为残积粉质粘土、残
积粉土,少数为残积粘土)组成。
⑭ 强风化岩层(层号⑼:岩石呈褐红、紫红色,厚层状,岩性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组成,局部由紫色泥质细砂岩、中砂岩组成,部分含长石、石英砾石。
⑮ 中风化岩层(层号⑽):岩石呈褐红、紫红色,厚层状,岩性由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
粉砂岩组成。
⑯ 微风化岩层(层号⑾):。岩石呈褐红、紫红色,厚层状,岩性由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
质粉砂岩组成,局部方解石细脉发育。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容许承载力建议值表
层
号
岩土性名称 状态
压缩模
量
Es
(MPa)
重度
γ
(kN/m3)
凝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º)
容许承
载力
fao(kPa)
(1) 填筑土层(淤泥质土) 经压实 2.65 19.2 6.9 5.1
(2) 淤泥、淤泥质土层 流塑 3.16 17.8 8.4 4.7 60
(3) 粉细砂层 松散 10.79 19.5 36.3 80
(4) 淤泥、淤泥质土层 流塑 286 18.0 9.0 5.7 60
(5) 粉细砂层 松散-稍密 12.49 20.8 32.0 100
(6) 淤泥、淤泥质土层 流塑 3.35 17.9 8.3 4.5 60
(7) 中(粗)砾砂层 中密 16.32 21.1 37.5 200
(8) 残积土层 硬塑或密实或中密 5.00 20.5 23.8 15.3 200
(9) 强风化岩层 坚硬 83.1 24.0 400
(10) 中风化岩层 1000
(11) 微风化岩层 2000
(2) 水文地质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冲淤积松散层中赋存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有⑶、⑸层粉细砂
层及⑺层中(粗)砾砂层;淤泥、淤泥质土层上部中赋存有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含水微弱。
局部具微承压性。地下水主要靠地下水循环补给,其次靠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附近河涌向下
渗入补给。
场地地下水位于Ⅱ类环境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但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0.95~1.55m,高程为1.08~1.51m。
4. 抗震设防及砂土液化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场地土以软弱场地土为主,场地类别为Ⅱ类。
综合判定,拟建场地为轻微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