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 blue raspberry )又称木莓、覆盆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多年生小灌木类,属浆果类果树,约有45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温带,少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在欧美作为水果,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仅在东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市场上比较少见。其果实为聚合浆果柔嫩多汁、色泽宜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线素分泌贺尔蒙。除鲜食外,主要用于加工产品。树莓栽培周期短,一年生苗定植后,第二年开花结果,三、四年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可达二十年以上。 树莓属寒温带落叶果树,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匐型,树高平均在1-1.5米(最长5米)。树莓栽培周期短、生长快、分枝多、产量高、受益长。每亩栽种600株,一年生苗定植后,当年每株即可分枝5-6个(最多20个);第二年开花结果,亩产400-500公斤;第三、四年进入盛果期,每亩产量可达1000-1500公斤。果实有黑、红、黄等多种颜色,呈长圆形或楔形,单果重量黑莓6.8-8.6克,红莓4.5-5.5克。树莓分单季和双季,采摘期长,北京地区6月开始结果可采摘到10月。
树莓
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SPP.)果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又名木莓、托盘、马林、覆盆子等。有75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少数分布寒带、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
一、分布区域
我国野生树莓资源十分丰富,大约有210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国外对树莓的经济栽培利用较早,在19世纪中叶俄罗斯已有大量树莓品种进行栽培,目前,俄罗斯、南斯拉夫、波兰、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匈牙利的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我国对树莓的栽培大约有70多年,由俄侨从远东沿海地区引入我国黑龙江尚志县栽培。近年来吉林、辽宁省的科研单位也纷纷从国外引种试栽,选出一些优良品种,并逐步应用于生产。
二、栽培意义
树莓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浆果含有丰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糖等物质,易被人体吸收并有促进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其浆果每100克含有0.5~2.5毫克的水杨酸,可作为发汗剂,是治疗感冒、流感、咽喉炎的良好降热食品。根浸酒可作为舒筋活血、消炎退肿的药剂,茎叶煎水可洗痔疮等。果实还富含挥发性的具防腐作用的抗生素物质。
树莓浆果除供鲜食外,主要用来加工制成各种食品,如果汁、果冻、微发酵饮料、清凉饮料、糖渍果实、果酱、果酒及果汁糖浆等。还可利用树莓汁红色色素添加到山楂清凉饮料中,使其色、香、味更佳。
三、栽培特点
树莓适于在土质疏松,含腐殖多,持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上生长。树莓是喜光植物,建园时要选择能受到保护但又不被遮荫的地方。树莓根系分布浅,抗旱力弱,对水分要求较敏感。树莓也不耐渍涝,地下水位不应高于1~1.5米,否则生长弱,浆果发育小。树莓的适应性和抗寒性强,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桨果植物之一,但在北方雪少,而又严寒的地区要埋土防寒。树莓对高温的忍耐力较弱,因此,在夏季炎热地区,植株生长矮小,果小,产量低,果实易遭日灼。
树莓是多年生小灌木。株丛寿命长,管理条件较好可以活20年左右。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结果盛期,此后丰产稳产可以保持10年以上。树莓繁殖容易,采用分株、压条、扦插和茎尖组织培养法均可大量繁苗。栽培管理简单,栽植行株距分宽带栽植和窄带栽植两种,宽带栽植行距3~3.5米,株距0.5~0.75米,带宽1.2~1.5米。亩栽293~380株。适用于土壤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园地。如是窄带栽植行距2~2.5米,株距0.8~1米,带宽0.7~1米。窄带栽植适用土壤条件较差的园地如经过改良的沙荒地、盐碱地、坡耕地。此方式由于带比较窄,光照条件较好,采收方便。但由于枝量少,产量较低特别是前期产量上升较慢。
树莓是灌木与半灌木中间类型的植物,其基生枝为直立茎与匍匐茎的中间类型,当基生枝超过1.0~1.5米时,特别是有果实重压时就要成弓形而触地。故树莓需用支柱架或篱架来支撑、引缚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