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线发生了哪三大战役?为什么西线的战役能决定三战的进程

2025-01-08 08:24:3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主要有索姆河战役 该战役是西线规模较大一次战役 人类在该战役第一次使用坦克 一战还有凡而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

回答2:

一战期间西线发生的重大战役其实很多,如果一定要列出前三名,那确实应该是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会战发生于一战初期,英法联军在初期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发现了德军右翼力量不足的缺陷,于是投入多达6个集团军兵力进行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地区爆发激战,投入兵力超百万,最终德军凌厉的攻势被遏制,在经过了后续一系列的纠缠战斗之后,最终变成了长达数年的堑壕战。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破产,也使得了德国在长期堑壕战中无法利用自己机动作战的优势取得决定性战果的结局,最终不得不咽下失败的苦果。

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均爆发在1916年。在最初攻势受挫之后,为尽快结束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德国在1915年采取了西守东攻的战略,意图全力击败俄国,而对英法西线则采取守势。英法联军在1915年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包括香巴尼和阿杜瓦两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双方死伤百万,英法联军依然没有突破德军防线。1916年,德军在短期内结束东线战事无望的基础上,转用主力于西线。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经数月苦战,德军虽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在凡尔登会战期间,为了减轻凡尔登战场的压力,同时也希望在德国主力集中于凡尔登时完成突破。英、法方面原计划以法军担任主攻,但因凡尔登战役动用了法军大量兵力,改以英军为主。最初投入兵力为39个师(战役过程中增加到86个师),其中英军25个师,以第4集团军为主、第3集团军为辅,在索姆河北岸卡尔诺以北地区进攻,正面25公里;法军第6集团军14个师,跨索姆河在英军右侧进攻,正面15公里。英、法军炮兵和空军都占优势。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战法,企图通过消耗德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为协调两军行动,规定每次进攻到达线不能自行超越。 从6月24日起,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7月1日晨7时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进攻。当天法军和主攻方向上的英军都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则毫无进展。英军以密集队形前进,遭到德军机枪和炮兵火力的严重杀伤,第一天即伤亡近6万人。7月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阵地。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调集兵力,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反击。英、法军于7月中、下旬再度发起进攻,南岸法军占领了第三道阵地,但未能发展为战役突破。9月3日,英军32个师、法军26个师第三次发起进攻,截至12日向德军纵深只推进了2~4公里。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18辆(被德军击毁10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在战争史上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在9月下旬和11月的进攻中,英军又两次使用坦克,但数量较少,收效不大。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阵地战。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战中最大的战役。英军投入作战有54个师,法军32个师,德军为67个师。英、法联军伤亡79万4千人,未能突破敌方防御,仅推进5—12公里。德军损失53万8千人,虽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拦截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但进攻方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德国移向协约国一方。至于用兵学方面的检证是: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突击来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成效不大,而且极有可能耗损巨额兵力。此外,这场战役促使其他强权国家开始装备坦克等类型的阵地突破用重型器械,并发展反制兵器,带动并启发了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工业的蓬勃发展。

回答3:

一战期间西线发生的重大战役其实很多,如果一定要列出前三名,那确实应该是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