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ENIAC,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也是继ABC(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之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
ENIAC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它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朱传榘、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
ENIAC长30.48米,宽6米,高2.4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重达30英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
它包含了17,468根真空管(电子管)7,200根晶体二极管,1,500 个中转,70,000个电阻器,10,000个电容器,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计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使用继电器运转的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ENIAC这个庞然大物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据测算,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 5次加法运算),每秒400次乘法运算。它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它一些更复杂的运算。
这在当时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原来需要20多分钟时间才能计算出来的一条弹道,现在只要短短的30秒!这可一下子缓解了当时极为严重的计算速度大大落后于实际要求的问题。
由于当时冯·诺依曼正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是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加入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中来的。因此可以说,ENIAC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也出了不少力。
但即使在当时看来,ENIAC也是有不少缺点的:除了体积大,耗电多以外,由于机器运行产生的高热量使电子管很容易损坏。只要有一个电子管损坏,整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得先从这1.8万多个电子管中找出那个损坏的,再换上新的,是非常麻烦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中文名:埃尼阿克。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设计思路。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根据所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计算机已历经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①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1958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存储器、磁鼓和磁芯等,外存储器则采用磁带:软件方面,只能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计算机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功耗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4
②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 1964 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采用磁盘;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重量减轻,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4
④第4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的逻辑部件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多样化、系列化;软件方面,实现了软件固化技术,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思想,并广泛采用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③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 1971 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开始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软件方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标准化,并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存储容量及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大为改善;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有了迅速发展。小
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存放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