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瘦肉型猪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并获得较多、较好的安全优质的猪瘦肉。目前,不论国际、国内市场瘦猪肉的价格都比较高,且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瘦肉型猪的生产力,生产更多优质瘦肉型猪肉成为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途径。掌握和利用肉猪生长发育规律,控制营养、环境因素,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日增重,降低饲料和劳力的消耗,在尽可能短的饲养期内,生产出成本低、数量多、品质好的猪肉,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影响养殖瘦肉型猪所获得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1)品种 品种是瘦肉率的基础,猪体内含瘦肉的多少,是由遗传及营养因素共同决定的,但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猪品种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猪体瘦肉率的高低。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生长快,日增重高;杂种猪比纯种猪肥育块,饲料效率高。因此,通常选用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等纯种瘦肉型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二元或三元瘦肉型猪都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育肥期短等优点。一般二元杂交一代猪的瘦肉率可达50.8%,较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提高13%;三元杂交一代猪的瘦肉率能达58%以上,较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提高20%以上,料肉比为3.0~3.2∶1。因纯种瘦肉型种公猪与地方母猪交配的杂种后代性成熟较晚,所以对杂种猪苗不必去势,应直接育肥,其瘦肉率可提高3.7%以上。
(2)健康状况 育肥猪始重较大及其均匀度较好。肉猪一般群饲,肥育猪群开始时个体大小均匀,有利于提高肥育的效果和猪舍的利用率。所以在组织瘦肉型猪肥育时,要尽量选择健康状况好、被毛光亮、体重比较大且均匀的仔猪群进行肥育。
(3)全价饲料 瘦肉型猪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脂肪型猪料,须供给全价饲料。早期猪料中蛋白质含量18%~20%,中期17.5%,后期不少于14%,这能有效提高猪的瘦肉率。
(4)采用合适的饲养方法 一般采用前催后控饲养法。40~60千克的猪主要长肌肉和骨骼,以后沉积脂肪。猪生长前期,供给玉米、高粱、甘薯等能量饲料,后期限制能量饲料的供给。肥育后期抑制脂肪的沉积,增加瘦肉率,可添加杜仲粉等增长瘦肉的添加剂。
(5)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提供好环境,瘦肉型猪蛋白质沉积的最佳温度为18~20℃。因而秋末冬初的10~11月份和春末夏初的4~6月份,是饲养商品瘦肉型猪的最好时期,需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冬天可以采用塑料温棚养殖,夏季采取遮阳、洒水等降温方法,有效改善瘦肉型猪的生长环境。
(6)适时出栏,适时屠宰 商品型瘦肉猪的最佳出栏期,二元杂交种一般是体重80~85千克,三元杂交种体重为85~90千克时屠宰为好。因为此时猪的瘦肉率、屠宰率、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综合经济指标均较理想。如在此之后出栏,则生长速度减慢,消耗饲料增多,饲料报酬降低,瘦肉率下降;若过早屠宰,猪的生长发育不全,产肉少。适时屠宰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且瘦肉多、肉质好。
(7)抓好母猪繁殖率,降低仔猪死淘率 掌握母猪初配年龄和利用胎次;掌握适时配种,提高窝产仔数;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加强母猪分娩期管理,争取仔猪全活全壮;实行早期断奶,提高断乳窝重,提高母猪年产窝数;做好仔猪产后护理工作;加强对新生仔猪的管理水平。
(8)加强管理和疾病的防治 上圈猪首先要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预防注射。每2周用石灰消毒一次圈舍。圈舍进出口,要设石灰水消毒坑。小猪上圈和50千克时,应各驱一次体内寄生虫。勤打扫圈舍,经常保持清洁、干燥。猪舍要冬暖夏凉。上圈后应加强调教,使猪吃料、睡觉、排便定位。按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