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这句话:人终会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

2024-11-24 12:08: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万物非黑即白吗? 也许你所认为的你现在有心机、有城府,在被人看来是你的聪敏、机智、懂事,少有事物是绝对、单一的,正如没有绝对的反派,也没有绝对的正派,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事物如此,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应如此。以往的认知大多是片面的、不成熟的,不必去坚守以往的看法,人的认知由点及面、由面至体,是一点一点丰富起来的,所以当初的不成熟的自己讨厌现在较之成熟的自己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的自己变成了当初渴望的自己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人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是不绝对成立的,所以自我审视的时候也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有些文字看着虽然很有道理,寓意深远,但细究过后也不过是海市蜃楼,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为了押韵,他们什么词都写的出来“,其实为了调动读者情感,”他们“什么话都能写的下来。有的文字有韵味、有寓意,但有的确实金玉其外,虚无其内,无意之话,深究之举,荒诞所谓。当然了有的佳话经过断章取义之后,也就变得无意义了。谨慎对待一些所谓的感人至深、振聋发聩、汇作者之思、哲天下之大理之句,这些才子佳人的名句不敢恭维。

回答2:

这种话经常弄得我很尴尬,因为逻辑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却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首先,如果你总能宽容任何人,那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不会变成你不喜欢的人。
其次,如果你永远不会改变自己,而你不讨厌现在的自己,那么和前一种情况一样,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不会变成你不喜欢的人。
但是,由于环境不停地变化,人在一生中不可避免地变化。并且,人又不大可能不讨厌任何人(人的性格的种类真的很多),所以这句话几近成了【必然的结果】。就好比“你早晚会经历一次巨大的变故”,几乎总是正确的。
不仅如此,还有促进因素:我们为什么小时候讨厌有心计、城府的人?因为别人告诫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为什么?不管这一类人是好是坏,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人不在少数,以至于需要防备。大人会告诫孩子不要伤人,不要酗酒,但绝对不可能告诫他们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也不大会举例子,比如穷凶极恶的罪犯?)既然这些被打上负面标签的人很多(假如城府的人又十分之一),而几乎每个人都被告诫不要做那样的人,结果就是平均10个孩子就有一个“成了自己讨厌的人”。理想情况是每个人都照做,那岂不早就没有城府的人了?
有些伤感是必然。

回答3:

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已,也是每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
但如果一直有城府有心机去算计人,从那个阶段走不出来一定不会拥有好的人生,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被扣以“狡猾”“老练”“心机”的帽子,他们内心是很空洞的,因为勾心斗角处处算计到头来失去的终究是自己。所以,不要成为那样一群人,慢慢地从这个阶段走出来,你会发现生命中的那些曲折和世故都是成长中的一些调料罢了。
正如禅宗所说,人生的三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用一双天真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之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经历世事锉磨一度怀疑本心的时候)——看山本是山,水本是水(当你足够成熟已能笑看风云变幻的时候)。

回答4:

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究竟是什么样子?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只是当下的内心感受,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你终究还是会喜欢自己的。比如人变得比以前有心机、城府深,但是其实你要换个角度想,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易成为一个有心机、城府深的人,你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你成长了,经验告诉你有些时候你得需要变得有心机、城府深一点,这不是坏事情,只是生活中处理事情凭着经验所作出的本能反应而已,我相信,不忘初心,就不会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回答5:

那要看你是针对所有人还是单单针对同类人了,人懂得随机应变是件好事,随周围环境而变才能生存。 如果面对心机深的人,你还得有更深的心机,这并不违背初衷。
如果你面对的是善良或关心你的人,你还想算计或玩弄他们, 那需要检讨。自我检讨没用,要面对被你算计或玩弄过的人认错才能解脱,要不然你不会在这里提问,要么你就是无聊在拿我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