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2、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不宜多次重复使用。
3、按国标《T0991-95》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4、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5、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6、用小铲装砂沿筒侧向量砂筒中注满砂。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7、手提量砂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
8、用小铲装砂沿筒侧向补足砂面。
9、用钢尺一次刮平。
10、将砂倒在路面上,有风时可使用挡风板围住。
11、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
12、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13、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14、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15、根据测量数值进行计算路面构造深度。
16、根据计算结果写出报告,路面构造深度检测就完成了。
路面构造深度检测手工铺砂法步骤大致有五步:
1、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5、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扩展资料
手工铺砂法与T0962电动铺砂法都是将细砂铺在路面上,计算嵌入凹凸不平的表面空隙中的砂的体积与覆盖面积之比,从而求得构造深度,这是目前工程上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试验方法:将已知体积的砂,摊铺在所要测试路表的测点上,量取摊平覆盖的面积,砂的体积与所覆盖平均面积的比值,即为构造深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构造深度
路面构造深度检测手工铺砂法步骤有:
一、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30cm。
二、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三、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四、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五、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