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都指的哪13个人?

如题
2025-02-24 06:25:0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历史上真实的少林十三棍僧战史揭密 在少林的历史上,曾有一代又一代的僧兵僧将以其显赫的武功,为民族,为正义而战,因屡建奇功而名彪青史。十三棍僧助唐王颇富传奇色彩,边澄,月空等高僧戌边抗倭可谓英勇悲壮。以此,少林寺才使天下豪杰,代代向往。 少林僧兵,起初只是一个为维护寺院不受社会战乱侵扰而建立的武装组织。至隋末唐初,隋将王世充拥兵东都称帝,国号为郑,并命其侄王仁则为大将军,在柏谷庄设重兵建城池,以阻挡秦王李世民东进。唐武德三年(620年),高祖李渊命其子李世民统领诸路军马前往征讨王世充,李初战失利,此时,驻守柏谷庄的少林武僧志操、惠锡、昙宗等十三名武僧因不满王仁则侵占少林寺封地,便“率众以拒伪师”。昙宗等十三武僧夜间攻入郑兵大营,生擒王仁则,献于李世民,为秦王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登基后对少林武僧大加对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十三棍僧俱受封赏,对昙宗为大将军。 此后历经战争洗礼,少林武功日趋成熟。至明代中期,外寇不断在我国沿海一带侵扰,明王朝为此调大军抗敌,少林僧兵也应募参战,并大显身手。 明正德年间,武僧边澄出征抗敌以其英勇善战,威名远扬。在一次与外寇比武中以少林绝技一下打落敌人十多支刀枪,并用轻功跳出敌人包围,且擒拿了两名对手,直令外寇惊魂四散,从此不敢轻易出战。 明嘉靖时,少林武僧月空接到都督万表檄文,即率三十余名少林僧兵赴松江一带御寇。沙场之上,月空及所率僧兵以高超的武功获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月空等人为救群众率三十余名武僧闯入敌寇设下埋伏,一场血战之后,月空等三十余名武僧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疆场。明代万历时的小山,相传也曾三次挂帅御寇。少林的三奇和参公世也多次赴边关镇守。

回答2: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一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来到"禁地"洛阳监狱那里,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象提小鸡一样,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昙宗得到钥匙,又将那总管捆了手脚,嘴里填上东西,推到墙角暗处,昙宗开了监门,背起李世民跑出内监,智守、普胜紧紧跟上,三人一起离开了"禁地"。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兵分两路,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到洛阳桥头相等;一路去捉贼子王仁则。在善护带领下,昙宗、明嵩、善护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见星光下三四个郑兵在一座高楼前游荡,便抓住其中一个让他领到王仁则院前,又想办法打开了房门。屋内的王仁则正奸淫一女子,忽见有人进屋,劈头就是一剑,昙宗来个镏金沙飞掌,拨过来剑,闪进屋中,两人就在屋内相斗起来。几个回合,昙宗伸手抓起一泡菜缸上的石磨照着王仁则砸去,只听"啊呀"一声,王仁则倒在地上。昙宗一脚踏在王仁则身上,让姑娘开门、点灯。明嵩进到屋里,用绳子将王仁则一绑,昙宗象扛粮食袋子似的,往肩头一放,五个僧人一同赶往洛阳桥。再说志操他们,在官马棚牵了十四匹战马,把李世民扶上马,破门来到洛阳桥头等候。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头,翻身上马,用胳膊夹着王仁则,十四匹战马直向西而去。不远遇见了李世民的唐营兵将,十三个少林和尚,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和那块玉印,一并交给了李世民,便得胜回柏谷庄去了。唐王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之后,便封昙宗为大将军,其他十二个和尚因不愿做官,各自云游四方去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