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观念的基本含义
古文献中提及“民”字很多,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但它的原始含义是明确的,即指原始自然状态下蒙昧的人群,如“天生蒸民” “厥初生民”。《说文》释民为“萌而无识”,郑玄注引《春秋繁露》训为“民,暝也”,《六书略》释为“民象俯首力作之形”。可见,“民”字不论以声取义还是以形取义,都具有懵懵无知含义。但对无知的“民”的观念,是否意味着古人以轻蔑态度来理解它,还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二、小康社会的民本理想三、自然主义规范下的社群自治方式四、民本观念在何种意义上是愚民的 五,结论 民本与民主是不同的概念,这一点学术界已经达到共识。就研究民本观念的现实意义而言,当然,人们首先是出于一种自身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对于我们来说,类似于宗教的信仰,基于这一信念,与其说把民本看作是思想资源,倒不如将它设计成一种社群民主的模式。其次,在对待民本思想研究时,不能以肯定与否定的表态思维,而应该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研究它。最近,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如有人通过比较韩国、日本和中国等儒教文明圈差异,发现三国由于有不同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经济分配形式,导致了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展速度和文明程度的不同。最后应当强调,民本思想研究不仅仅是思想史的课题,它可以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思维方式而言,应注意几个基本区别:一是社会理想与政治制度,民本只是一种社会理想,民主是建立在个体政治权力基础上的政治制度,但这种民主制度绝不能违背民本的社会理想。二是民主与自由问题,民主是在形而上思维(理性)和宗教观念传统下,政教分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对于西方人来说,人的思想、感情和身体可以互相分离,而对于我们,思想、感情和身体却不可分离,如象老子所说:“吾所以有大患者,惟吾有身。”这就意味着思想就是行动,在控制社会行为同时,思想也被权力控制了。思想自由是人的目的,而民主制度仅是实现思想自由的手段,从这一角度来说思想自由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民本思想才能真正落在实处。三是有效性与客观性问题,现代哲学拒绝铁板一块的客观性,它也造成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人的异化、社会公正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等等,都与这样的思想根源有关。事实上,在我们强调的自己社会现实的客观性时,就已经糊里糊涂地放入我们的主观偏见,如果还以这种态度研究民本思想时,也就很难走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思想启蒙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应当是现代性所遭遇到的必然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