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怎样看我的肝功能化验单.

2024-12-20 07:50: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肝炎是由于感染了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其中的一种,简称"乙肝"。
引起"乙肝"的病毒,就称为"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的血液以后,就要在里面生长繁殖。它们的繁殖方式,就是在人体内"复制"。顾名思义,"复制"就是按照病毒原来的样子,再产生一个新的病毒。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
既然血液里有了乙肝病毒,医生就能通过化验的方法,把它们检查出来。 检查的方法,是从病人前臂的静脉血管里抽出少量的血液,分离出血清,然后从血清里检查有没有乙肝病毒的"踪迹"。 一般检查乙肝的检验项目,有5项,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两对半"。
"两对半"的检查结果,用加减号(即+、-)表示。(+),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这5项检查,分别是:
--表面抗原(简称:HBsAg);
--表面抗体(简称:抗HBs);
--e抗原(简称:HBeAg);
--e抗体(简称:抗Be);
--核心抗体(简称:抗HBc)。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这些检验项目。
1.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 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 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的阳性,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5.核心抗体(抗HBc) 核心抗体是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但是,它对人体没有保护作用。阳性时,如果加号多(医学上的说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复制,传染性也强。 如果过去是强阳性,现在虽然也是阳性,但是加号比原来减少了,表示曾经得过"乙肝",这种阳性差不多要持续存在几年或数十年。
上面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实际医生在根据化验结
果判断病人的病情时,要综合许多因素,例如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化验结果,并不是靠一两项检查结果就作出结论的。
"大三阳"

所谓"大三阳",指的是"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和"e抗原"同时阳性。
--"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核心抗体"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病毒正在人体内活跃地复制,有传染性。
--"e抗原"阳性,也表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
如果病人有"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病人的血液,以及唾液、精液、乳汁都有病毒存在,所以传染性很强。如果检查病人的转氨酶也高,就需积极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隔离,不要把肝炎传染给别人。
"小三阳"
所谓"小三阳",指的是"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和"e抗体"同时出现。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前两项都是阳性,区别在于第三项不同。"大三阳"有"e抗原"阳性,而"小三阳"则是"e抗体"阳性。
化验为"小三阳"的病人,虽然表示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e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的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所以,"小三阳"表示病人的病情开始好转。还有一种说法为病毒变异所形成小三阳。

单纯HBsAg阳性并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英文缩写,实际上是存在于病毒表面包膜上的一种成分。打一个比方:如果将乙肝病毒比作一只桃子,那么HBsAg就是桃子皮上的一种蛋白。以往认为,如果血液中HBsAg阳性,则体内必定有乙肝病毒。具体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二是肝炎潜伏期;三是潜在隐匿性肝炎。这三种情况无论何种都是传染源,即具有传染性。
但是,近年乙肝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大部分单纯HBsAg阳性者体内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仅血中还有乙肝表面抗原。因此,有些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等于现症乙肝病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也并不完全代表有传染性。
为什么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体内又没有乙肝病毒呢?这是因为乙肝病毒被消除后,乙肝病毒的部分基因整合到了肝细胞的基因内,构成“合资企业”,HBsAg作为“合资企业”的一种产品持续出现在血液中。因为整合的病毒基因常是缺损的,往往只能复制出HBsAg、很少或者不产生HBeAg等,所以,除了HBsAg以外,查不出其他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近年,科研人员将指导乙肝表面抗原合成的乙肝病毒核酸片段插入到酵母或其他细胞的核酸中,使这些细胞产生乙肝表面抗原,制造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而这些能产生乙肝表面抗原的细胞都不含乙肝病毒。台湾科研人员发现,单纯HBsAg阳性者,仅7.4%血中又检出乙肝病毒。有人检查25名单纯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仅21%被传染乙肝,而HBsAg也阳性的47名双阳母亲(一般双阳母亲体内都带有乙肝病毒),其新生儿96%被传染乙肝。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绝大多数单纯HBsAg阳性者,体内并无乙肝病毒,也不传染他人。
单纯HBsAg阳性者,大多预后良好。有人追踪观察92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0年后无一人发生与肝炎有关的死亡或肝细胞癌。单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也不需要特别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应定期上医院做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检查。
研究者认为,单纯HBsAg阳性者虽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但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故仍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

携带者的形成与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及感染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人体的免疫反应(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关。
正常人的免疫反应是正常的,它可以通过免疫反应来清除血液循环中的乙肝病毒;另一方面,所谓细胞免疫反应来彻底最后清除在其内部的敌人HBV。当人的这两种免疫反应低下时,有时还可出现“免疫耐受”现象,因而乙肝病毒得以在机体内长久定居、肆意破坏肝脏而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感染方式的不同,例如从婴儿时期的母婴传播,已如前述,婴儿的机体尚未形成健全有力的抗病能力时,乙肝病毒感染后不能清除,以致于患者从小到大长期携带乙肝病毒。

HBsAg阳性,包括所谓“大三阳”、“小三阳”, 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者,称为ASC。携带者的形成与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及感染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人体的免疫反应(抵御疾病的能力,俗称“正气”)有关。
正常人的免疫反应是正常的,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体液免疫反应来清除血液循环中的乙肝病毒;另一方面,通过所谓细胞免疫反应来彻底清除在其内部的敌人HBV。当人的这两种免疫反应低下时,则可出现“免疫耐受”现象(即机体对HBV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和平相处”),因而乙肝病毒得以在机体内长久定居、肆意破坏肝脏而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感染方式的不同。例如从婴儿时期的母婴传播(如孕妇围产期传播及以后的生活接触性传播),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机体尚未形成健全有力的抗病能力时,乙肝病毒感染后不能清除,以致于患者从小到大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在我国,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1岁以内婴儿感染HBV后约70~90%发展成为ASC,2~3岁幼儿为40%左右。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而是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及损坏。由于不同的机体免疫应答不同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的病毒,使感染得到控制,病人恢复。如果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不足,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感染者。体液免疫在导致肝细胞损害中并不十分重要,乙肝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的反应结果。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不同损伤情况,对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和转归有重要意义。如急性肝炎,随着病毒清除,机体免疫反应呈一过性经过而恢复;慢性乙肝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和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存在、重症乙肝患者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严重受损害;HbsAg携带者,常呈免疫应答低下或耐受状态。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抗-HBs)说明了什么
在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物,其临床意义不同。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常在感染恢复后期出现阳性,此时表面抗原(HBsAg)转阴至少已1个月以上。抗-HBs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其临床意义如下:
1、单项抗-HBs阳性
(1)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
(2)单项低效价抗-HBs阳性有时为非特异性反应。
2、与抗-HBc、抗-HBe同时阳性
机体自然感染(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乙肝病毒(HBV)以后发生免疫应答,病毒被清除,机体获得抵御 HBV再次侵袭的特异性免疫力。
3、与HBsAg同时阳性
非常少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感染了不同的HBV亚型;
(2)感染了S基因变异的HBV;
(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
(4)正处于抗原-抗体动态平衡阶段。

什么是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阳性表示什么?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然后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有了表面抗体,证明人已产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表面抗体。一般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发生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没有症状,绝大多数在3~6个月以后才出现表面抗体。检查出抗-HBs阳性,疾病即已逐渐恢复。血液里表面抗体能维持很长时间,直到老年期抗体水平才有所降低。若在婴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往往不产生表面抗体,而持续携带表面抗原,有时经过若干年后出现抗-HBs,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慢慢转阴了。所以,如查出抗-HBs阳性结果,就表示不会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回答2:

1、表面抗原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有肝病症状、体征或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检或偶然查血发现者,一是感染后未发展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二是感染后有轻微的肝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正常,但表面抗原仍持续阳性。在这些病例中,肝脏有不同程度病变者约占90%,故一般不能称之为“健康带毒者”。表面抗体阳性而表面抗原转阴,是病毒已被清除的标志。表面抗体阳性持续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转阴。如果近期表面抗原转阴,而未出现表面抗体阳性时,还不能认为病毒被彻底清除,有可能为血中表面抗原滴度太低而未被检测出来的假阴性,故应定期复查。

2、e抗原阳性,为病毒繁殖(复制)的标志,通常表面抗原、核心抗体也同时阳性,此称为“大三阳”,传染性强,需注意食具隔离。当e抗体阳性时,e抗原便会转阴,有两种情况:一是e抗体、表面抗原及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处于相对稳定;二是e抗体、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阳性,属于病毒已被清除的恢复期。e抗体阳性持续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转阴。

3、如何看胆红素代谢化验单
常用的胆红素代谢化验项目有: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三项。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为:血清总胆红素:1.7l-17.1µmol/L;间接胆红素:0~6.81~mol/L;直接胆红寨:1.7-10.2µmol/L。
血清总胆红素的临床意义:①判断有无黄疸或黄疸的程度:TBil
17~34µmol/L为隐性黄疸,34~170pµ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µ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µmol/L为高度黄疸;②判断黄疸的类型:TBii在340~510µmol/L者多为阻塞性(完全梗阻)黄疸,不完全性梗阻多为170~265µmol/L,肝细胞性黄疸多为170~200µmol/L,溶血性黄疸很少超过85µmol/L;③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定黄疸类型:TBil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TBil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TBil、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均为肝细胞性黄疸。

4、如何看血浆蛋白化验单
肝脏是机体蛋白代谢的主要器官。如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以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系肝细胞合成,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蛋白质便减少;γ-球蛋白虽不是肝细胞合成,但肝脏功能受损时,如有炎症时,γ-球蛋白可增多。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脏对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脂肪肝最常见的异常变化是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有些病人的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治愈后,血浆蛋白恢复缓慢,常要经过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肝功能化验单上蛋白检查主要有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三项。血清总蛋白正常值为60~80g/L,球蛋白正常值为20~30g/L,白蛋白正常值为40~55g/L,总蛋白值等于球蛋白与白蛋白值之和。
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功能的正常肝细胞的数量;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渐减少。则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好。治疗后白蛋白值上升,提示治疗有效;白蛋白值减少到25g/L以下时,容易发生腹水。球蛋白值升高,一般表示肝脏内有炎症改变。
A/G比值即指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肝脏损伤严重,病变范围较大时,可见到A/G比值倒置。A/G正常比值为1.5~2.5:l。病情好转后白蛋白回升,A/G比值也趋向正常。
血清总蛋白,轻度肝病时一般不会改变。血清总蛋白若>80g/L,称为高蛋白血症,主要是因为肝脏有炎症时球蛋白增多所致,常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时。血清总蛋白<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见于慢性肝脏炎症、恶性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