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玩出名堂的事例有哪些

2025-01-05 02:03: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书籍伴随着她长大
  ——徐功巧的父亲为子女创造了一个读书的好环境
  徐功巧是我国首批自己培养的18位博士中惟一的一位女博士。徐功巧的父亲是
  个很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十年动乱中遭厄运,后在落实政策中恢复名誉。
  “书籍是青年人的导师”。为了把孩子早日培养成才,父亲还在功巧呀呀学语
  的时候,就买了看图说话小卡片给她看。随后,又买了连环画、童话集、科普画册……
  应有尽有。单是《小学生百科全书》就有一百多本。琳琅满目的书,为孩子展示了
  一个新奇的世界。功巧和哥哥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邀游,从而丰富了想像力,培养
  了热爱科学的感情,萌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决心。
  功巧在小学读书时,她家的小院里养了10多只小鸡。她天天对它们进行观察。
  后来小鸡突然染上了疾病,一下子都死了。功巧缠着父亲追问:“小鸡好好的,怎
  么一下子都死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特地又为她买了有关家禽饲
  养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书,让她自己从中寻找答案。
  功巧在中学读的是俄语,进大学后,为了更广泛地掌握外国科技动态,开始下
  苦功自学英语。功巧的父亲精通英语,但他为了培养女儿的自学能力,并不特别加
  以辅导。他仍买来不少参考书,让功巧自己钻研,只是在关键之处稍加点拨。
  十年动乱中,家里收藏的书籍都被抄走了。功巧要报考研究生,手头资料十分
  缺乏,当时她父亲还未被落实政策,每月领取的生活费仅占原工资的三分之一。在
  这种情况下,要给功巧添置书籍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父亲是个很坚强的人,他把家
  里每月订阅的报纸、杂志收集起来卖掉,用这些钱坚持给功巧买书。当徐功巧获得
  博士学位后,她自己感慨地说:“我是受父亲的培养,在书堆里成长起来的。”
  一间没有书的屋子,正如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
  ——穆尔
  你应该给孩子设置个家庭图书角,或把你的一两格书架交给孩子,让孩子把他
  的图书排列起来,这会成为孩子奔向知识海洋的码头。
  ——佚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
  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
  善辩。
  ——培根
  不怕,有爸爸在
  ——父爱使安徒生的童年苦中有乐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父亲对文学感兴趣,但无
  固定职业,靠补鞋为生。母亲是个洗衣妇。家境相当贫困。
  安徒生住的小城镇,住着不少贵族地主。他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让孩子
  和安徒生这样的穷孩子一起玩。有时他们还欺负安徒生,瞧不起安徒生。父亲热爱
  自己的儿子,他对安徒生说:“不怕,孩子,有爸爸在,他们不理你,爸爸陪你玩。”
  安徒生在外面受到欺侮,在家里却可以得到温暖。
  安徒生的家里只有一间小破房子。不过这个小房子的墙上却挂满了许多图画和
  作为装饰品的瓷器,橱窗柜上也摆满了不少玩具,旁边还有一个摆满书籍和歌谱的
  书架,门玻璃上画着一幅风景画……在孤独的安徒生看来,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艺
  术展览馆。
  为了不让孩子寂寞,爸爸常给他讲《一千零一夜》上古代阿拉伯的传统故事。
  有时为了调剂一下生活,爸爸特地给孩子念一段丹麦有名的喜剧作家荷尔宝的剧本。
  在他们的书架上,还有一套丹麦文的莎士比亚剧集。爸爸也常常把这本集子抽出来
  朗诵几段。这些剧本里的故事更接近现实生活,同时也更丰富多彩。
  听了这些故事,安徒生充满了幻想,他要把这些生动的故事通过人物表演出来。
  他想当个导演家,于是,他便把橱窗上爸爸雕刻的木偶,打扮成剧中人物开始表演,
  用碎布片给木偶缝制了各种不同身份的小衣服:讨饭的穷人、欺压老百姓的富人和
  贵族、没人理睬的穷小娃娃等。慢慢地,他从表演剧中人发展到现实生活,开始编
  起木偶戏来。
  为了扩大孩子的精神世界,爸爸妈妈经常领着安徒生到街上看那些生意人、手
  艺人、店员、乞丐、坐着四轮马车横冲直闯的贵族地主、伪善的市长和牧师。爸爸
  妈妈要求孩子研究那些人的生活习惯、快乐和悲哀。安徒生敏锐地看到,有的人装
  腔作势。挥霍浪费,有的人辛勤劳动不得温饱……
  安徒生11岁时,父亲因贫病相加死去了。经母亲再三要求,他进了一家学校。
  可校长瞧不起这个穷孩子,安徒生气得不再登这个学校的门。
  安徒生带着气愤向母亲说:“妈妈,我要到哥本哈根去学本事!”“去吧,孩
  子,出去兴许能有好运气!”母亲很赞成孩子的决心。
  到了哥本哈根,安徒生一边工作谋生,一边学习,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后来,他学着写作,终于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童话作家。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
  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歌德
  对子女要有民主作风
  ——列宁的父亲教子有方
  列宁(1870—1924)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
  奇•乌里扬诺夫靠半工半读求学,后来当了省的国民教育总监。他本人并不是新社
  会的改革者,但留给孩子们的却是他的优秀品质。
  伊里亚是一个十分公正的人。他在任教育总监期间,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
  究。一次,伊里亚到一个学校去视察,学生们正在上作文课。他看到有个学生的作
  文簿上,上次写的作文被老师打上了大红叉批了个零分。他拿起作文一看,原来题
  目是《今天的印象》。这位学生写了上次伊里亚来视察数学课的情形。他写道:
  “我发现他的‘P’音稍微有点不清楚……我就想,我是个小学生,尚且能正确地发
  ‘P’音,而他是个总监,是个有学问的大人物,倒不会发‘P’音。”
  伊里亚找到教员,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员说作文里有对总监不够尊敬的地方。
  伊里亚说:“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语法正确。连贯,没有丝毫虚构捏造,写得真
  实,也完全符合老师出的题目。”然后,他就给这个学生改批了“优”,并且签上
  了自己的名字。
  伊里亚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发展国民教育的事业。他经常不在家里,一走
  就是几个星期。但他每次回到家里,都给孩子们讲自己在外边遇到的各种新闻,如
  什么地方办起了新学校,同巡官、地主进行了什么斗争,怎样发展教育,怎样克服
  居民的愚昧和偏见等等。家里添置个什么东西,怎样选择职业,他都听取孩子们的
  意见。平时他让孩子们自由地、随便地参加大人的谈话,允许提出不同意见。提得
  不对,他就认真向孩子解释;有时大人的意见有片面性,孩子的意见正确,他就当
  场表扬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正是这样一种民主的空气,培养了孩子们追求真理
  的精神。
  家里提倡民主作风,并不意味着放弃严格的纪律要求孩子。
  在伊里亚家中,作息都有大体规定。比如,当大人做事的时候,小孩子即使提
  前做完了作业,也不准吵闹,以免影响别人。如果有哪个孩子不听话,闹得过火,
  就会被领到书房里,让他坐在一把漆布做的椅子上(列宁的兄弟姐妹都把这椅子叫
  做“黑椅子”)作为处罚,等妈妈允许后,才让下来,再去玩耍。
  列宁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伊里亚的孩子都成了革命者。列宁的哥哥亚里山大,因积极参加“民意党”被
  处死刑,死时只有21岁;姐姐安娜,是社会民主党第一届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妹妹
  奥里咖和列宁一样,爱读马克思的书;弟弟德米特里,是个职业医生,因从事革命
  活动曾两次被捕;小妹妹玛丽亚,从1899年起就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家庭是文明的核心。
  ——威尔•杜兰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
  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德莱赛
  治家如治国
  ——李光耀的教子现
  新加坡内阁资政、前总理李光耀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新加坡国家的缔造者,
  而且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亲。
  李光耀1923年出生,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党溪乡。早在他的曾祖父时,由于
  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移居新加坡。李光耀的夫人柯玉珠,祖籍福建同安县,是新加
  坡的著名律师。他们共有3个孩子。长子李显龙,曾任内阁贸易和工业部长,现为政
  府副总理;次子李显扬,准将军衔,现为新加坡电信公司总裁助理兼国内服务执行
  副总裁。女儿李玮玲是一名儿科医生。
  李光耀教育子女有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父子之间在生活上的沟通比斥责更
  重要。中国人的大多数父母都会训斥孩子,童年时代的李光耀也曾领教过做烹饪教
  师的母亲所给予的这种“待遇”。母亲的训斥使他懂得怎样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李
  光耀为人父后,继承了母亲教育过他的这一“法宝”,孩子们做错事时,通常也是
  要受到他的斥责的。但他从来不体罚孩子。
  在实际生活中,与孩子多进行沟通比斥责更加重要。所以,他总是寻找各种机
  会与孩子们在一起。一般情况下,他都和孩子一起共进晚餐。他每年至少带孩子们
  旅行一次,每次都有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当他去打高尔夫球时,也喜欢带上他们
  一道去。
  李光耀的公事很多,他很忙,但他仍抽出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带孩子去走亲
  戚,也是李光耀常做的一件事,他尤其重视春节除夕的家族团聚。通过这种场合,
  他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认识家族的新成员,包括家族中新添的婴儿,反过来也给亲戚
  朋友认识自己孩子的机会。李光耀认为:“有了经常联系,大家就会相互帮助。”
  近一二十年,新加坡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李光耀却极力主张让孩子们养成
  俭朴的生活习惯。他认为,不这样,孩子们就会失去创造和奋斗的动力,失去自强
  自立的精神。他把那些一味给孩子提供生活享受的父母,比作“圣诞老人”。因为
  圣诞老人总是慷慨地向孩子们赠送吃的、用的和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李光耀从孙
  子孙女得到的“礼遇”上看到了这种倾向。确实,孙子孙女们的生活比他小时候不
  知要好上多少倍。他们有更时髦的衣服、更漂亮的鞋子、更现代化的玩具,他们拥
  有他们几乎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因此,李光耀在接受新加坡英文《新报》记者的
  采访时表示了他的忧虑:“将来有一天,孩子们要进入社会,不管他们是否会受雇
  于人,那时候都不会再有‘圣诞老人’。他们得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取他们想要得到
  的东西。为了他们的长远利益,他们从现在起就必须懂得‘一物换一物’的道理。”
  正因为这样,李光耀从来不轻易地送礼物给他的孙子孙女,他觉得这对他们没有什
  么好处。
  新加坡的电视业十分发达,内容也十分丰富。有人问李光耀:“你担心电视文
  化对孩子们的影响吗?”李光耀的看法是十分肯定的。为了不让孙子孙女在电视机
  前浪费宝贵的时间,李光耀支持小儿子李显扬在家里不安装电视机的做法。当然李
  光耀不敢肯定不买电视机是一种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孙子孙女可以跑到附近
  的爷爷家去看电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李光耀认为关键在于父母的行为和对孩子
  的正确引导。一方面,父母自己不要一到晚上就坐在电视机前一个频道接一个频道
  地看节目;另一方面,当孩子们在盲目地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就应该耐心地告诉他
  们,与其这么消磨时间,不如去多读点书。读好书对他们有好处。为此,李光耀建
  议制订一些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青少年漫无限制看电视的问题。比如,在孩子们应
  该学习和休息的时候,新加坡的电视机构可以取消儿童节目等等。
  从孩子们懂事开始,李光耀便教育他们不要依赖父母,要走自己的路。当长子
  李显龙从内阁部长升任为副总理时,人们一直认为显龙是父亲的接班人。但李光耀
  坚决反对,他说,总理这份工作不是私人财产,不能传给儿子。果然,当李光耀隐
  退时,吴作栋担任了总理职务。李显龙对父亲的安排也毫无怨言。
  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穆尼尔•纳素夫
  家庭的管理同政权的管理一样,粗暴的专制所要镇压的罪行大部分是由它本身
  引起的;反之,和善的、开明的统治既免除了引起分裂的许多原因,也使情调缓和,
  使犯罪的倾向减少。
  ——斯宾塞
  要教育儿童懂得,世界毕竟不是大客厅。
  ——泰戈尔
  一心向上
  ——家族军人气质对华盛顿的影响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美国第一任大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
  夺取了独立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全世界开创了让人民选举总
  统的先例,杜绝了因权力更替而引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美国人民尊他
  为开国之父。华盛顿的成长之路与他的家族的那种军人的气质对他的影响有直接关
  系。
  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的柏溪农场。他的父
  亲奥古斯丁•华盛顿,是一位严肃而又有丰富知识的老人。他的第一位妻子生了四
  个孩子后,患病死去;他的第二位妻子,名叫玛丽,生了四男二女,其长子就是乔
  治•华盛顿。
  华盛顿的家族是英国的后裔。这个家族在向美洲大陆移民。征服印第安人的战
  争中立过战功,所以这个家族的后裔,总带有某种世代相传的军人气质。
  华盛顿自幼聪慧异常,渴求上进,抱负不凡,具有这个家族的遗传基因。他对
  同父异母的兄长劳伦斯•华盛顿异常崇敬,渴望像哥哥劳伦斯那样,厮杀战场,建
  立功勋。
  劳伦斯15岁那年,被送往英国本土求学。22岁时,当英国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
  的战争开始时,他就奔赴西印度群岛参加了战争。在战斗中,他智勇双全,赢得了
  海军上将弗农将军的赏识。
  两年征战,家书频频。每当接到家书,父亲总是大声宣读那些描述海战的惊心
  动魄的情景。小乔治也总是心驰神往,激动不已,决心做一个像哥哥那样的军人。
  哥哥的岳父威廉•费尔法克斯先生,是个有着各种冒险经历。学识渊博,而又
  老于世故的老人。小乔治有一颗纯真的美好心灵,他从善如流,时刻都在追求善的、
  美的东西。他对这位受过欧洲上流社会文明教养的老人,推崇备至,倾慕不已。老
  先生也非常喜欢聪明非凡的小乔治。他将自己非凡的经历、种种见识,满怀激情地
  讲给这位彬彬有礼而又绝顶聪明的华盛顿听。这使他的知识丰富了,视野更加广阔,
  认识了大千世界的许多事物,懂得了许多道理。家族的那种世代相传的军人气质,
  潜移默化地影响华盛顿,使华盛顿从小就养成了一心向上的好品质。
  华盛顿自幼对学习和做事都非常认真。当村子里的学校简单的教学内容满足不
  了他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时,父亲及时地选择了一所较好的学校。不久,他对这里
  的英文教法和算学技能又感到乏味了。尽管如此,他对于功课和作业,都是一丝不
  苟地去完成。
  华盛顿11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对他说:孩子,不要靠父亲留下的微
  薄遗产,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开拓一条康庄大道。
  美国是一个重视商业贸易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从不歧视商人,贱视商业贸
  易。当中国的儿童还在哼哼卿卿苦读四书、五经,热衷于在科举的羊肠小路上拥挤
  时,而华盛顿却在父辈的支持下专心致志地研究无限广阔的商业贸易。他在13岁之
  前,就已经能把商业文件、法律文件、汇票、期票、债券等的写作格式,整整齐齐
  地抄录成册。他还靠早期自学,学会了律师们起草文稿的技能,养成了像一个精明
  的商人那样随时记账的习惯和技能。这对他后来测量土地、管理庄园,乃至处理军
  国要事,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华盛顿15岁那年,产生了一段充满朦胧意识、颇具罗曼蒂克的早恋。他迷恋上
  一位被称为“低寒美人”的姑娘。那是一次在费尔法克斯家里举行的舞会上,这位
  柔情如水、比他年长的姑娘,使华盛顿一见钟情,难以自已。她那湖水般清澈的蓝
  眼睛,旋转起来细腰如束的腰肢,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使这个少年荡魂动
  魄。华盛顿痛苦地失眠了。然而,他是位行为拘谨。处处遵循守则的少年,他不能
  够冲破自立的行为规范。他保持了令人压抑的沉默,从早恋中解脱出来。
  随着与殖民者的矛盾日益尖锐,华盛顿为争取国家独立,投身于美国独立战争。
  开始,华盛顿被推选为联邦陆军总司令。在他指挥美国军队的7年中,有失利,也有
  胜利,他的家族不为他的失利而气馁,也不为他的胜利而陶醉,鼓励他再接再厉打
  胜仗。
  1784年,华盛顿卸下戎装,离开部队。1789年4月当选为美国总统。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
  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
  ——马卡连柯

  立志•求学
  志向是所有行动借以滋长的胚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一个
  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
  对学龄儿童来说,教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以立志。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当以求学。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求学者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楔
  而不舍,才能成功。
  铁杆磨成针
  ——在父亲指导下,李白从小立志成才
  李白(701—762)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开口成文,挥
  翰霞散”,写出数以千计为人民传诵的诗篇,主要是他长期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结
  果。当然,与家教也是不无关系的。
  李白的父亲是个很有文学修养的人。李白刚刚懂事的时候,有一次听到父亲在
  书房里朗读《子虚赋》,那优美动听的文词,使李白人迷人神。开始,父亲以为他
  听不懂,后来父亲发现每当他朗读诗文的时候,李白便到父亲跟前,眼睛盯着父亲,
  认真聆听。有时竟随着父亲感情的起落表示悲欢。于是,父亲便留他在书房里一块
  学习,一块朗诵。幼时的李白几乎每天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
  在父亲的教育下,李白“五岁诵六甲”(指推算生辰年月的六十甲子),“十
  岁观百家”(指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十五岁开始学写文章和诗歌。他最早写的
  《惜余春赋》、《明堂赋》、《大猎赋》都曾受到文豪的重视。
  李白的进取精神特别强,他甚至有超过司马相如的抱负。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
  有学问的人,他下了很大决心,同一位好朋友住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里去,专心攻
  读,博览群书,钻研诗文书法。他在青城山,一连苦读了好几个年头,都不曾进城
  去闲逛一次。
  但是,少年时的李白,在学业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动摇的。他在四川眉州象耳
  山读书的时候,一度对学习的艰苦和紧张适应不了,曾想中途放弃学业,做一个自
  由自在、随意飘游的浪子。一天,他离开象耳山,正走到山下小河边时,遇见一位
  头发花白姓武的老大娘蹲在河边磨铁杵。李白好生奇怪,走上前去问大娘干什么。
  武大娘指着铁柞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以为老大娘在拿他开心,不相信老
  大娘的话,问道;“这么粗的一根铁杵,能把它磨成针吗?”老大娘意味深长地对
  李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心里不觉一怔,顿时感慨万分,
  独自一人在河边沉思了很久,从中得到极大的启发。于是,他又坚定地往山里走去,
  决心继续归山终业。
  从此,“铁杵磨成针”成了李白的座右铭。他始终以这种精神来要求自己“读
  破万卷书”。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后来做的诗,都能达到有如信手拈来、妙语天成
  的程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
  枣或走马现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
  业无高卑志当坚
  ——北宋诗人张耒吟诗教子
  北宋诗人张耒(1054—1114),13岁就能吟诗作对。17岁写了当时脍炙人口的
  《函关赋》。少年时,他就学于苏轼,颇得东坡居士的赏识。20岁中进士,历任秘
  书省正字、著作郎、史馆检校、起居舍人等官职。他为人正直,做官清明,而且还
  写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为了教育儿子张(禾巨)、
  张秸,以卖烧饼的邻居为榜样,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
  张耒的邻居是位卖烧饼的。他仔细观察卖烧饼人的苦难生活:卖饼人每日五更
  起床,沿街叫卖,哪怕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不间断。久而久之卖饼人的艰辛深
  深感动了诗人。他想,业过三百,行超三千,不论干什么,只要立志求远,不懈地
  努力,终究会成功的。为了教育儿子,学习卖饼人不畏艰难的品质,他写下了诚儿
  诗: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诗的大意是:月亮已经西沉,城头上积起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五更刚过天未明,
  卖饼人手捧饼盘走出家门,沿街叫卖。这时,大街小巷不见行人,而利箭似的刺骨
  寒风吹着卖饼人和他的饼盘。此时,他担心的倒不是自己身上衣薄寒冷,而是怕寒
  风吹凉烧饼卖不出去。一个有志气的人,不管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贵还是低下的,
  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决不能游手好闲、贪图安逸。
  对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超乎批评。
  ——朱贝尔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
  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
  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巴斯德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
  好男儿志在四方
  ——在母亲支持下,徐霞客游遍祖国万里山河
  徐霞客(1586—1641)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没落世家。家境虽然已经衰微,
  但是家中藏书却不少。尤其幸运的是,徐霞客有一位很好的母亲。母亲思想开朗,
  勤劳贤良,知书知礼,富有理想。全家的经济掌持和对子女的教育,都落在她一个
  人身上。
  徐霞客幼小的时候就开始听母亲讲历史故事,讲为人的道理,激起了他求知探
  奇的强烈愿望。一次,母亲讲《左传》,讲到“民生于勤,勤则不匮”的句子时,
  徐霞客说:“妈妈,我知道这其中的意思。”“说说看,看你理解得怎么样?”徐
  霞客解释说:“这是说,一个人无论织布、读书和做其他事情,最重要的是勤快,
  只要勤快,就什么都不会缺少的。”母亲听后满意地笑了。
  从此,徐霞客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在父亲的书房里精心读书。他读完整架整
  柜的书籍后,又把那些心里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
  籍,集中起来,反复阅读。进了私塾以后,他还经常把这些书揣在身边。他觉得从
  这些书里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使人心胸开阔,产生力量。
  后来,他决定放弃科举,绝于仕途,准备遍游祖国的山川。
  恰在这时,霞客的父亲去世了,身边只有一位年老的母亲,他实现宏愿的决心
  有些踌躇。母亲了解到儿子的心意,便鼓励说:“孩子呀,身为男子汉,应该志在
  四方,不能为了家庭的缘故而放弃自己的志愿,像一只因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
  辕上的小马狗。”为了激励儿子,母亲还亲手为儿子赶做了一顶“远游帽”,让他
  戴着踏上了征途。
  开始,霞客出游大都是在

回答2:

广义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这里的范围是相对的,小到邻里、单位部门,大到国家、世界,在其相对的范围为众人熟知的都可称之为名人。玩出了名堂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玩出了名堂名人故事一、贝尔与电话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玩出了名堂名人故事二、富尔顿与轮船
  美国发明家富尔顿,于1807年发明了新型水上运输工具——轮船,它迎来了人类水上航行的机械化时代。

  富尔顿生于美国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少年时代,他酷爱绘画,善于幻想。在他刚刚进入青年时期,就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富尔顿的爱好不仅在绘画上。他对搞科学发明兴趣更高;他在少年时代,就曾幻想制造一种不用人力和风力,便能自动在水上行驶的船只。渐渐地,他完全地陷入了这一幻想之中。

  有一天,他划着船在海上游玩。划累了,就坐在船舷上休息一会儿,在不知不觉中,他感觉到船儿游动起来。没有划桨,风平浪静,船儿为什么会游动呢?富尔顿蓦然看到自己伸在水中的双脚,由于他脚伸入海水之中不停地戏耍,起到了桨的作用,推动了船儿漂转。富尔顿高兴极了,他幻想一定要造出一只大船,船只由大轮子做桨推动行驶,所以富尔顿叫他的船为“轮船”。他又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若用蒸汽机带动这个大轮子,不就可以驱动船只向前航行了吗?

  1802年,富尔顿又来到伦敦学习绘画,但他仍把许多精力放在钻研科学技术上。使他走运的是,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

  1803年,富尔顿回到巴黎,在塞纳河上又建成了一艘船。可就在他准备试航的前一天,狂风将船打成两截,沉入了河底。富尔顿伤心极了,流下了眼泪。

  1807年,富尔顿回到祖国美国,他又造起一艘名为“克莱蒙特”号的轮船。人们把这个庞然大物看作是个怪物,把富尔顿看作是个疯子。富尔顿把各种奚落嘲讽丢在脑后。1807年的8月17日,“克莱蒙特”号正式下水试航。如潮水般的人群目睹着这个怪物。它长达40。5米,两侧各有一个大水车式的轮子,上面立着一个直冒黑烟和火星的大yan囱。。。富尔顿一声令下,船体徐徐离开船座向水中滑去,由富尔顿设计、瓦特亲手制造的发动机轰鸣起来,两侧的轮子转动起来拍打着河水,“克莱蒙特”号的远航开始了。

  富尔顿这次试航的成功,使人们深深认识轮船的威力。正式揭开了航运史上轮船时代的的序幕。尽管在富尔顿之前制造轮船的人,算起来不下10人,但世界却公认轮船的发明人是富尔顿。

  玩出了名堂名人故事三、列文虎克与显微镜
  列文虎克是荷兰人。他出生在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无钱治病,早早地去世了。在童年时代,他为了维持生活,便到处流浪奔波。在16岁那年,他到一家杂货店里当学徒,一天干12小时的活,天天累得疲惫不堪。可是,他很有志气,决不肯向苦难的命运低头。他想尽办法学习知识,学习本领。每到晚上,就在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刻苦认真地自学。

  这家杂货店的近邻,是一家眼镜店。列文虎克常常看到眼镜店的人磨镜片,他渐渐对镜片发生了兴趣。他一有时间就到眼镜店里观察磨制镜片,有时也试着磨一磨,这样就慢慢地掌握了磨镜片的技术。同时他也了解了什么样的镜片可以使人看的东西变大,什么样的镜片可以使人看远处的东西时看得真切。

  过了五六年的时间,列文虎克所在的杂货店倒闭了。列文虎克失业了,重又过上流浪生活。后来他找到了一份给市政府看大门的工作,生活才算稳定下来。他又有条件学习了。一方面刻苦自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精心细致地磨制镜片。这时他产生了一个愿望,就是要制造一个能够放大物品的仪器,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小东西。要创制这种仪器,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他用自己的双手,像“铁杵磨针”那样一点一点地磨着。失败了重新再磨,不知失败过多少次,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手上磨起过多少血泡,不知受过多少人多少次的讥笑,但是到最后终于取得成功,一块质量完全合格的高精度镜片胜利地完成了。

  镜片的制作成功,使列文虎克完成了他所设想的仪器的最基本的工作。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又把这高精度镜片装在了一块金属板上,还安上了调节镜片的螺旋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这种仪器的极大成功,列文虎克成了显微镜发展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在磨制镜片方面有精湛的技术(他磨的镜片能放大300倍),还有他在创制显微镜时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列文虎克显微镜的问世,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打开了大门,开辟了人类征服传染病的新纪元。

回答3:

在很多人的人认为“玩”这件事不得容忍,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玩”出来的!有很多很多,比方:显微镜、飞机,蒸汽机等等。

纵观千百年,因“玩”出名的可不少,差不多都是从司空见惯的物品上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

显微镜,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科学仪器,在很多人的家中也有,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它也是被“玩”出来的。它是1632年被列文虎克发明出来的。当时,他的工作也十分的空闲,于是,他经常在他工作没有事的时候磨镜片,他常常边看大门边磨,做成了放大镜。他突然突发奇想,如果把它们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于是他便把两个镜片重合起来,看见了自己手上的皮肤,有了这一惊人的发现,随后他又用这两片镜做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电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电话也是被“玩”出来的。一天,戴尔的助手托马斯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听到了从邻居家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从而进一步的试验,1876年的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您过来!我找你有事!”在实验室中听到了召唤的沃森助手,像发了疯一般,急忙飞快地冲出实验室,奔向了贝尔向他喊话的寝室去。一路上,他一直在大叫着:“我听到了刚刚贝儿在叫我!我刚刚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我们在玩的同时,还需要抱有好奇心,还要善于思考。那么,让我们一起善于“玩”,一起玩儿出名堂吧!

回答4:

玩出了名堂名人故事一、贝尔与电话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回答5:

中外名人玩出名堂的事例有哪些写回答
17在很多人的人认为“玩”这件事不得容忍,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玩”出来的!有很多很多,比方:显微镜、飞机,蒸汽机等等。纵观千百年,因“玩”出名的可不少,差不多都是从司空见惯的物品上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显微镜,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科学仪器,在很多人的家中也有,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它也是被“玩”出来的。它是1632年被列文虎克发明出来的。当时,他的工作也十分的空闲,于是,他经常在他工作没有事的时候磨镜片,他常常边看大门边磨,做成了放大镜。他突然突发奇想,如果把它们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于是他便把两个镜片重合起来,看见了自己手上的皮肤,有了这一惊人的发现,随后他又用这两片镜做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电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电话也是被“玩”出来的。一天,戴尔的助手托马斯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听到了从邻居家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从而进一步的试验,1876年的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您过来!我找你有事!”在实验室中听到了召唤的沃森助手,像发了疯一般,急忙飞快地冲出实验室,奔向了贝尔向他喊话的寝室去。一路上,他一直在大叫着:“我听到了刚刚贝儿在叫我!我刚刚听到了贝尔在叫我!”……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我们在玩的同时,还需要抱有好奇心,还要善于思考。那么,让我们一起善于“玩”,一起玩儿出名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