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冬天,从阿尔卑斯山上袭来的寒风锋利如刀。
那一个夜晚,舒柏特(1797-1828)从小学校练完钢琴回家。舒柏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每天只好到小学校练琴。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啊,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舒柏特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他跟自己学过音乐,和自己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自己还要一贫如洗。夜这么深了,小男孩没有回家,还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舒柏特一眼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什么东西,那是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舒柏特立刻明白了,小男孩是要卖掉这两样东西,可是站到现在还没有卖出去。谁会买一件太破旧的衣服和一本没什么用的书呢?童年的舒柏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舒柏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正抬起头,那双充满忧郁和无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撞,他看见孩子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枯寂的街头,浓重的夜色和凄凉的寒风,把他们两人吞没了。 舒柏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并没有多少古尔盾。舒柏特是个贫穷的音乐家,他作的曲子卖步不了多少钱,只好靠教授音乐谋生。他自己甚至连一件外衣都没有,只好和同伴合穿一件,谁外出办事谁穿。有时候,连买纸的钱都没有,他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我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他确实穷得很出名。 舒柏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古尔盾交给小男孩,对孩子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说罢,他拍拍孩子的肩膀。 孩子看看手中的钱,他知道那本书值不了那么多古尔盾。他又望望舒柏特,一时说不出话来。 舒柏特安慰孩子说:“会回家吧,夜已经很深了。” 孩子转身就跑了,寒风撩起他的衣襟,象鸟儿扑扇着快乐的翅膀。他很快又回过头冲舒柏特喊:“谢谢你,老师!” 舒柏特看着孩子边跑边不住地回头冲自己挥手,一直到孩子的身影消失在夜雾渐起的小街深处。 舒柏特也要回家了,他边走边随手看着那本旧书。忽然,他看到书中的一首诗,立刻被吸引住了,禁不住站在路灯下仔细读起来,居然情不自禁地朗诵出声儿——
少年看见红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少年说我擒你回去,
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
使你永远不忘记,
我决不能答应你!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粗暴少年动手擒,
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刺痛他的手,
悲伤叹息美没有用,
只得认他摧残去。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不知怎么搞的,蓦然之间,寒冷的风和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柏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浓郁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一段清心而亲切的旋律,就这样从浓重的夜色中,从苍茫的夜空中,从寒冷的夜风中飘来,在舒柏特的心里泛起如花的涟漪。他的心中充满芬芳和一天的星光灿烂。 舒柏特加快步伐,向家中走去,走着走着,被这旋律激动囊挟着,禁不住跑回家,立刻拿起笔和五线谱,把这段美妙的旋律写了下来。 这就是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那一年,舒柏特才18岁。
——(摘自肖复兴的《设想舒柏特》)
18岁那年,一天午后,他拿起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来读,忽然心情激荡,一小时后,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魔王》诞生了。这首名曲,立即轰动了维也纳,使他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舒柏特只活了33岁,但他一生却写了634首艺术歌曲。此外,他还写了8部交响曲、一些重奏、奏鸣曲,即兴曲和其他音乐作品,《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世人所赞赏。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很崇拜贝多芬,1822年,舒柏特带着新发表的作品去见贝多芬,恰好贝多芬出去了。后来贝多芬在病中发现这首曲子,说“这作品充满了神奇的火花”。可是,当舒柏特再去拜见贝多芬时,贝多芬已病危不能说话了。舒柏特临终时要求亲友将他葬在贝多芬旁边,现在他俩的铜像并立在维也纳广场上。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第八号交响曲 《未完成》 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