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30回 读书笔记

2024-12-20 18:07: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聊生。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榜文前,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为国效力之心,于是结为异姓兄弟,投了刘焉。在与黄巾军的对阵中,三兄弟各显非凡的才能,两番大败黄巾军,救了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因三人白身而轻视三人,张飞欲杀董卓为刘备劝止。同破黄巾的朱~、孙坚等人都有封赏,唯独刘备被冷落,仅得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借机索要贿赂。因刘备不从而欲存心陷害,张飞得知后怒鞭督邮,三人被迫弃去职位,投了刘恢。不久参加平定鱼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平原令,开始有了一支人马。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然而十常侍专政,皇宫内预伏极大危机。何进不听曹操进言,终为十常侍诱杀。此时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而何进调外兵入京,致使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董卓进京后诱吕布,杀丁原,逐袁绍,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残暴有如商纣。司徒王允借寿诞之引,召集满朝公卿商议,曹操自告奋勇前往行刺,为董卓发觉,危急中献上自王允处借来的七星宝刀而脱身。

接着董卓开始对曹操进行追杀,曹操逃至中牟县为当时县令陈宫所获。陈宫义释曹操,并弃官随之离去。途经曹操之亲戚吕伯奢家时,因误会而杀害吕伯奢一家,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语。陈宫愤怒,独自离开。曹操只身前往陈留,散尽家资招蓦兵马,亲友皆来相投,亦有了一支人马。曹操更写信给袁绍,并会齐中原豪杰。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声势浩大。而初次交手,便出现了内部问题,预示其不能成功的结果。

董卓那里,派出大将华雄,斩去十八镇诸侯多位上将,关羽自告奋勇却因自身的地位而为众诸侯所叱,唯曹操赏识人材,斟热酒令出战。酒尚温,关羽已斩华雄而回。随后大将吕布骑赤兔马亲出虎牢关,袁结亦派八路诸侯迎敌。众诸侯难敌吕布之勇,危难时候张飞救下公孙瓒而与吕布交手。因吕布奇勇,关羽、刘备先后出战,最终吕布不敌,败退虎牢关。八路诸侯乘胜出击大获全胜,曹操暗中犒赏刘关张。

因十八路诸侯势大,董卓放弃洛阳而迁献帝于长安。盟军入洛阳后各怀异心。孙坚拾得传国玉玺而与袁绍反目,独自退回江东时遇荆州刘表拦截。曹操与袁绍失和,愤怒离去。诸侯之盟即解,而且彼此火并。磐河处,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时独自落败为一小将军赵云所救。自此赵云投于公孙瓒帐下,然而公孙瓒却不能用其才。此时,诸侯亦多有死于战场之上者,江东孙坚亦丧于刘表之手。

长安,董卓因诸侯之败,而俞发专政且残暴不仁。王允利用歌岐貂蝉设连环计,使吕布与董卓反目成仇。最终董卓被吕布杀于受禅台上,然而王允亦为董卓部将所杀。

奉立天子·擒杀吕布

董卓死后,中原大乱,军阀混战之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讨伐,编制了“青州兵”,当然与此同时曹操势力再次扩大。然而曹操父曹嵩死于徐州,为报父仇,曹操借机征讨徐州,并下令屠城。徐州太守陶谦向北海孔融求救,孔融又到平原找到刘备。刘备去公孙瓒处借了兵马与赵云,前往徐州助阵。

在曹操报仇的同时,吕布、张邈采纳陈宫之言,袭了兖州,曹操被迫回战吕布。濮阳城中一战,曹操险些丧命。而刘备处,陶谦三让徐州,使曹操费力征讨不得的徐州为刘备唾手而得。

长安处董卓残部发生内讧,曹操入长安救驾,借机将献帝劫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独揽。与此同时,江东孙策利用亡父孙坚留下的传国玉玺,向袁术借了兵马,逐渐平定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奠立了日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吴国基业。袁术得了玉玺,即刻称帝。

吕布兵败投了刘备,却趁刘备征伐袁术之机夺了徐州。刘备只得暂居小沛。在刘备与袁术两家求助之际,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不久刘备又为吕布所迫,投了曹操。曹操先后三次征伐张绣而未果,张绣自行投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讨伐吕布,苦战日久未果。而吕布却因内患陈登,且惑于妻妾之言,终为曹操所擒。白门楼上,刘备一语将吕布致死。同时曹操也怒斩高顺,泪别陈宫,义降张辽。吕布既定,曹操势力更加扩大。

内阁密诏·千里独行

朝延上,曹操更加作威作福,许田打围之时对献帝无礼而为许多人所愤怒。皇帝密召国舅董承入宫,授以衣带诏,教图曹操。西凉马腾与刘备最终亦参与此谋。刘备参与后为避曹操嫌疑,在园中种菜却为曹操叫去赏梅。曹操煮酒论英雄令刘备吃惊,以畏雷之说巧妙掩饰。不久刘备即借剿灭袁术之机脱身,袁术与刘备交战,死于军中。

皇宫内,衣带诏事发,董承等皆遇害。曹操派兵征讨刘备,刘备大败而与张飞失散,投了袁绍。关羽被困下邳,曹操爱其才,遣张辽说降,为保刘备家眷,关羽与曹操约法三章而降。

在曹操处,关羽受到非常人的待遇,且得了吕布所骑赤兔马。在刘备唆使下,袁绍起兵与曹操交战于白马,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了曹操白马之围。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关羽离开许都,前往河北。临行时挂印封金,令曹操即憾又赞。关羽一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几经周折,最终于张飞,刘备聚于古城。又因公孙瓒兵败自焚,赵云独自一人云游四海与刘备相遇,自此终身为刘备爱将,情义比桃园。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江东孙策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伤,更因受于吉之气而身亡。孙权坐领江东,承父兄基业,与曹操修好。

袁绍得知后起大军七十万伐曹操,曹操起七万兵相迎,战于官渡(此时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几经挫折却始终坚持。袁绍谋士许攸进言而不为所用,因而来投曹操,并献火烧乌巢之计。一夜大火,袁绍势力大衰。仓亭处曹操再破袁绍,最终袁绍吐血而亡。刘备趁火打劫,自汝南起兵攻曹,却为曹操打败,投了荆州刘表,驻守新野。大小数战,曹操终攻克冀州,然而郭嘉病故。临终时献密计,使曹操短期平定了辽东。自此北方已尽属曹操。

三顾茅庐·荆襄之变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荆州处,因刘表次子娘舅蔡瑁与刘备争权,而两番设计陷害刘备。刘备跃马檀溪,大难不死,行至水镜庄上,得水镜先生司马徽点拔,闻卧龙、凤雏之说。次日路遇毛遂自荐的徐庶,即刘备军中的第一位军师。曹军进犯,徐庶大败曹军,展露的大才为刘备大开眼界。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徐庶赚至许都,徐庶临行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即卧龙先生,并许下了终生不为曹操设计之誓。

自建安十二年秋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刘备三顾茅庐,寻访诸葛亮。诸葛亮大为感动,在隆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道破天时、地利、人和之玄机,最终出山辅佐刘备,成为一代贤相。

博望坡、新野城两次火攻,诸葛亮大破曹军。刘表病逝,蔡瑁暗里拥立幼子刘琮,并将荆襄九郡献了曹操。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下追赶刘备。刘备被迫携民渡江,饱经挫折屈辱。赵云为救幼主刘禅,在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中七进七出,闯下一世英明。同时张飞大喝长坂桥,又使曹营许多将士从此闻风丧胆。在关羽、诸葛亮与刘表长子刘琦的接引下,刘备入了江夏。

赤壁之战·火烧曹兵

赤壁之战这一部分为全书中非常精彩的一段。

曹操书信至江东,威胁孙权投降,共擒刘备。孙权派鲁肃过江探虚实。诸葛亮借机入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终于使得孙权决计破曹操。在柴桑,周瑜起五万兵,与曹操八十三万大军隔江对峙。水上交战,曹军失利,蒋干去东吴军营劝降周瑜,却中周瑜反间计,误盗周瑜伪造的书信而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曹营中仅有的两名深懂水战之将。在东吴军营,周瑜深恨诸葛亮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使诸葛瑾劝降诸葛亮未果,即起心害之。两番斗智,均为诸葛亮胜出。第二次的“草船借箭”,更是使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定下火攻之策。为火烧曹军战船,老将黄盖行苦肉计,惨被棒疮;阚泽去曹营献诈降书,又遭到曹操恐吓。蒋干再次过江,周瑜安排江东隐居的凤雏先生庞统随之回曹营,巧授连环计,教曹操将战船全部连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借机去七星坛祭风,实则逃离东吴,回到江夏,智算华容。三江口处,黄盖前往诈降。是夜东南风大起,曹操水寨一片火海,一夜之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所剩无几。逃命过程中又遭到赵云、张飞与关羽三次堵截。最终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使得曹操逃至南郡。败阵的曹操,对郭嘉怀念不已。

三气周瑜·大战马超

周瑜乘势到南郡,与曹仁交战,中曹操之计而重伤。诸葛亮坐收渔利,夺下南郡。不久又陆续攻占荆襄诸郡。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周瑜又定下美人计,诱刘备过江,与孙权之妹孙尚香成亲,以此为饵扣押刘备。赵云受诸葛亮密技,一次次粉碎周瑜的计谋。次年刘备逃回荆州,周瑜追至,中诸葛亮之计,更为荆州士兵取笑,箭创复发。回柴桑后定下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再次为诸葛亮识破。回柴桑后性命垂危,高叹“既生喻,何生亮”而亡。诸葛亮又去吊孝,打破两方之间的尴尬,并为刘备寻得副军师庞统。

西凉马腾为曹操诱入长安而遭害,其子马超率军与曹操交战。曹操割须弃袍,夺船避箭,几次遭遇凶险。贾诩为曹操定离间之计,最终大破马超。

夺占西川·合肥会战

益州刘璋处,别驾张松密画西川图本欲献曹操,却为曹操不喜,而终被逐出。回川时受刘备盛情款待,感动不已,终为刘备献上取西川之说。张松回川之后,刘璋又纳其谋,接刘备入川抵挡汉中张鲁。刘备入川后与刘璋反目成仇,交战之中,孙尚香被孙权派人骗回江东,而副军师庞统也死于落凤坡。

诸葛亮与张飞两路军入川,将荆州交于关羽,并嘱之“东和孙权”。张飞从小路出发,义释老将严颜,一路顺利入川与刘备会合。诸葛亮到达后,定计擒获川中大将张任。此时西凉马超几经周折投于张鲁帐下,因唇亡齿寒之说,张鲁派马超、马岱解西川之围。葭萌关张飞两番大战马超未分胜败,诸葛亮定计,收降了马超。西川终为刘备攻占。

在江东,孙权令诸葛瑾入川讨荆州未果,鲁肃为孙权所迫,设鸿门宴邀关羽过江,欲逼还荆州。关羽单刀赴会,以其非凡的胆识,挫败了这一谋划。

在许昌,曹操诛杀密谋害己的伏皇后等人,又平定了汉中。为报赤壁之仇,曹操两次起兵与孙权交战,合肥会战,双方互有胜败。最后孙权作书劝退曹操,曹操也知江东一时不可得,两方罢兵。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进位魏王,采纳贾诩之言,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不久因故与奇人左慈相遇。左慈用奇门之术捉弄曹操,终使曹操患病。曹操召来平原管辂卜周易,管辂巧妙为曹操作了解答。五位汉臣欲图曹操亦未能成功,最终惨死。

巧取汉中·痛失荆州

张飞起兵攻瓦口关,大战张合,最终胜利。诸葛亮又智激黄忠,使其两番建立奇功。天荡山一役,黄忠斩了曹操爱将夏侯渊。曹操起兵报仇,大军闻赵云之声而丧胆。进兵过程中曹操借故杀害了一向与自己有隙的杨修。诸葛亮几番设计,使曹操兵退斜谷,至此东川亦为刘备所得。

刘备据两川之地,自立为汉中王。曹操与东吴密谋图荆州,关羽未遵诸葛亮“东和孙权”之说,以致东吴与曹操联合。于禁、庞德与关羽交战,关羽大战庞德,水淹七军,取得一生最后的业绩。因中曹仁暗箭,右臂中毒,神医华佗赶到为关羽刮骨疗毒。

然而正当关羽带伤与徐晃交战的同时,东吴陆逊巧妙利用关羽狂妄自大,定下了取荆州之计。吕蒙白衣渡江,袭了荆州。痛失荆州的关羽被迫败走麦城,终为孙权所害。在玉泉山,关羽灵魂显圣,为神僧普净点化而顿悟,飘然离去。不久吕蒙为关羽附体而亡(此时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孙权将关羽首级献于曹操,曹操为关羽吓倒,自此便寝食不安。为建新宫,曹操持剑去砍洛阳城内一神树,树干喷出血来,曹操患重病,危在旦夕。找到神医华佗,却疑之有害己之意而将其拷打至死。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

汉室末路·夷陵之战

曹丕当权后,折服了前来争王位的曹彰。又欲害曹植,逼其作诗。曹植七步成诗感动曹丕。在蜀军,刘备义子刘封因不曾发兵救关羽,借故为刘备处死。

曹丕承父之业,威望日高,帐下文官逼迫献帝让出帝位,自此东汉灭亡,魏国建立。蜀中刘备得此消息,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亦自称为帝,封诸葛亮为丞相。称帝后的刘备,即下令起倾国之兵伐吴,为关羽报仇。张飞因思念关羽,酒后使性鞭士卒而为士卒所杀。

孙权吴奈,作书降魏受了九锡。曹丕欲坐观其变,并未发兵。吴蜀交兵,孙权失利,折去许多大将,而西蜀黄忠也中箭身亡。吴将潘璋持关羽的青龙宝刀遇关公显圣,为关羽之子关兴所杀。

刘备攻至~亭时,仇人尽已诛却,而贪心不足,欲就此机灭吴。孙权启用儒将陆逊,并赐宝剑先斩后奏。因刘备不懂兵法,扎营之时犯兵家大忌,陆逊纵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逃命过程中为赵云所救。陆逊追刘备,误入诸葛亮所布石阵,为黄承彦所救,因而深服诸葛亮之才。

曹丕趁火打劫,乘机征吴,陆逊早有防备。大将徐盛用火攻破了魏军。魏国名将张辽在此役中身亡。

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危,临终时托孤于诸葛亮,并嘱之不可重用马谡。刘备死后,诸葛亮立刘禅为帝,因感刘备知遇之恩,全力辅佐幼主。魏国曹丕得知,有伐蜀之意,司马懿献五路下西川之策,诸葛亮坐镇成都,安居平五路,又派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修好。此后吴蜀再未交兵。

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亲率五十万大军,采用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之策深入云南。擒了孟获后因其不服而释放,此后蜀军渡过泸水,多次与孟获交战,克服重重困难,直抵乌戈国,先后对孟获七擒七纵。最终孟获感恩,誓不再反,南方之乱平息。

此时魏主曹丕已经病逝,曹睿继位,重用深有谋略的司马懿。诸葛亮用马谡之谋,设离间计使曹睿削了司马懿兵权。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为继承刘备遗志,上《出师表》请求伐魏。魏驸马夏侯~为主将出战,屡为蜀兵所败。年逾七旬的老将赵云更建奇功,力斩五将。后诸葛亮定计收取西三郡,又收降了魏将姜维,使之成为自己的爱徒。曹睿联合羌王彻里吉共同进兵,诸葛亮乘雪大破羌兵。

魏将孟达欲同诸葛亮里应外合献城,此时司马懿复职,直抵新城。孟达事败,死于城下。与魏军交战,街亭成为关健。马谡自告奋勇立军令状,去守街亭,却因不能活用兵法,更兼盲目自大,痛失街定。司马懿兵至西城,诸葛亮定空城计暂退魏军,随后大军撤回汉中,第一次伐魏宣告失败。为正军令,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久老将赵云病故。

此后,直至蜀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诸葛亮又四次伐魏,然而国力衰微,君主无能,且后方用人不当,每一次都是以偌大的遗憾宣告失败。

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初战即败。接着用奇计困司马懿于上方谷,欲火烧司马懿,不料天降大雨,其计不成。此后越发病重,将后事嘱托完毕,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仍遗计用木雕吓退了司马懿,又使马岱斩了造反作乱的大将魏延。在此期间,东吴孙权也称帝。

司马专政·九伐中原

魏曹睿后期,政治开始衰落。曹睿下令拆承露盘更是天人共怒。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出兵剿灭。曹睿病危,将曹芳托付于司马懿而病逝。曹睿死后,司马懿诈病嫌曹爽,夺了曹爽的兵权。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独揽朝政,魏国名存实亡,大权尽归司马氏之手。后高贵乡公曹髦在位,司马师病故。曹髦因对司马昭由惧到恨,驱车率众臣与司马昭决斗,反被司马昭杀死。

蜀将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出兵伐魏,与魏将邓艾对战。前后九次,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败,姜维亦曾经将司马昭困于铁笼山,因山泉突涌而未能困死。然而最终姜维没有取得任何显著成果。朝庭里,诸葛亮死后,蜀主刘禅更加接近宦官,不理朝政,国势日趋衰危。此间吴帝孙权病逝,其后的孙亮、孙休为孙峻、孙~所控制,吴宫内多次发生干戈。孙休竟险些丧于孙~之手,幸得老将丁奉相救。丁奉死后,东吴更加衰败。

偷渡阴平·三分归一

于蜀将姜维第九次伐中原期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分兵入蜀。钟会终夺取汉中,在定军山遇诸葛亮显圣,嘱其不可妄杀生灵。邓艾与生命作赌,偷渡阴平小路,最后成功。在那里发现了诸葛亮生前题字,由衷地赞叹诸葛亮之才,感慨因不能相遇而遗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孙诸葛尚死守绵竹,最终殉国。刘禅第五子刘堪自刎于先帝庙。刘禅投降,于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国灭亡。

姜维知蜀国灭亡,假意投降钟会,两人合谋除掉了邓艾。然而举事之时,由于机谋泄露,钟会死于殿上,姜维亦自尽身亡。一番巧计,成为虚话。

蜀国灭亡之后,司马昭病逝,司马炎废曹奂而自称为帝,国号大晋。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魏国灭亡。

此时的吴主孙皓残暴不仁,几甚于董卓。司马炎派羊祜征吴,而羊祜与陆抗虽两军对峙,却成了知音。羊祜病危时向司马炎荐杜预,陆抗死后,陆预率兵伐吴,最终吴主孙皓投降,三分天下,合归一统。此时为晋泰康元年(公元280年)。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回答2: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三国志》

纪传体史书。西晋陈寿撰写。刘宋裴松之注。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受学于同郡史学家谯周,治《尚书》、《春秋》三传,精于《史记》、《汉书》,仕蜀汉为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入晋,张华爱其才,举孝廉,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晋书·陈寿传》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传世著作有《三国志》65卷、《益部耆旧传》14卷(原10篇,《说郛》录存1卷)。此外有《古国志》50篇、《释讳》、《广国论》等,又辑《诸葛亮集》24篇,均佚。 《三国志》分《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三国时期60年间的历史。最初三书单行,至北宋始合刻为一,并改称《三国志》。后世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陈寿撰《三国志》之前,魏国已有官修的王沈《魏书》和私撰的鱼豢《魏略》两种史书,吴国也有官修的韦昭《吴书》,为陈寿撰史提供了便利条件。唯蜀汉可据的文献不多,但寿本蜀人,留心蜀事,熟悉蜀汉掌故,终亦裒辑成书,完成了这部“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的三国史。自此书一出,其他三国诸史尽废。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有“纪”而吴、蜀无“纪”,这是因为此书写成于西晋,晋受魏禅,所以奉魏为正统。不过陈寿并未因此就对各方人物任意抑扬褒贬,他还是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断。比如书中评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评刘备是“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评孙权是“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 《三国志》文章简略,因而总的来看,不如《史记》那样气势磅礴、精美生动,也不如《汉书》行文严谨细密、周备明晰,不过有一部分传文,也还颇见精采,如《诸葛亮传》,选取主人公一生的几个关键事件——隆中对、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加以重点叙述,基本上写出了诸葛亮忠诚款至、鞠躬尽瘁的风范和品格。又如《张昭传》、《周瑜传》、《张辽传》等都以简约的文笔写出了人物的个性,颇有动人之处。 陈寿撰《三国志》毕竟还受到史料不足的限制。如全书无表、志,就是文献不足的缘故。魏国文士丁仪、丁□无传,建安七子徐□、刘桢等五人仅附书于王粲传后,寥寥数语,三国名医张仲景无传。因此,正如裴松之所说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东晋以后,旧史料陆续发现,至刘宋文帝时,裴松之奉命为之作注。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览坟籍,立身简素,曾任国子博士、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等职。著有《三国志注》、《晋纪》等。 裴松之注《三国志》,“上搜旧闻,傍摭遗逸”(《上〈三国志注〉表》),“兼采众书,补注其阙”(刘知几《史通·正史》),意在增补事实,考订是非。《四库全书总目》称“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裴注博引群书达200多种,分量超过原书三倍,后世或讥其“繁芜”,但它的长处,在于网罗繁富,凡六朝文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 《三国志》及注所记录的历史故事,1000多年来在民间广泛地传播着,对后世文学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唐李商隐《骄儿》诗,描写儿童模仿张飞、邓艾的形象作游戏;北宋说话人以“说三分”(讲三国故事)为重要内容;元代出现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如《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到明朝初年,罗贯中又进一步加以艺术创造,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以《三国志》为依据,在史实的基础上又加虚构。此外取材于三国故事的绘画、雕塑等也屡见不鲜。 《三国志》以中华书局标点本最为通行。清王仁俊有《三国志佚文》一卷,收入《经籍佚文》丛书。近人卢弼有《三国志集解》。

回答3:

第五十回 曹文明用语从赤壁逃脱,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使得曹文明用语部下士兵又折伤大半。曹文明用语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文明用语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文明用语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文明用语。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军攻打荆州南郡,与守将曹仁对垒。曹仁故意弃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却在敌楼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坠马,被众人救回。周瑜用计赚曹仁前来劫营,正欲乘虚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荆襄都已落入刘备手中,周瑜气得箭疮发作,倒下马来。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鲁肃前去向刘备索要荆州,诸葛亮说要等到公子刘琦百年以后才能交换荆州。刘备用马良之计,攻打荆南四郡,诸葛亮设计先占了零陵,又派赵云前去攻打桂阳郡,太守赵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关羽攻打长沙郡,与大将黄忠展开大战。因为二人对敌方留情,使得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所杀。孙权攻打合淝,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慈战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将刘备赚至东吴,欲用美人计困住刘备,但赵云用诸葛亮之计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刘备得到孙权继母吴国太的认可,吴国太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备。
第五十五回 周瑜设计将刘备软禁在东吴,赵云用诸葛亮之计假称荆州告急,刘备带孙夫人一同回荆州。孙权、周瑜分别派兵拦截,但都被孙夫人喝退。诸葛亮在江边接应刘备上船,令军士高声羞辱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邺城的铜雀台完工,曹文明用语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刘备、诸葛亮对前来索要荆州的鲁肃说必须取得益州之后才能归还荆州。周瑜欲以劳军为名袭取荆州,但计谋被诸葛亮识破,安排四路大军等待周瑜部队到来。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诸葛亮前去柴桑吊丧,回程中遇到庞统,诸葛亮告诉庞统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刘备。刘备因为庞统容貌丑陋,将他派往耒阳县处理事务。张飞前去耒阳县视察,发现庞统非凡的才能,终于使庞统受到刘备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马腾被曹文明用语杀害后,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攻打长安、潼关,曹文明用语与战不利,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几乎丧命。
第五十九回 马超与曹文明用语手下猛将许褚交锋,不分胜负。曹文明用语用贾诩之谋,设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终韩遂被马超砍断手臂,但马超也受到曹文明用语大军的攻击,逃往羌中。韩遂率众投降曹文明用语,被封为西凉侯。
第六十回 益州牧刘璋派使节张松前去结连曹文明用语,但张松却反被曹文明用语赶出许都。刘备派部将迎接经过荆州的张松,张松感激刘备之恩,临走之前将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图本献给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第六十一回 孙权派周善前往荆州取孙夫人和阿斗往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赵云追赶周善的船队,夺回阿斗。曹文明用语加封魏公,受九锡,率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击败。孙权送给曹文明用语一封书信,曹文明用语收到信后退兵。
第六十二回 刘备用庞统之计,袭取涪水关,斩杀守将杨怀、高沛。刘璋派张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夺黄忠之功,破坏预定的计划,导致战败。黄忠救了魏延,斩杀川将邓贤。
第六十三回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射杀。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两路前往西川,留关羽镇守荆州。张飞途经巴郡,用奇计生擒巴郡太守严颜,严颜坚决不降,张飞钦佩严颜的志气,以礼相待,并且用严颜的部队为先锋,提前到达涪水关。
第六十四回 诸葛亮随后也来到涪水关,定下计策生擒川将张任,张任誓死不降,被刘备下令处斩。马超借西羌兵攻打凉州,杀太守韦康,韦康部将杨阜假意投降马超,暗地联络姜叙、梁宽、赵衢,里应外合攻破马超,马超妻小均被杀。
第六十五回 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受刘璋之托派马超前去营救刘璋。马超与张飞大战一整天,不分胜负,诸葛亮派人前去贿赂张鲁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诬告马超欲谋反,使得马超进退两难,刘备趁机劝降了马超,在马超的辅助下攻取了益州,刘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鲁肃定计请关羽渡江赴会,意在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最终使得鲁肃之计毫无效果。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文明用语,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文明用语下令处死。
第六十七回 曹文明用语率兵攻打张鲁,收服张鲁大将庞德。杨松收受曹文明用语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文明用语。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第六十八回 曹文明用语平汉中之后,率部前来援助张辽,孙权与战不利,陈武、董袭阵亡,孙权不得已向曹文明用语求和。道士左慈来到邺都,施展法术戏弄曹文明用语,曹文明用语大怒,欲处斩左慈,却被左慈的术法吓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辂受曹文明用语的邀请来到许都,预言曹文明用语将会在定军山损一大将。少府耿纪等五人决定在正月十五夜谋杀曹文明用语,但被曹文明用语部将发觉,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刘备进军汉中,张飞与曹将张郃对垒,智取瓦口关三寨,使得曹军损失惨重。黄忠自告奋勇前去迎战张郃,张郃被迫逃往天荡山,黄忠进兵天荡,斩杀守将韩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相持,采用了法正“一张一弛”之计,斩杀夏侯渊。曹文明用语率军前来报仇,黄忠被围,赵云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又命营寨中偃旗息鼓,独身一人在寨门外阻挡曹军。
第七十二回 刘备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主力部队,曹文明用语退守斜谷,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文明用语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文明用语斥为惑乱军心,将杨修处斩。刘备乘胜追击,曹文明用语不得已撤回许都。
第七十三回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与曹文明用语名爵相等,又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大将。关羽得到刘备指令,进取襄阳,乘胜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曹文明用语派于禁前去救樊城,使庞德为前部先锋。于禁恐庞德立功,屡次阻挠庞德的追击。于禁在罾口川下寨,被关羽决水淹寨,于禁统领的七军全军覆没,于禁被擒,庞德被斩。
第七十五回 关羽在攻樊城时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为关羽刮骨疗毒。东吴吕蒙用陆逊之计,使关羽不设防荆州,吕蒙率领军士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曹文明用语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将糜芳,南郡也落入东吴之手,关羽被迫退守麦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发兵。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不从。
第七十七回 孙权在麦城小路设伏,关羽、关平被孙权所擒,均被斩。关羽阴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净点化,自此常在玉泉显灵。孙权将关羽首级转送给曹文明用语,曹文明用语将关羽以王侯之礼埋葬。
第七十八回 刘备欲进兵东吴问罪,诸葛亮苦谏方止。曹文明用语命华佗医治自己的头风病,华佗说必须砍开头颅才能去根,曹文明用语大怒,将华佗囚于狱中。不久华佗身亡,曹文明用语病势转重,对众臣吩咐身后之事后,长叹而死。
第七十九回 曹丕继承王位,因为弟弟曹植不来奔丧,下令拿下问罪,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作七步诗痛斥曹丕的不仁。廖化劝刘备处斩刘封、孟达,不料走漏了消息,孟达降魏,刘封率部与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第八十回 曹丕在众臣劝谏之下,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

回答4:

高尔基名著<<童年>>读书心得一篇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Z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写这个就行

回答5: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
好句摘录:
我简直吓坏了,呆呆地占在那里,就象挨了一个晴天霹雳。
看到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惧置之度外。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看到这种暴行,一定不放过他们!
好段摘录:
这里地上结满了许多瓜类,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数有大,还有黄灿灿的柠檬。我顺着果园的斜坡望去,到处是一片清新翠绿的美景,这是我心里充满了喜悦,顿时感到自己成了这块富饶的土地的无可争辩的主人。
不料忽然有一个声音叫我的名字:“鲁宾逊,可怜的,鲁宾逊,你到什么地方去啦?”我从万分惊疑中醒来,定眼一看,原来是“波儿”在叫我,使我分外高兴。“波儿”嘴里那些带点忧伤调子的话都是我平时教它的。现在我劫后余生,它又飞到我手上,亲切地重复着那些它并不太懂的话语,使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你们要是看到我用饭的情景,一定会羡慕不已:我俨然是全岛的君王,一个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儿”仿佛是我的宠臣,只有它才有权跟我说话,我那只狗仿佛是一位又老又忠实的臣子,而那些猫呢,则像顺民一样分坐在两边。尽管我在岛上有无上的权威,可是实际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时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会哑然失笑。
1.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2.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德没事。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却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得东西感到不满组,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得东西缺乏感激之心。
3.……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4.我在海上漂流了这么多天,实在够了,正好安安静静地休息几天,把过去的危险回味一下。
5.一个人时时期待着祸事,比遭遇到祸事还要苦些,尤其是当一个人无法摆脱这种期待,这种担惊受怕的心情的时候。
6.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7.一般人往往有一种通病,就是对于上帝和大自然替他们安排得生活环境经常不满。照我看来,他们的种种苦难,至少有一半是这种通病造成的。
8.造物主在统治人类的时候,把人类的认识和知识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实在是无上的好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三国鼎立的故事,这本书里体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洞察力和维护皇室正统的思想局限。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纷繁错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特点,他们的故事发人深省,他们的命运牵动着我的心情,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作者对人物刻画的匠心独具之处。我总是忘不掉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为救少主不顾自身的安危,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啊。我还忘不掉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心,就这一点就需要我好好学习。虽然最后的结局违反了我的期望,但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水浒传
水浒传写的是宋朝一次豪侠起义的故事。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就是因为水浒传会让年轻人激情燃烧,压不住自己的火气。这话说得真是没错。书中的一些人物真是耳熟能详。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我被鲁智深的正义感震撼了,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暗地为鲁智深呐喊助威。再比如林冲蒙冤入狱,发配边疆,这一段看得我是咬牙切齿,真想把高球从书里拉出来教训一顿,同时也为林冲这样一位好汉遭遇毒手而连连叹息。这本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我从中看到了一种正义感,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水浒英雄一样心中充满正义感。

西游记
西游记写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说的是孙悟空如何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普度众生。这本书真是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中的故事小的时候在一些电视剧里已经了解了一些,现在一看,才突然觉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这本书的前言里说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是根据以前人们的不断丰富完成的,由各个时期人们的想象,由此我看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孙悟空这个人物简直是写活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不像是一个神仙,而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猪八戒的种种毛病好像也变得可爱了许多。这本书真能吸引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写的是苏联一位革命英雄的事迹,据说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的。其中的一些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比如保尔修铁路那一段,作者对俄罗斯的寒冷描写使得我自己好像也身处其中了似的。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和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工作。其中有一个情节很深的感动了我,就是其中有一个共青团员因为怕苦就想逃跑,可是大家全都反对他,这个情节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革命的激情和不怕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本书教育了我。

鲁宾逊漂流记
这本书写的是英国的一个资本家因为海难漂流到一个小岛上,并且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事。这本书里详尽的描述了一个人在远离社会的条件下独立生存的艰辛,在这其中我看到了鲁宾逊的智慧和意志,这两者里没有其中哪一个,他也不会成功的生存下来。这是我看到人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真是不容易,我觉得这本书至少交给我一些独立生存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人在身处绝境的时候展现的那种生存的意志。

基督山伯爵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至深。基督山对敌人充满了切身的痛恨,复仇的手段残忍刻毒,但是对自己的恩人却又充满了感激之情,不惜倾自己的全部解救恩人。这种对人的两面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快意恩仇,侠肝义胆,恩怨分明的基督山。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结尾他对一对年轻人的满腔祝愿,体现了他内心中的关怀和一种人与人之间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