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化:
1、物理钢化法
物理钢化法的原理就是把玻璃加热到适宜温度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产生压应力,而玻璃中层冷却较慢,还来不及收缩,故形成张应力,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一般来说冷却强度越高,则玻璃强度越大。物理钢化方法很多,按冷却介质来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2、化学钢化法
化学钢化法指的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玻璃表面组分,增加表面层压应力,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钢化方法。由于它是通过离子交换使玻璃增强,所以又称为离子交换增强法。根据交换离子的类型和离子交换的温度又可分为低于转变点度的离子交换法和高于转变点温度的离子交换法。
化学增强法的原理是:根据离子扩散的机理来改变玻璃的表面组成,在一定的温度下把玻璃浸入到高温熔盐中,玻璃中的碱金属离子与熔盐中的碱金属离子因扩散而发生相互交换,产生“挤塞”现象,使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强度。
扩展资料:
玻璃钢化过程中问题:
玻璃钢化炉在钢化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风斑和应力斑,风斑是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受冷不均而导致玻璃应力不均而形成的,其在某种特殊角度下观察会看到玻璃表面呈明暗相间的条纹。应力斑也是因为应力不均造成的,比如在加热过程中,炉边部和中部存在温差而导致应力不均。应力斑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但设计良好的钢化设备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应力斑的可见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钢化玻璃
玻璃钢化的方法如下:
化学钢化法。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玻璃表面组分,增加表面层压应力,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钢化方法称为化学钢化法。由于它是通过离子交换使玻璃增强,所以又称为离子交换增强法。根据交换离子的类型和离子交换的温度又可分为低于转变点度的离子交换法(简称低温法)和高于转变点温度的离子交换法。
2.物理钢化法。物理钢化的原理就是把玻璃加热到适宜温度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产生压应力,而玻璃中层冷却较慢,还来不及收缩,故形成张应力,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一般来说冷却强度越高,则玻璃强度越大。物理钢化方法很,可分为:气体介质钢化法、液体介质钢化法、微粒钢化法、雾钢化法等。
3.液体介质钢化法液体介质钢化法。所谓液冷法就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点后,放人盛满液体的急冷槽内进行钢化,此时作为冷却介质可以采用盐水。还可以采用矿物油。在进行液体钢化时,由于玻璃板的边部先进入急冷槽,因此会出现应力不均引起的炸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先用风冷或喷液等进行预冷,然后再放入有机液中急冷。
扩展资料:
风冷钢化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产量较大,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热冲击性(最大安全工作温度可达287.78。c)和较高的耐热梯度(能经受204.44。C),而且风冷钢化玻璃除能增强机械强度外,在破碎时能形成小碎片,可减轻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对玻璃的厚度和形状有一定的要求(国产设备所钢化的玻璃最小厚度一般在3mm左右),而且冷却速度慢,能耗高,对于薄玻璃,钢化过程中还存在玻璃变形的问题,无法在光学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内应用。采用液体介质钢化法,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气化热高,因此用量大为减少,从而能耗降低,成本减少,而且冷却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变形较小。由于在冷却时是玻璃受热后插入液体介质中,因此对于面积较大的玻璃板来说容易受热不均而影响质量和成品率。
将普通退火玻璃先切割成要求尺寸,然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700度左右,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而得到的(通常5-6MM的玻璃在700度高温下加热240秒左右,降温150秒左右。8-10MM玻璃在700度高温下加热500秒左右,降温300秒左右。总之,根据玻璃厚度不同,选择加热降温的时间也不同)。
扩展资料
钢化玻璃 (Tempered glass/Reinforced glass) 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注意与玻璃钢区别开来。
优点
第一是强度较之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
第二是使用安全,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即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钢化玻璃的耐急冷急热性质较之普通玻璃有3~5倍的提高,一般可承受250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对防止热炸裂有明显的效果。是安全玻璃中的一种。为保障高层建筑提供合格材料安全性作保障。
缺点
1 .钢化后的玻璃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只能在钢化前就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的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2 .钢化玻璃强度虽然比普通玻璃强,但是钢化玻璃有自爆(自己破裂)的可能性,而普通玻璃不存在自爆的可能性。
3 .钢化玻璃的表面会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风斑),有轻微的厚度变薄。变薄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在热熔软化后,在经过强风力使其快速冷却,使其玻璃内部晶体间隙变小,压力变大,所以玻璃在钢化后要比在钢化前要薄。一般情况下4~6mm玻璃在钢化后变薄0.2~0.8mm,8~20mm玻璃在钢化后变薄0.9~1.8mm。具体程度要根据设备来决定,这也是钢化玻璃不能做镜面的原因。
参考资料:钢化玻璃_百度百科
玻璃钢化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
所谓物理钢化法就是将玻璃加热至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 然后对其两侧同时吹以空气使其迅速冷却, 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加热玻璃的淬冷是甩物理钢化法生产钢化玻璃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玻璃淬冷的基本要求是快速且均匀地冷却, 从而获得均匀分布的应力, 为得到均匀的冷却玻璃, 就必须要求冷却装置有效疏散热风、便于清除偶然产生的碎玻璃并应尽
量降低其噪音。
化学钢化法即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玻璃表面组分, 增加表面层压应力, 以增加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由于它是通过离子交换使玻璃增强, 所以又称为离子交换增强法。根据交换离子的类型和离子交换的温度又可分为低于转变点温度的离子交换法简称低温法 和高于转变点温度
的离子交换法简称高温法。
玻璃强化又通称玻璃钢化。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个压应力层,玻璃本身终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会造成破坏。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个压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消,避免玻璃的碎裂,虽然钢化玻璃内部处于较大的拉应力状态,但玻璃的内部无缺陷存在,不会造在成破坏,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玻璃强化加工可分为物理强化和化学强化。
物理强化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600℃)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消除内部应力,然后将玻璃移出加热炉,再用多头喷嘴将高压冷空气吹向玻璃的两面,使其迅速且均匀地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钢化玻璃。
这种玻璃处于内部受拉,外部受压的应力状态.一旦局部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块,这些小的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
化学强化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其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的锂盐中.使玻璃表层的钠离子或钾离子与锂离子发生交换,表而形成锂离子交换层,由于锂离子的膨胀系数小于钾、钠离子,从而在冷却过程中造成外层收缩较小而内层收缩较大,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便同样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其效果类似于物理钢化玻璃。